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被梅雨浸得发亮时,巷口修车铺的铁闸门会比往常多留一道缝。老周总坐在门槛上擦扳手,黄铜色的工具在他掌心磨出包浆,倒映着对面裁缝店飘出的蓝印花布。风穿过巷弄时会拐个弯,把包子铺的蒸汽揉进晾在竹竿上的白衬衫,布料上还沾着昨夜没干的月光 —— 这样的时刻总让人想起,生活从不是按部就班的钟表,而是藏在褶皱里的糖,要等晨雾散了才能看见。
裁缝店的林阿婆有双顶巧的手,针脚在布面上走得比春燕还轻快。她总说布料有记忆,去年给邻院小姑娘做的碎花裙,今年再拿出来改腰围时,还能闻到当时沾在上面的栀子花香。柜台下的铁盒里装着各色纽扣,有的是几十年前供销社买的有机玻璃扣,有的是捡来的贝壳磨成的圆片,每颗纽扣都连着一段故事。有次我去取改好的裤子,见她正对着一颗缺了角的黑纽扣发呆,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先生年轻时给她买的第一颗衬衫扣。
窗台的常春藤是去年冬天栽下的,起初只是几根干瘪的枝条,如今已顺着防盗网爬满了半面墙。每天清晨给它浇水时,总能发现新冒的嫩芽,嫩得像刚剥壳的豌豆。有次出差一周,回来时以为它会枯萎,却见叶片间开了细碎的小白花,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生命从不需要刻意呵护,只要给点阳光和水分,就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楼下的菜市场总在清晨五点就热闹起来。卖菜的阿婆把沾着露水的青菜码得整整齐齐,萝卜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鱼摊的老板嗓门最大,手里的刀 “砰砰” 地剁着鱼骨,水花溅在油布上,映出晨光的碎片;卖早点的铺子前排着长队,油条在油锅里 “滋滋” 作响,豆浆的香气飘得很远。我总爱在周末的早晨去菜市场逛一圈,听着摊主们的吆喝声,看着篮子里五颜六色的蔬菜,心里就会变得格外踏实 —— 原来最真切的幸福,就藏在这些烟火气里。
去年秋天在公园捡了片枫叶,夹在常读的书里。今年翻书时偶然发现,枫叶的边缘虽已泛黄,却依旧保持着舒展的姿态,叶脉像老人手上的青筋,清晰地印在纸页上。忽然想起那天捡枫叶的情景: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风卷着落叶在草地上打滚,几个孩子追着落叶跑,笑声像银铃一样。原来生活中的许多瞬间,当时只觉得寻常,回头再看时,却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光。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了母亲年轻时的日记本。纸页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工整,里面记着她二十岁时的心事:第一次做蛋糕失败时的沮丧,和朋友去郊外看星星的快乐,还有收到父亲情书时的羞涩。看到最后一页,母亲写着:“今天女儿第一次叫妈妈,她的小手攥着我的手指,软得像棉花糖。” 忽然鼻子一酸,原来母亲也曾是个爱撒娇的姑娘,只是后来为了我,才慢慢变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
晚饭后常去江边散步,江风带着水汽吹在脸上,很是舒服。岸边的长椅上总坐着不同的人:有相濡以沫的老人,互相搀扶着看夕阳;有热恋中的情侣,低声说着悄悄话;还有带着孩子的父母,陪着孩子在沙滩上堆城堡。有时会遇见卖唱的歌手,抱着吉他弹唱着老歌,路过的人会停下脚步,静静地听一会儿,有人会往他的琴盒里放几枚硬币。歌声在江面上飘远,和着江水的拍岸声,成了夜晚最温柔的旋律。
有次加班到深夜,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路过一家 24 小时便利店,进去买了杯热牛奶,店员笑着说:“这么晚还在忙呀,注意身体。”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疲惫的身心瞬间暖了起来。出门时见便利店的灯亮得很暖,在漆黑的街道上像个小小的月亮。原来生活从不是孤军奋战,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在不经意间照亮我们的路。
窗台的常春藤又开了新的花,细碎的小白花藏在绿叶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我把那片枫叶从书里取出来,夹进了母亲的日记本里。或许多年后再翻开这本日记,我会想起这个夏天的傍晚:江风、路灯、便利店的热牛奶,还有窗台上悄悄绽放的小白花。生活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欢喜,有的忧伤,有的平凡,有的难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一颗热爱的心,慢慢翻完这本属于自己的书,在每个瞬间里,都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风又吹过巷弄,修车铺的铁闸门依旧留着一道缝,老周还在擦着他的扳手,裁缝店的蓝印花布在风中轻轻摆动。窗台的常春藤顺着防盗网继续往上爬,不知道明年春天,它会不会爬到顶楼,去看看更高处的风景?而我,又会在生活的这本书里,写下怎样的新故事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巷尾的灯与窗台的藤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