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供应链,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 “复杂”“麻烦”,好像这是只有大公司高管或者专业咨询师才能碰的领域。但实际上,不管是小商铺进货,还是大工厂调配原材料,供应链都绕不开,而优化它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 关键是找对方法,从小处着手就能看到变化。
很多老板或者负责采购、物流的同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头疼事:仓库里堆着一堆卖不出去的货,占着地方还压资金,可偏偏客户要的那款又断货;找的物流公司要么收费贵,要么送货慢,客户催单催得紧,自己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有时候供应商那边突然出点状况,比如原材料涨价、产能不足,整个生产计划都得打乱,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这些问题看似零散,其实都和供应链没理顺有关,而优化就是要把这些 “堵点” 一个个打通,让整个流程跑起来更顺畅。
![供应链各环节协同示意图,展示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客户的流畅连接,各节点间用箭头标注信息与货物流动方向,背景为浅蓝色简洁设计]
先说说库存这个老大难问题吧。很多人觉得库存越多越安全,怕万一缺货影响生意,结果往往是库存积压。其实根本不用这么 “囤货式” 操作,核心是搞清楚 “什么货该多备,什么货少备甚至不备”。之前认识一个开家居用品店的老板,以前总凭着感觉进货,比如夏天一来就大量进凉席,结果遇到凉夏,一堆凉席堆在仓库里落灰,资金也被套住。后来他换了个思路,每周统计一次不同产品的销量,比如发现某款小风扇每周能卖 50 台,而另一款凉席每周只卖 10 台,就把小风扇的库存保持在 100 台左右(够两周卖),凉席则只备 20 台,卖完再及时补货。这样一来,仓库空间腾出来了,手里的流动资金也多了,再也不用为积压的货发愁。而且他还跟几个周边的同行约定,要是谁那边某款货突然断货,临时可以互相调货,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不用各自备太多库存,这就是很实用的库存优化小技巧。
再聊聊物流这块,不少企业在这上面花了冤枉钱还没效果。有个做小型电子产品批发的朋友,之前一直找同一家物流公司发货,不管发多少货,都是按固定的首重加续重收费。后来他发现,自己每个月有好几批货是发往同一个城市的经销商,每次单独发货的话,运费加起来要两百多。有次他试着把三批货攒到一起,凑成一个大包裹发过去,结果运费只花了一百二,比分开发省了快一半。这还不算,他后来又对比了几家物流公司,发现有一家专门做同城批发件的,运费比之前的公司更便宜,而且送货时间还能提前半天。就这么两个小调整,每个月光物流费就能省下来一千多。还有些企业会遇到货物运输过程中损坏的问题,其实不一定是物流公司暴力运输,有时候是包装没做好。比如有个做陶瓷餐具批发的,之前总用普通纸箱装餐具,运输中经常碎,后来在纸箱里加了气泡膜,每个餐具之间再用硬纸板隔开,碎损率一下子从 10% 降到了 1%,不仅减少了赔偿客户的损失,还省了重新补货的成本 —— 这也是物流优化的一部分,不一定非要换物流公司,从包装细节下手也能出效果。
信息不通畅也是供应链里的大麻烦,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环节本身,而是各环节之间 “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比如工厂生产部门按计划生产了一批产品,结果销售部门突然说客户订单改了,这批产品用不上了;或者采购部门没及时跟供应商沟通,导致原材料晚到,生产被迫停工。之前有个做服装加工的小厂就遇到过这事儿:采购部门以为面料供应商能按时供货,没提前跟进,结果供应商那边因为机器故障,面料要晚一周才能送过来,而工厂这边已经安排了工人等着生产,最后工人只能停工待料,不仅付了闲置的人工费,还耽误了给客户交货的时间,差点丢了长期合作的订单。后来他们搞了个简单的 “周沟通会”,每周一上午,采购、生产、销售三个部门的人坐在一起,花半小时说一下情况:采购说清楚哪些原材料已经订了、什么时候到,生产说当前生产进度和接下来的计划,销售说最新的订单情况和客户需求变化。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会议,让各部门都清楚彼此的情况,之后再没出现过因为信息脱节导致的停工或错产问题。现在很多小企业也不用搞多复杂的系统,就用个共享表格,把采购进度、库存数量、订单情况都填在里面,各部门随时能看,信息透明了,配合起来自然更顺畅。
供应商管理也不能忽视,很多人觉得跟供应商就是 “买货付钱” 的关系,其实把供应商当成合作伙伴,一起优化,能省不少事。有个做食品加工的企业,之前跟一家面粉供应商合作,每次进货都是按当时的市场价算,有时候面粉涨价,自己的生产成本也跟着涨,利润就被压缩了。后来他们跟供应商商量,要是自己每个月固定采购 500 公斤面粉,能不能给个长期合作的优惠价,供应商算了算,固定订单能让他们的生产计划更稳定,也减少了库存压力,就同意每公斤降两毛钱。就这两毛钱,每个月下来也能省 100 块,一年就是 1200 块。而且他们还跟供应商约定,要是面粉的质量有波动,供应商要提前通知,好让他们及时调整生产配方;要是他们这边需要增加或减少采购量,也提前一周跟供应商说。这样一来,双方都有准备,不会出现突然断货或者供过于求的情况。还有些企业会同时找两三家同类供应商,比如采购包装材料,既有主要合作的供应商,也有一两家备用的,万一主要供应商那边出问题,备用供应商能马上顶上,不用临时到处找货,耽误生产。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的调整,算不上真正的供应链优化。但实际上,供应链优化本来就不是非要搞什么高大上的系统、花大价钱去改造,更多时候就是从日常运营中的小问题入手,一点点去改进。比如减少一点库存积压,省下来的资金就能投到更需要的地方;优化一下物流路线,不仅能省运费,还能让货物更快到客户手里,提高客户满意度;打通各部门的信息壁垒,能减少沟通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跟供应商搞好合作,能让原材料供应更稳定,还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这些小调整积累起来,就能让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升,成本降下来,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也就上去了。
而且,供应链优化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比如旺季的时候,库存可能需要适当多备一点,物流也要提前跟物流公司沟通好,保证运力;淡季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库存,把更多精力放在跟供应商谈合作、优化内部流程上。关键是要养成 “观察 – 调整 – 再观察” 的习惯,多留意日常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哪个环节总出岔子、哪项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然后想办法去解决,慢慢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链模式。
其实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供应链优化的核心思路都是一样的:让货物流动更顺畅、让信息传递更及时、让成本控制更合理。不用觉得这是多么复杂的事,从今天开始,先看看自己的库存有没有积压、物流有没有浪费、各部门沟通有没有障碍,然后试着做一个小小的调整,比如统计一周的销量、对比两家物流公司的价格,你会发现,供应链优化其实没那么难,而且效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搞定供应链优化,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