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来得早的时候,小水电的水轮机转不动,全村的灯都得歇着。有年冬天特别冷,煤炉里的火半夜灭了,李建国起来添煤,听见里屋小远在哭。他掀开门帘进去,看见孩子正对着没写完的作业抹眼泪,煤油灯的火苗晃得纸页上的字都在抖。“爹,灯要灭了,这道题还没算完。” 小远的声音带着哭腔,手冻得通红,笔杆在指间打滑。李建国把孩子的手揣进自己怀里暖着,心里又酸又涩。那会儿他就想,要是能有永远不会灭的灯就好了,不用看天吃饭,不用让孩子在黑夜里着急。老伴的哮喘也怕停电,一到阴天电压不稳,制氧机就嗡嗡响着停机,他得背着老伴往镇上的卫生院跑,山路崎岖,深一脚浅一脚的,总怕耽误了工夫。
[此处插入图片:暮色中的山村小院,院坝西侧整齐排列着四块蓝色光伏板,板下晒着金黄的玉米,屋内透出暖黄的灯光,窗台上摆着孩子的太阳能小台灯,灯旁放着半杯冒着热气的茶水]
光伏扶贫项目进村那年,李建国是第一个报名的。技术员来家里勘测的时候,他拉着人家问了半天:“这板子真能靠太阳发电?阴雨天咋办?发的电够不够用?” 技术员笑着拿计算器给他算,说他家屋顶能装四块板,晴天发的电除了自家用,剩下的还能卖给电网,一年下来能有两千多块收入。李建国还是不放心,直到板子装上去的那天,技术员把电线接到家里的电表上,打开开关,客厅的灯 “啪” 地亮了,暖黄的光瞬间填满了屋子,他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天晚上,小远第一次在电灯下写作业,写一会儿就抬头看看天花板上的灯,好像怕它突然灭了。李建国坐在旁边剥玉米,听着洗衣机嗡嗡地转着 —— 那是他用攒了半年的钱买的,以前总怕停电用不了,现在有了光伏板,终于敢拿出来用了。老伴坐在沙发上织毛衣,制氧机安安静静地工作着,不用再担心突然停机。“以后再也不用摸黑了。” 老伴笑着说,眼里闪着光,李建国看着她,觉得心里也亮堂堂的。
光伏板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夏天的时候,光伏板能给屋顶遮阴,屋里比以前凉快不少,李建国索性在板下搭了个架子,用来晒玉米和辣椒。邻居王婶路过,总羡慕地说:“你家这板子真是好东西,又能发电又能晒粮,划算!” 后来王婶家也装了光伏板,装完那天特意来给李建国送了一篮子鸡蛋,说多亏了他当初给她讲那么多光伏板的好处。村里装光伏板的人家越来越多,技术员干脆在村里办了个小课堂,教大家怎么维护板子,怎么看电表上的发电量。李建国学得特别认真,还主动帮着邻居们检查板子,谁家的板面积了灰,他就拿着梯子去帮忙擦,成了村里的 “光伏管家”。
小远上初中那年,学校也装了太阳能设备。有次孩子回家兴奋地说,学校的路灯都是太阳能的,晚上放学不用再打手电筒,教室里还装了太阳能风扇,夏天上课也不热了。李建国听着,心里满是欣慰。他还记得小远小时候,因为村里停电,好几次错过了电视上的教学节目,现在有了太阳能,孩子学习再也不用受用电的限制了。去年小远考了镇上的重点高中,开学前特意跟李建国去看了家里的光伏板,说:“爹,等我以后考上大学,就去学新能源专业,回来给咱们村装更好的太阳能设备。”
现在村里通了大电网,但大家还是习惯用光伏发的电。有次电网检修停电,全村只有装了光伏板的人家还亮着灯,没装的邻居来借电充手机,看着屋里的灯光和运转的电器,都说明年也要装。李建国还听说,村东头的稻田要装太阳能灌溉系统,以后浇水不用再靠天,庄稼收成能更稳。村里的加工厂也在计划装太阳能发电机,这样加工粮食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停电,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城里。
这天早上,李建国又像往常一样去擦光伏板。太阳刚从山坳里爬出来,金色的光洒在面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他摸了摸板子,还是温热的,就像这几年的日子,一天天变得暖和起来。小远在电话里说,他最近在研究太阳能储能电池,说以后就算连着阴雨天,也能有足够的电用。李建国听不懂什么是储能电池,但他知道,孩子是在为这个家、为这个村子努力。
他抬头望了望远处的山,山上的树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田埂上,画出斑驳的光影。院坝里的玉米已经晒得金黄,再过几天就能脱粒了。老伴在屋里喊他吃早饭,声音里带着笑意。李建国应了一声,最后擦了擦光伏板的边角,起身往屋里走。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暖融融的,就像这光伏板带来的光和热,一点点照亮了山里的日子,也照亮了往后的希望。或许再过几年,村里会有更多的太阳能设备,会有更多像小远一样的年轻人回来,用知识和技术,让这座山村在阳光下变得更热闹、更有活力。而他和老伴,还会守着这几块光伏板,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看着日子一天天越过越红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李建国蹲在院坝边擦光伏板,指尖划过深蓝色面板时总忍不住慢半拍。这块长 1.6 米的板子跟着他五年了,边框处被雨水浸出浅褐色锈迹,却依旧每天在日头里泛着微光。他粗糙的手掌蹭过面板上的薄灰,想起第一次见这东西的模样 —— 技术员扛着板子进村时,全村人都围在村口看新鲜。那会儿村里还没通大电网,家家户户靠小水电供电,一到枯水期就只能摸黑过日子。李建国的儿子小远那时候正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得先帮着挑水,再借着煤油灯的光写作业,鼻子总被熏得黑乎乎的。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