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下班回家,刚掏出钥匙就听见屋里传来轻微的 “咔嗒” 声 —— 是妈妈在关冰箱门。她总说冰箱门多开一秒,里面的冷气就多跑一分,压缩机又要多转一阵,“电用得费不说,机器也容易累”。从前我总觉得这是老一辈的 “小气”,直到某个周末的午后,我蹲在厨房帮她择菜,看见她把淘米水倒进阳台的塑料桶里,转身用来浇那盆养了五年的绿萝,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那一刻突然明白,那些被我忽略的细碎举动,原来都是在悄悄对这个世界好。
冬天的客厅里,妈妈很少把空调温度调得太高,总说 “穿件厚毛衣比开空调舒服,还不干燥”。有次我嫌冷,偷偷把温度往上调了两度,她发现后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抱来一床针织毯盖在我腿上,“你看,这样是不是更暖和?空调开久了,窗外的树都要遭罪呢”。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光秃秃的树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枯叶,风一吹就轻轻晃,好像在点头应和。后来我试着按她的方式做,裹着厚毯子坐在沙发上看书,指尖触到温暖的织物,心里比空调吹来的热风更踏实。
去年夏天,小区里搞了一场 “节能小能手” 的活动,楼下的张阿姨带着她的小孙女来报名。小姑娘手里攥着一张画,上面画着太阳、小树,还有一个插着充电线的手机,手机旁边画了个红色的叉。“奶奶说,手机充满电不拔充电器,就像一直让小机器干活,会浪费电,还会发热不安全”,小姑娘奶声奶气的话让周围人都笑了,可笑着笑着,心里又有点发暖。那天活动结束后,很多邻居都在自家门口贴了小纸条,有的写着 “出门记得关电源”,有的写着 “少用一次性筷子”,楼道里的声控灯好像都比平时亮了些。
有次出差,我在火车上遇见一位摄影师,他背着沉甸甸的相机包,里面装着很多拍自然风光的照片。他说前几年去西北拍胡杨,发现有片曾经茂密的胡杨林,因为附近工厂过度用水,已经枯死了大半,“以前站在林子里,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现在只剩光秃秃的树干,看着心里发堵”。他翻出一张十年前拍的照片,照片里的胡杨金黄耀眼,树下还有小溪在流,“那时候我总觉得大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直到看见那些枯死的树才知道,它也会疼,也会累”。那天我们聊了一路,下车时他对我说,“其实节能不用做什么大事,少开一天车,多用一次公共交通,都是在给大自然‘减负’”。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的习惯。早上出门前,会绕到玄关检查一遍插座,把手机充电器、路由器的电源都拔掉;去超市买东西,提前把帆布包塞进包里,再也没买过一次性塑料袋;就连晚上看电视,也会记得把客厅的主灯关掉,只开沙发旁的小台灯。有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看见我这样做,笑着说 “你现在比我妈还会过日子”,我却指着窗外的夜空说 “你看今天的星星多亮,要是大家都多省一点电,以后每天都能看见这样的星星了”。朋友顺着我的手看去,夜色里的星星确实比平时清晰,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前阵子整理旧衣服,翻出很多几年前穿不下的牛仔裤和毛衣,原本想直接扔进垃圾桶,突然想起小区门口的旧衣回收箱。我把衣服一件件叠好,仔细检查有没有破损,还把起球的地方用剃毛器处理干净,“就算是旧衣服,也要让它以最好的样子去帮别人”。送衣服去回收箱的路上,遇见住在隔壁单元的王爷爷,他正提着一捆旧报纸往回收站走,“这些纸都是树木做的,回收了能再利用,少砍一棵树,空气就多一分干净”。我们并肩走着,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听着他讲年轻时在林场种树的故事,突然觉得,节能减排从来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温柔约定。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夏天的时候,我总跟着表哥去河边摸鱼虾,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后来镇上开了几家小工厂,废水直接排进河里,没过多久,河水就变浑浊了,鱼虾也不见了,河边的草都长得稀稀拉拉。去年春节回外婆家,惊喜地发现小河又变清了,岸边还种了不少芦苇,有小孩在河边放风筝,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外婆说,这几年工厂都装了废水处理设备,大家也不再往河里扔垃圾,“你看,只要大家都上心,河里的水还能变回来,树也能长得更绿”。我蹲在河边,看见水里有小鱼游过,像小时候那样,心里满是欢喜。
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去公园散步。看着公园里的老人带着孩子放风筝,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大家都带着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和水杯,没有人随手扔垃圾。有次看见一个小朋友把别人扔在地上的塑料瓶捡起来,跑着扔进垃圾桶,他的妈妈在旁边笑着说 “宝宝做得对,垃圾要回家,地球才干净”。那一刻突然觉得,节能减排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有人种下,就会在不经意间发芽、开花,然后把绿意传给更多人。
我们总说要保护地球,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其实答案就藏在每天的生活里:早上煮完粥记得把煤气关掉,出门前检查一遍水龙头有没有拧紧,购物时拒绝一次性包装,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凑在一起就能变成大大的力量。就像妈妈浇花的淘米水,张阿姨孙女画里的充电线,王爷爷手里的旧报纸,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是在给地球写一封温柔的信。
明天早上醒来,你或许会像往常一样煮咖啡,但说不定会记得把煮咖啡的电源及时拔掉;出门上班时,或许会多花几分钟走到公交站,而不是习惯性地打开打车软件;晚上回家,或许会和家人一起,把客厅的灯关掉,就着阳台的月光聊聊天。这些简单的选择,就像一缕缕微光,虽然微弱,却能慢慢汇聚成照亮地球的温暖光芒。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光芒里最温柔的一分子,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等待着它每一次温柔的回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冬天的客厅里,妈妈很少把空调温度调得太高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