听说最近大家都在聊碳中和,有人以为是 “喝碳酸饮料要中和气泡”,有人觉得是 “冬天开空调要先关窗户”,还有朋友认真提问:“是不是以后吃火锅只能点清汤锅?” 别慌,这事儿没那么玄乎,但确实跟咱们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有关系。毕竟地球都快被咱们 “捂” 得穿不住秋裤了,再不搞点小动作,说不定以后夏天出门就得自带冰箱 —— 不是为了喝冰饮,是为了给自己降温。
先跟大家掰扯清楚,碳中和可不是让咱们把家里的煤气灶、汽车钥匙全扔了,也不是逼得奶茶店只能卖常温无糖茶(那也太残忍了)。简单说,就是咱们每天制造的 “碳排放”,得想办法用别的方式 “抵消” 掉,比如种棵树、搞点太阳能发电,就像你吃了顿火锅长了两斤肉,转头去跑五公里把热量消耗掉一样。只不过这次要 “减肥” 的不是咱们的肚子,是整个地球的 “体温”。
说到碳排放,咱们每天可都是 “隐形富豪”。早上起床刷个牙,水龙头多开两分钟,碳排放就偷偷涨了;出门上班不想挤地铁,开着小车慢悠悠晃,尾气里全是 “碳元素” 在招手;中午点外卖,商家用的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最后埋在土里降解,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就连晚上窝在沙发上追剧,空调开太低、灯开太多,电表转得越快,背后的发电厂烧煤就越多,碳排放自然也跟着往上走。
以前大家没怎么在意这事儿,觉得 “地球那么大,我这点碳排放算啥”,就像有人吃火锅总说 “再吃一口没关系,胖不了多少”,结果不知不觉就把肚子吃圆了。现在地球的 “肚子” 也快圆了,冰川在融化,夏天越来越热,连北方的冬天都能看到有人穿卫衣逛街,再这么下去,说不定以后咱们去海边玩,得先看天气预报 —— 不是看有没有雨,是看海水会不会淹到沙滩。
不过好在现在大家都开始重视碳中和了,而且办法还不少,关键是这些办法有时候还挺搞笑。比如有的公司搞 “碳积分”,员工上班坐公交、骑自行车就能攒积分,攒够了能换礼物,结果有人为了多攒积分,每天提前两站下车走路,下雨天也不例外,最后鞋子湿了好几双。还有的小区搞 “垃圾分类换树苗”,居民把垃圾分类好,就能换一棵小树苗回家种,结果好多人家的阳台都摆满了树苗,连晾衣服的地方都快没了,有人调侃:“再这么下去,咱们小区就要变成森林公园了。”
普通人也能为碳中和出份力,而且这些事儿做起来一点都不麻烦,还能顺便省钱。比如平时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让电费、水费少交一点,相当于给家里 “创收”;出门买东西自己带个布袋子,既不用花钱买塑料袋,又能减少白色污染,一举两得;周末别总窝在家里刷手机,去公园或者郊外种棵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给地球 “吸” 点二氧化碳,说不定多年以后再去看,那棵树都能给你遮阴了。
当然,碳中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就像减肥不能指望一天瘦十斤,得慢慢来。有的时候咱们可能会犯懒,比如明明知道坐公交更环保,却还是想开车;明明知道一次性筷子不环保,却还是觉得用着方便。没关系,不用太焦虑,只要咱们慢慢改变,今天比昨天多做一点,明天比今天多做一点,积少成多,总能看到效果。就像有人说的:“就算每天只减少一点点碳排放,凑在一起也能让地球少‘出’一点汗。”
现在网上还有人编了不少关于碳中和的段子,比如 “我吃火锅只点清汤锅,不是因为怕辣,是为了减少燃气使用量”“我现在喝奶茶都选常温的,不是因为怕冰,是为了少用冰箱冷藏”“我走路都放慢脚步,不是因为累,是为了减少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虽然这些段子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大家对碳中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连调侃都带着认真的劲儿。
不过话说回来,碳中和虽然需要咱们每个人努力,但也不用搞得太紧张。该吃火锅还是能吃火锅,该喝奶茶还是能喝奶茶,只要咱们在生活中多注意一点,比如吃火锅的时候少点几个需要长时间煮的菜,喝奶茶的时候少用一个一次性吸管,都是在为碳中和做贡献。毕竟环保不是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让咱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给地球留条活路,这样咱们才能一直有火锅吃、有奶茶喝,夏天能吹空调,冬天能烤暖气。
现在问题来了,你今天为碳中和做了什么呢?是随手关了灯,还是出门坐了公交,又或者是跟朋友调侃的时候,顺便科普了一下碳中和?不管做了多少,只要开始行动,就比原地不动强。说不定再过几年,咱们回头看,会发现当初那些不起眼的小举动,竟然真的让地球的 “体温” 降了一点,到时候咱们就能骄傲地说:“你看,我当年笑出的那三斤二氧化碳,早就被我种的树给吸回去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碳中和:给地球 “退烧” 的搞笑指南,看完我先笑出三斤二氧化碳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