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祖母遗留的旧木柜,一股混合着樟木与尘埃的气息缓缓漫开。最底层的红布包裹里,静静躺着一对青瓷茶杯,杯身浅刻的兰草纹在光阴里晕出柔和的光泽。指尖抚过杯沿细微的冰裂纹,仿佛还能触到当年窑火的温度,以及祖母握着它们时掌心的暖意。这些被时光浸润的工艺品,从来都不只是冰冷的物件,它们是手艺人倾注的心意,是持有者珍藏的记忆,更是岁月悄悄埋下的温柔伏笔。
老家巷口曾有位捏面人的老师傅,总在梧桐树下支起小摊。他的指尖像是藏着魔法,一团普通的糯米面团,经他揉、捏、搓、擀,再点上两点黑色的眼珠,转瞬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嫦娥。我至今记得七岁那年,攥着母亲给的硬币蹲在摊前,看着他用小竹刀细细刻画玉兔的绒毛,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也落在那只渐渐成型的玉兔上。后来老师傅搬去了别处,那只玉兔却成了我童年最珍贵的宝贝,即便如今它的颜色已有些斑驳,可每次看到,依旧能想起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以及老师傅专注的眼神。
![巷口捏面人老师傅专注创作的场景,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摊位上,桌上摆放着刚捏好的面人,色彩鲜艳,形态生动]
去年在苏州平江路闲逛,偶然走进一家苏绣小店。店主是位年轻的姑娘,正坐在窗边绣一幅《荷塘月色》。蚕丝线在她指间翻飞,时而化作荷叶上滚动的露珠,时而变成含苞待放的荷花,连水中嬉戏的小鱼都透着灵动。我站在一旁看了许久,她抬头笑着说:“这一针一线都得有耐心,有时候绣错一针,整段都要拆掉重来。” 说着,她拿起绣绷展示给我看,细密的针脚里藏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最后我买下了一幅小小的莲蓬绣品,挂在书桌前,每次看到那细腻的纹路,都能想起姑娘专注的神情,以及苏绣里藏着的江南柔情。
外婆擅长剪纸,每逢过年,她都会剪些窗花贴在窗户上。红纸在她手中折折叠叠,剪刀开合间,栩栩如生的福字、生肖、花鸟便跃然纸上。我小时候总爱围在她身边,看她将剪好的窗花轻轻展开,像变魔术一样。有一年除夕,外婆剪了一幅 “年年有余”,红纸上的胖娃娃抱着大鲤鱼,眼神灵动,鳞片清晰可见。她把窗花贴在我房间的窗户上,说:“希望我的乖孙年年都有好福气。” 如今外婆已经不在了,但那幅窗花我一直珍藏着,每次看到,仿佛还能听到她剪纸时剪刀清脆的声响,感受到她对我的疼爱。
在云南旅行时,我遇到了一位制作银饰的手艺人。他的小店藏在古城的一条深巷里,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银饰,手镯、项链、耳环,每一件都透着古朴的韵味。手艺人告诉我,制作银饰要经过熔银、锻打、錾刻、抛光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他拿起一只正在制作的银手镯,向我展示錾刻的过程,小锤敲击錾子,在银片上留下精美的花纹,每一次敲击都力道均匀。我定制了一只刻有兰花的手镯,手艺人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当我戴上手镯时,能感受到银饰的温润,以及手艺人对这份手艺的坚守。
工艺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品,它们是手艺人用时光和心血打磨的作品,每一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故事。就像那对青瓷茶杯,承载着祖母的回忆;那幅苏绣,藏着江南的温柔;那幅剪纸,满含外婆的爱意;那只银手镯,凝结着手艺人的坚守。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昂贵的价格,但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柔与美好。
偶然间,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个木制的小盒子,里面装着我小时候捏的陶土小摆件。那些歪歪扭扭的小兔子、小房子,虽然粗糙笨拙,却满是童年的天真。原来,每个人都曾是手艺人,用简单的材料,倾注最纯粹的情感,制作属于自己的 “工艺品”。这些物件或许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陈旧,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记忆,却会永远鲜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温暖我们的心房。
生活里的工艺品,就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有着独特的光泽。它们或许来自遥远的他乡,或许出自身边人的双手,或许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玩意,但无论怎样,它们都在默默陪伴着我们,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工艺品,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与情感,仿佛能与制作它们的人隔空对话,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或许,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这些小小的工艺品,但它们却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些珍贵的记忆与情感。就像祖母的青瓷茶杯,外婆的剪纸,苏州姑娘的苏绣,云南手艺人的银饰,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是情感的载体,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显得珍贵。愿我们都能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发现身边工艺品的美好,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温柔与深情,让这些小小的物件,成为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指尖凝香: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工艺品私语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