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那端的课堂:李老师和她的信息化教学手记

李敏至今记得第一次在教室里调试电子白板时的场景。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在崭新的屏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后排几个调皮的孩子踮着脚,好奇地盯着她手里的触控笔,小声议论着这东西能不能像手机一样玩游戏。作为这所偏远乡村小学唯一的英语老师,她此前用了五年的黑板早已被粉笔灰染得发乌,偶尔播放教学光盘还得靠教室里那台满是划痕的 DVD 机,常常卡到让孩子们跟着画面里断断续续的发音笑作一团。

那天下午,她试着用电子白板打开了一段英语动画短片。当画面里的卡通人物张嘴说出标准的伦敦腔,同时屏幕侧边自动弹出单词注释时,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陈苗苗,此前总是因为发音不准不敢举手,此刻却睁大眼睛,手指悄悄跟着屏幕上的字母轨迹移动。李敏忽然意识到,有些改变或许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那些曾经被大山阻隔的知识,正顺着网线,通过这块发光的屏幕,慢慢流进孩子们的心里。

屏幕那端的课堂:李老师和她的信息化教学手记

真正让李敏感受到信息化力量的,是那次暴雨后的数学课。初夏的暴雨冲垮了通往邻村的小桥,五个住在河对岸的孩子没法来上学。李敏看着空着的座位,突然想起上个月教育局刚培训过的在线直播功能。她赶紧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的教学软件,又让村里的小卖部老板帮忙给孩子们的家长打电话,让孩子们在家用手机登录直播间。

当屏幕上出现五个孩子的小头像时,李敏的声音有些发颤。她像往常一样在黑板上写题,又特意把摄像头对准黑板,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看清。课间休息时,陈苗苗在镜头里举着作业本问:“李老师,刚才那道题我还是不太懂,能不能再讲一遍?” 李敏耐心地重新讲解,还让其他几个孩子一起讨论,直播间里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得像真的在教室里一样。那天放学,河对岸的孩子家长特意给李敏打电话道谢,说孩子在家也能跟上课,再也不用怕下雨天缺课了。

从那以后,李敏开始主动研究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她在网上找到很多免费的英语听力资源,下载到教室的电脑里,每天早读课让孩子们跟着听;她还学会了用 PPT 制作互动课件,在课堂上设置小游戏,让孩子们通过点击屏幕回答问题,原本沉闷的英语课变得越来越有趣。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们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和城里一所小学的班级开展 “手拉手” 活动。当城里的孩子在镜头里展示自己的科学实验,村里的孩子兴奋地介绍自家院子里种的蔬菜时,李敏看到了孩子们眼里从未有过的光彩。

不过,信息化教学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李敏准备用在线问卷让孩子们做课堂测试,可偏偏那天村里的网络信号不好,问卷加载不出来。孩子们急得直跺脚,李敏也慌了神,最后只好临时改成纸质测试。还有些年纪大的家长不太理解,觉得孩子天天对着手机、电脑会影响学习,甚至有家长找到学校,希望李敏少用这些 “新鲜玩意儿”。

面对这些问题,李敏没有放弃。她主动找家长们沟通,拿着自己制作的课件给他们演示,告诉他们这些工具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她还特意调整了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确保孩子们不会长时间盯着屏幕。为了解决网络不稳定的问题,她又向教育局申请了移动 WiFi 设备,遇到网络不好的时候,就把设备带到教室里,保证在线教学能顺利进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支持她的做法,有些家长还会主动问李敏,怎么在家帮孩子利用网上资源复习功课。

现在,李敏的教室里多了一个 “信息化角”,里面放着几台平板电脑,孩子们可以在课后用这些设备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她还建立了一个班级微信群,每天把当天的学习重点和作业发到群里,方便家长监督孩子学习,也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次,陈苗苗在群里发了一段自己用英语介绍家乡的视频,李敏特意把视频转发到学校的公众号上,还配上了文字:“这是我们班的小外交官,用英语讲述乡村故事。”

上个月,县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李敏带着自己的教学案例去参加。当她在台上讲述自己和孩子们的信息化教学故事,展示那些充满童趣的互动课件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活动结束后,有其他学校的老师过来向她请教经验,李敏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还邀请他们有空到自己的学校看看,感受一下乡村课堂里的信息化氛围。

李敏常常会想起刚开始接触信息化教学的时候,自己连基本的 PPT 都不会做,对着电脑屏幕手足无措的样子。而现在,她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软件,还能根据孩子们的需求自己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她知道,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把黑板换成电子屏,把课本换成电子书,而是用技术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平等、更高效。

如今,李敏的教室里,电子白板每天都会准时亮起,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一个个知识点,更是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有时候,她会看着孩子们围着电脑讨论问题的样子,忍不住想象几年后、十几年后,这些孩子或许会因为今天接触到的这些信息化工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他们可能会成为程序员,开发出更先进的教学软件;可能会成为老师,把信息化教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也可能会带着家乡的特色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

夕阳西下时,李敏会关掉教室里的电子设备,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回家。她站在教室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不知道未来教育信息化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但她知道,自己会一直带着孩子们,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让屏幕那端的课堂,连接起更多精彩的可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幕那端的课堂:李老师和她的信息化教学手记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6523.html

(0)
上一篇 2025-09-04 22:44:49
下一篇 2025-09-04 22:50:22

相关推荐

  • 穿梭在街巷的 “沉默配送员”:无人配送的日常图景

    小区门口的梧桐树下,一台银灰色的配送机器人正缓缓转动头部,顶部的摄像头扫过门禁系统的二维码。几秒钟后,闸门发出 “嘀” 的轻响,机器人底部的驱动轮平稳地碾过地砖缝隙,朝着 3 号楼的方向驶去。它的身形和中型行李箱相近,正面的显示屏上滚动着 “正在配送,请保持通道畅通” 的字样,遇到迎面走来的老人,会自动减速并发出柔和的提示音。 这是城市里越来越常见的画面。无…

    1天前
    3
  • 器物里的光阴:家的肌理与温度

    推开家门的瞬间,最先撞入眼帘的不是华丽装饰,而是玄关处那只陶制宽口瓶。粗粝的土黄色陶身带着手工拉坯的纹路,瓶口斜插着几支风干的尤加利,灰绿色叶片边缘微微卷曲,将秋日的宁静悄悄藏进了门厅。鞋柜上的铜制钥匙盒已经磨得发亮,边角处的包浆是日复一日触摸留下的痕迹,盒盖内侧贴着张便签,上面是去年冬天写下的 “记得带围巾”,字迹早已被水汽晕开些许,却依旧暖人心。 换鞋时…

    6天前
    10
  • 直播带货:电商新宠的崛起与挑战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就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电商领域,成为了一种超级热门的购物方式。咱老百姓打开手机,随便刷刷,就能看到各种主播在直播间里激情满满地推荐商品,那场面,热闹得很! 你可能要问了,这直播带货到底是咋火起来的呢?其实啊,它的发展还挺有意思。早年间,电视购物大家都不陌生吧,那种主持人在电视上滔滔不绝介绍产品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但电视购物…

    2025-09-11
    8
  • 云端之上,藏着每一份温柔的联结

    当我们在手机里翻看去年夏天全家旅行的照片时,当远程办公的人在深夜敲完最后一段代码保存到文档时,当孩子对着平板电脑里的在线课程认真记笔记时,有一个无形却有力的存在始终支撑着这些瞬间 —— 它就是云计算。很多人对这个名词的印象停留在冰冷的技术术语里,却很少有人察觉,那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暖与便捷,都离不开云端默默的承载。它不像手机那样能被握在掌心,也不像电脑那样…

    2025-08-28
    10
  • 无声的秩序:自动化编织的日常肌理

    超市收银台的扫码器轻响一声,商品信息已自动跳入结算界面,收银员只需轻点屏幕完成支付;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根据实时监测的温湿度数据,悄然调节送风量与水温,让每个角落保持恒定舒适。这些习以为常的瞬间,都是自动化技术嵌入生活的具象注脚,它们以不张扬的姿态,重塑着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却极少有人细究背后精密的运作逻辑。 自动化并非单一的技术名词,而是一套由传感器、执行器…

    投稿 2025-09-15
    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