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子第一次见到阿雅时,女孩正蹲在支教点教室后门的老槐树下,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小房子。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她枯黄的头发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可那双大眼睛里盛着的迷茫,却让李梅子的心猛地揪了一下。这是她来到大凉山深处的第三个月,作为公益支教项目的志愿者,她原以为自己做好了应对艰苦环境的准备,却没料到孩子们眼底那些渴望与不安交织的神情,会成为最触动她的风景。
阿雅今年八岁,父母在外打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课堂上的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每次李梅子布置绘画作业,她都会交出满满一页纸的作品 —— 有背着书包的孩子,有冒着炊烟的家,还有展翅飞翔的小鸟。李梅子知道,这些画里藏着阿雅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藏着她对亲情的期盼。为了帮阿雅打开心扉,李梅子每天课后都会留在教室,陪着她一起画画、读故事。起初阿雅只是沉默地低着头,后来渐渐会在李梅子讲到有趣的情节时,露出浅浅的笑容,再后来,她会小声地问:“老师,山外面真的有会发光的大楼吗?”
公益从来都不是单方向的付出,更多时候是一场双向的治愈。李梅子记得去年冬天,支教点的水管冻裂了,师生们只能到几里外的山涧挑水。一天傍晚,她挑着水桶往回走,脚下一滑差点摔倒,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阿雅和几个同学,他们手里拿着树枝,有的帮她扶着水桶,有的在前面小心翼翼地清理路上的碎石。“老师,我们力气大,以后我们帮你挑水。” 阿雅仰着小脸,冻得通红的脸颊上满是认真。那一刻,李梅子觉得肩膀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心里却被一股暖流填得满满的。
这样的温暖瞬间,在公益之路上还有很多。去年夏天,公益组织为支教点捐赠了一批图书和体育器材,志愿者们开车把物资送过来时,遇到了塌方路段。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附近村寨的村民们自发带着锄头和铁锹赶来帮忙。男人们奋力清理路面的碎石,女人们则在家里煮了热腾腾的土豆和玉米送到现场,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递工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说:“你们来给娃们送东西,我们也没啥能帮的,就出点力气。” 简单的话语,却让在场的志愿者们眼眶湿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道路终于疏通,当图书和器材顺利送到学校时,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公益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阿雅现在不仅变得开朗了许多,还常常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有一次,班里新转来一个害羞的小男孩,不敢和大家说话,阿雅主动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借给她,还带着他一起玩游戏。李梅子问阿雅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笑着说:“老师,你说帮助别人会让心里暖暖的,我想试试。” 听到这话,李梅子忽然明白,公益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传递。它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童年,也让这份善意在他们心中扎下根,等着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再去照亮更多的人。
今年春天,李梅子的支教任期结束了。离开那天,孩子们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着,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做的小礼物 —— 有阿雅画的全家福,有男孩们用木头刻的小房子,还有女孩们编的花环。阿雅拉着李梅子的手,小声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当志愿者,去帮助像我一样的小朋友。” 李梅子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车子开动时,孩子们跟着车跑了很远,嘴里不停地喊着 “老师再见”。透过车窗,李梅子看着孩子们逐渐变小的身影,心里既有不舍,也有欣慰。她知道,自己虽然离开了,但公益的故事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会来到这里,带着爱与希望,陪伴孩子们成长。
其实,公益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它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或许是给需要帮助的人递一杯热水,或许是为山区的孩子捐一本书,或许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像一颗星星,虽然微弱,但当无数颗星星汇聚在一起,就能织成一片璀璨的星空,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那些在公益路上收获的温暖与感动,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未来,还会有多少像李梅子这样的志愿者,带着热情与奉献之心走向远方?还会有多少像阿雅这样的孩子,在公益的陪伴下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又会有多少人,因为一次偶然的善举,从此踏上公益之路?这些答案,或许要交给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还有人愿意传递善意,公益的暖途就会一直延伸下去,穿过山川河流,越过艰难险阻,把爱与希望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星光织就的暖途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