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厨房的抽油烟机开始嗡嗡作响,蓝色的火焰温柔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排骨汤咕嘟咕嘟冒着泡,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客厅里,孩子正趴在地毯上摆弄电动玩具,五彩的灯光随着按键的触碰不断闪烁,电视里播放着他最爱的动画片,欢快的旋律在房间里流淌。阳台的洗衣机转着最后一圈,即将完成今天的洗衣任务,而墙上的空调还在默默工作,将初秋的微凉隔绝在外,只留下一室温暖。这些平凡到几乎被忽略的日常片段,背后都藏着同一种无声的支撑 —— 能源。它不像阳光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也不像空气那样时刻被感知,却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悄悄编织着我们生活里的每一份安稳与惬意。
小时候住在乡下,最难忘的是停电的夜晚。每当电闸突然跳闸,整个屋子瞬间陷入黑暗,最先传来的总是奶奶的叹息声。她会摸索着从抽屉里拿出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摇曳着照亮小小的八仙桌,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桌旁,借着微弱的光剥玉米、讲故事。那时的煤油灯油烟很大,待久了鼻子里都会沾着黑灰,可就是那点光亮,成了黑暗里最温暖的依靠。后来村里通了大电网,第一次用上白炽灯的晚上,整个院子都亮得像白天,奶奶站在灯光下,用粗糙的手摸着灯泡,笑着说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闻煤油味了”。那时候的我还不懂,这束突然变得明亮的光,背后是千里之外的电站日夜运转,是无数人默默付出才换来的光明与便捷。
长大以后离开家乡,在城市里生活,对能源的感知似乎变得更加模糊。每天早晨按下咖啡机的开关,看着棕色的液体缓缓流入杯子;通勤时扫码解锁共享单车,踩着踏板穿梭在晨光里;加班到深夜,办公室的灯依然明亮,电脑屏幕的光映着指尖敲击键盘的痕迹。这些习以为常的瞬间,我们很少会去想 “电从哪里来”“燃料是如何运输的”。直到有一次夏天遇到极端高温,电网负荷骤增,部分区域开始实行错峰用电。那天晚上回家,楼道里的灯只亮了一半,家里的空调被限制在 26℃以上,电视也没法正常播放。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高楼的灯光零星闪烁,不像往常那样璀璨,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乡下停电的夜晚,只是这次多了几分对能源的敬畏 —— 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并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智慧共同支撑。
后来去郊外的风电场参观,才真正近距离感受到能源的力量。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排排白色的风车整齐排列,叶片在风中缓缓转动,像一个个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工作人员说,每一台风车每转动一圈,就能产生大约一度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天。站在风车脚下,听着叶片转动时发出的轻微声响,看着远处的输电线路像银色的丝带延伸向远方,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些看似冰冷的机器,背后承载着的是无数家庭的光明与温暖,是城市运转的动力源泉。也是在那天,我第一次知道,为了让偏远山区的村民用上稳定的电,电力工人要背着工具爬上海拔几千米的山,在悬崖峭壁上架设电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电站开始采用清洁能源,放弃了高污染的燃料,哪怕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与更复杂的技术。
去年冬天,家乡遭遇了罕见的寒潮,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担心家里的老人受冻,我特意打电话回去,奶奶却说 “一点都不冷,暖气全天都开着,屋里比夏天还暖和”。她还说,村里现在不仅通了天然气,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连村口的小卖部都用上了电暖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烧煤炉取暖,屋里又脏又呛。挂了电话,想象着奶奶坐在温暖的屋里,看着窗外的雪花飘落,嘴角带着笑意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原来这些年,能源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悄悄改变了乡村的生活。从煤油灯到白炽灯,从煤炉到天然气暖气,从人力车到电动汽车,能源的每一次升级,都在悄悄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更加舒适、更加有尊严。
有时候会想,未来的能源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有一天,我们的房子可以自己发电,屋顶的太阳能板能满足全家的用电需求,电动汽车充电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偏远地区的孩子再也不会因为没电而无法学习。或许那时候,我们对能源的感知依然会很模糊,但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 —— 珍惜每一度电,因为它来自阳光与风的馈赠;珍惜每一滴燃料,因为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厚爱。能源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与机器,它是奶奶手中煤油灯的温暖,是城市夜晚璀璨的灯火,是风电场里缓缓转动的叶片,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支撑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力量。
此刻,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片星海落在人间。厨房里的电炖锅还在慢慢炖着汤,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书桌上的台灯亮着柔和的光,照亮了书页上的文字。我伸手摸了摸台灯的底座,没有温度,却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温暖。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忆起现在的生活,也会像现在回忆小时候的煤油灯一样,为能源带来的改变而心生感动。而那时候的能源,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继续守护着我们的生活,书写着属于未来的诗篇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灯火里的暖,能源里的诗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