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在老城区开了家 “鲜果园”,已经有八个年头。最初那几年,店铺靠着临街的好位置,加上周边就这一家像样的水果店,每天来买水果的街坊络绎不绝,周末更是要排队结账。陈姐那时总说,做小生意靠的就是地段,只要位置好,不怕没客人。可从去年开始,情况慢慢变了。
街对面新开了两家连锁水果超市,装修明亮,还经常搞促销活动,什么 “满 30 减 5”“第二件半价”,一下子把不少老顾客吸引了过去。陈姐的店里渐渐冷清下来,有时候一上午都卖不出几斤水果,看着货架上慢慢失去光泽的苹果和香蕉,她夜里都睡不着觉。她也试着学人家搞促销,印了一堆优惠券发在路口,可效果微乎其微,来的大多是只买特价水果的临时客,优惠券用完就再也不回头了。
就在陈姐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她的侄女小敏放暑假来店里帮忙。小敏是学市场营销的,看到店里的冷清景象,跟陈姐说:“阿姨,现在早就不是靠地段吃饭的年代了,您得把顾客‘抓’在自己手里,做私域流量。” 陈姐听得一头雾水,“私域流量?那是啥?跟我这小水果店有啥关系?” 小敏笑着解释,私域流量就是把来店里的顾客变成 “自己人”,比如加到微信群里,经常跟他们互动,让他们记住咱们的店,下次想买水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这儿,而不是对面的连锁店。
陈姐半信半疑,但看着店里堆积的水果,还是决定试试。小敏帮她设计了一个活动:只要顾客扫码加入微信群,就能免费领一个小番茄,或者买水果的时候减 2 块钱。一开始,愿意扫码的顾客不多,很多人觉得加群麻烦,还有人担心会收到一堆广告。陈姐就耐心跟他们说:“群里不发乱七八糟的广告,就偶尔跟大家说下新到的水果,比如刚从产地运来的草莓,还有你们爱吃的晴王葡萄,到时候群里朋友还能享个专属折扣。” 慢慢地,越来越多顾客愿意扫码进群,一周下来,群里就有了 100 多个人。
进群之后,小敏教陈姐每天在群里跟大家互动。早上,陈姐会拍几张刚到货的水果照片发在群里,比如红彤彤的樱桃,带着露水的蓝莓,配文说:“今天新到的樱桃,脆甜多汁,群里的朋友到店买,一斤便宜 3 块钱,数量不多,先到先得。” 中午的时候,她会跟大家聊聊天,问一句 “大家中午吃啥呀?饭后要不要来份水果解解腻?” 有时候还会分享一些挑水果的小技巧,比如 “挑西瓜要看纹路,纹路越清晰越甜”“买芒果要选果蒂周围有点软的,这样的芒果熟得正好”。
有一次,群里一位阿姨说自己牙口不好,想吃软一点的水果,但不知道哪种合适。陈姐看到消息后,马上回复:“阿姨,您可以试试咱们家的软籽石榴,剥了就能吃,不用吐籽,还有猕猴桃,我给您挑熟得刚好的,软乎乎的,特别甜。您要是不方便来店里,我让老伴给您送过去。” 阿姨特别感动,当天就让陈姐送了两斤软籽石榴和一盒猕猴桃,还在群里说:“陈姐家的水果新鲜,人还特别好,以后买水果就认准她家了。” 这件事之后,群里的氛围更活跃了,很多顾客开始在群里主动聊天,分享自己吃水果的心得,还有人会问陈姐什么时候进某种水果,陈姐都会一一记下来,下次进货的时候特意多进一些。
大概过了一个月,陈姐明显感觉到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每天都有群里的顾客来店里买水果,有的是冲着群里的专属折扣,有的是看到陈姐发的新水果照片,特意过来尝尝鲜。有一次,陈姐进了一批阳光玫瑰,刚到货就拍了照片发在群里,说:“今天新到的阳光玫瑰,颗粒大,甜度高,群里朋友按批发价走,15 块钱一斤。” 没想到消息发出去不到半小时,就有十几位顾客来店里购买,还有几位顾客在群里留言让陈姐帮忙留着,下班后来取。那天的阳光玫瑰很快就卖完了,陈姐看着空了的货架,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陈姐又建了第二个群、第三个群,不到半年时间,三个群加起来有了 800 多个人。她还根据顾客的需求,在群里推出了 “预定服务”。比如有顾客说周末要在家请客,需要一批水果,陈姐就会提前跟他们确认好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当天把新鲜的水果准备好,顾客到店就能直接取走,不用等。还有一些上班族,平时没时间来店里,陈姐就跟老伴一起,在下班高峰期给他们送货上门,只要满 50 块钱就免配送费。
有一次,一位经常在群里下单的上班族小李,突然在群里说自己生日,想订一个水果拼盘,要好看又好吃的,用来跟同事分享。陈姐看到后,马上私聊小李,问清楚他喜欢的水果种类和拼盘的大小,还特意送了他一小盒草莓,祝他生日快乐。小李收到水果拼盘后,特别开心,在群里发了照片,说:“陈姐做的水果拼盘也太好看了吧,同事们都说好吃,还问我在哪儿买的,我已经把陈姐的微信推荐给他们了!” 就这么一句话,又有几位新顾客加了陈姐的微信,进了顾客群。
现在,陈姐的水果店再也不是以前那种门可罗雀的样子了。每天店里都有不少顾客,有来店里挑选的,有在群里下单等着送货的,还有很多老顾客会带新顾客来。对面的连锁超市虽然还在搞促销,但对陈姐的生意影响已经不大了。陈姐有时候会跟小敏说:“没想到这个私域流量这么管用,以前我总觉得做小生意只能靠运气,靠地段,现在才知道,只要把顾客放在心上,跟他们好好相处,生意自然就会好起来。”
小敏还教陈姐给每个顾客做了简单的 “档案”,比如记下张阿姨爱吃苹果,李叔叔喜欢吃橙子,王女士经常买进口水果。每次这些顾客来店里,陈姐都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说:“张阿姨,今天的苹果特别新鲜,您要不要来几斤?”“李叔叔,刚到的橙子,比上次的更甜,您尝尝?” 顾客们都觉得特别亲切,感觉自己不是在跟一个 “老板” 打交道,而是在跟一个熟悉的朋友相处。有时候顾客忘了带钱,陈姐会说:“没事,下次来的时候一起给就行,咱们都是老朋友了。”
有一次,陈姐因为身体不舒服,店里歇业了一天。她在群里跟大家说了一声,没想到很多顾客都在群里关心她,让她好好休息,还说等她开店了再去买水果。陈姐看到那些消息,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这么久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发现,做私域流量不仅仅是为了卖更多的水果,更是为了跟顾客建立起一种信任和感情。这种信任和感情,比任何促销活动都管用,比任何好地段都重要。
现在,陈姐的水果店已经成了老城区里小有名气的 “网红店”。很多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鲜果园的陈姐人好,水果新鲜,还特别贴心。有时候陈姐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小敏提醒她做私域流量,没有自己一步步尝试跟顾客互动,现在她的水果店可能早就关门了。她也经常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身边其他做小生意的朋友,跟他们说:“别总想着靠老方法做生意,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要多学习新东西,把顾客当成朋友,好好维护跟他们的关系,这样生意才能长久。”
陈姐的故事只是无数依靠私域流量实现生意回暖的小案例之一。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管是开水果店的,还是开餐馆的,或是做其他小生意的,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而私域流量,就像是给这些小生意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或许有人会问,私域流量真的适合所有小生意吗?其实答案并不绝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小生意人们开始学会用心去对待每一位顾客,学会跟顾客建立起真诚的连接时,他们的生意之路,会不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呢?那些还在为生意发愁的小生意人,又会从陈姐的经历中,找到怎样属于自己的经营思路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陈姐的水果店:从门可罗雀到客满盈门,私域流量改写小生意命运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