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能源,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加油站里的汽油、家里做饭用的天然气,或是路灯杆上挂着的太阳能板。但有一种能量形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悄悄在很多地方发挥作用,它就是氢能。说它 “神秘”,是因为它很少以纯氢的形态出现在自然界,总需要通过一些方式 “提取” 出来;说它 “厉害”,是因为它燃烧之后只产生水,完全不会像煤炭、石油那样释放污染物,堪称能源界的 “环保达人”。
生活里其实能找到不少氢能的影子。比如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时,机器运行就需要高纯度的氢气来冷却设备;一些城市里跑的公交车,车身上印着 “氢燃料” 字样,加一次氢能跑几百公里,尾气只有淡淡的水蒸气。这些场景里的氢能,看似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点远,实则已经在默默为我们的出行和健康服务,只是很多人没太留意它的存在。
要想用好氢能,第一步得搞清楚它是从哪来的。常见的制氢方式有好几种,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最普遍的是 “灰氢”,它是从天然气、煤炭这些化石燃料里提取出来的,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但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算不上完全清洁。还有 “蓝氢”,其实就是在制氢的时候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想办法储存起来,不让它跑到空气里去,这样一来,清洁程度就比灰氢高了不少。
另外还有一种 “绿氢”,这种氢能的制备过程就完全和污染没关系了。它是用太阳能、风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然后用电分解水,把水里的氢和氧分开,最后得到的就是纯氢。这个过程中既不用烧化石燃料,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是真正的 “零碳氢能”。不过绿氢的成本目前还比较高,主要用在对环保要求特别高的领域,比如一些高端制造业或者航空航天领域。
储存和运输氢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氢气是出了名的 “活泼分子”,而且密度特别小,想把它安全地存起来再运到需要的地方,得用一些特殊的技术。现在最常用的是高压气态储氢,就是把氢气压缩到很高的压力,然后装在特制的高压钢瓶里,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只不过压力要大得多。这种方式技术成熟,成本也相对低一些,很多氢能公交车用的就是这种储氢方式。
还有一种是低温液态储氢,把氢气冷却到零下 253 摄氏度,让它变成液态,这样体积就能大大缩小,方便运输。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来维持低温,而且储存设备也得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不然氢气很容易又变回气态跑掉。所以这种方式更多用在需要长途运输大量氢能的场景,比如从制氢工厂把氢能运到远处的工业园区。
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挺常见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氢能公交车,不少城市还试点了氢能出租车,司机师傅反馈说,加一次氢的时间和加一次油差不多,但是跑的里程更长,而且开车的时候特别安静,没有燃油车发动机的噪音。还有一些物流公司也开始用氢能卡车来运货,尤其是在一些对碳排放有限制的地区,氢能卡车因为零排放的优势,很受物流公司的欢迎。
在工业领域,氢能也能大显身手。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加热,以前大多用煤炭或者天然气,不仅污染大,而且成本受能源价格影响很大。现在有些工厂开始尝试用氢能加热,通过燃烧氢能产生高温,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比如钢铁厂,用氢能代替传统燃料,不仅能降低污染,还能提高钢铁的质量,因为氢能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不会在钢铁表面留下杂质。
在建筑领域,氢能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一些新建的绿色建筑会配套建设氢能供暖系统,通过燃烧氢能产生热量,为建筑供暖。这种供暖方式不仅环保,而且温度稳定,还能和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配合使用,在阴天或者没风的时候,用氢能来补充能源供应,保证室内温度不会下降。有些地方还试点了氢能家庭供电系统,通过燃料电池把氢能转化成电能,满足家庭日常用电需求,就算停电了,这套系统也能作为备用电源。
氢能的安全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毕竟氢气容易燃烧,大家难免会担心使用过程中会不会有危险。其实现在的氢能设备都有多重安全保障措施,比如高压储氢瓶用的是特制的复合材料,强度比普通钢瓶高很多,而且还能承受剧烈撞击而不破裂。加氢站里也有各种传感器,一旦检测到氢气泄漏,会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同时关闭加氢设备,防止发生危险。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氢能的安全系数已经很高了,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天然气一样,只要规范操作,就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
很多人可能觉得氢能离自己的生活还很遥远,其实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氢能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说不定再过几年,我们开的车就是氢能汽车,家里用的暖气就是氢能供暖,甚至手机没电了,用氢能充电宝就能快速充电。氢能这种清洁又高效的能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更加便捷。它不像太阳能那样能被直接看到,也不像天然气那样能被直接闻到,但它确实在默默付出,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氢能:藏在我们身边的 “清洁能量高手”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