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婆总爱坐在老屋的藤椅上,摩挲着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裹。包裹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泛黄的信纸和一个掉漆的铜制哨子。每当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她就会指着信纸里的某一行字,给孙辈讲起七十多年前的故事 —— 那时想跟远方的人说句话,要走三天山路,还要等一场不确定会不会来的风。
1948 年的秋末,李阿婆才十岁,父亲是村里唯一去过县城的货郎。有次父亲去邻县进货,原定五天返程,却因山洪断了路。母亲急得整夜睡不着,每天清晨都要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第七天傍晚,母亲突然听到后山传来熟悉的哨声 —— 那是父亲和村民们约定的信号,三长两短代表 “平安”。母亲疯了似的往山上跑,远远看见父亲背着货担,手里紧攥着一个被雨水泡软的饼。后来李阿婆才知道,父亲为了传信,在暴雨里爬了两里山路,把哨子含在嘴里吹到嘴唇出血。“那时候的‘电话’,是靠嗓子喊、靠哨子吹的,” 李阿婆总说,“哪像现在,掏出个小方块,就能看见人说话。”
到了 1976 年,李阿婆的儿子刚出生,丈夫在外地的工厂上班。那时村里终于有了第一部电话,装在村支书家的堂屋里。每次丈夫要打电话来,村支书都会提前在广播里喊:“李家媳妇,下午三点来接电话!” 李阿婆总会提前半小时就到,手里攥着早就写好的纸条,上面记着孩子的体重、家里的收成。电话通了,电流声滋滋啦啦地响,丈夫的声音像隔了一层棉花,“孩子哭不哭?”“你要多穿点”—— 短短几句话,往往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有一次孩子突发高烧,李阿婆抱着孩子往村支书家跑,却被告知电话线断了,要等县里的维修员来修。她坐在门槛上抱着孩子哭,直到第二天清晨,电话才通,丈夫在那头急得声音发颤,说已经请了假,正往回赶。“那时候觉得,这根电话线就是救命线,可它偏偏总‘偷懒’。” 李阿婆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
1998 年的夏天,李阿婆的孙子要去省城上大学。临行前,儿子给孙子买了一部手机,黑色的外壳,屏幕只有指甲盖大小,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孙子在火车上给家里发了第一条短信:“奶奶,我到郑州了。” 李阿婆拿着儿子的手机,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天,问:“这字能存住吗?” 儿子笑着说:“能存一辈子。” 从那以后,李阿婆每天都要让儿子打开手机,看看孙子有没有发短信来。有次孙子发了条 “奶奶,我想喝你煮的玉米粥”,李阿婆当天就煮了玉米粥,装在保温桶里,让儿子坐火车送到省城。“那时候觉得手机真神奇,不用见面,字就能飞到眼前。” 李阿婆的嘴角扬起了微笑。
2015 年,孙子给李阿婆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还教她视频通话。第一次和远在国外的重孙女视频时,李阿婆凑在屏幕前,手不停地摸屏幕,“这孩子怎么在里面?能摸到吗?” 重孙女在屏幕那头笑着喊 “太奶奶”,还拿着画笔画了一朵小花给她看。从那以后,李阿婆每天都会准时坐在手机前,等重孙女放学。她会给重孙女看院子里新开的月季花,给她讲过去的故事;重孙女会给她展示在学校画的画,教她唱英文歌。有一次李阿婆生病住院,重孙女在视频里哭着说 “太奶奶要快点好起来”,还拿着玩具医生听诊器,在屏幕那头给她 “听诊”。李阿婆说:“现在好了,不管隔多远,都能看见人、听见声,就像在跟前一样。”
去年春天,村里通了 5G 网络,孙子带着李阿婆去村口的果园里直播卖苹果。李阿婆坐在镜头前,拿着苹果给网友们看:“这是我们家种的红富士,脆甜多汁,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屏幕上不断弹出网友的评论,“奶奶好亲切”“苹果看着就好吃”,订单一个接一个地来。有个网友在评论里说:“我小时候也听奶奶讲过用哨子传信的故事,没想到现在能看见奶奶直播卖苹果。” 李阿婆笑着说:“是啊,以前想跟远方的人说句话,要等好几天;现在好了,不光能说话,还能让全国的人都看见我们的苹果。”
如今,李阿婆的蓝布包裹里又多了一样东西 —— 一部智能手机,屏幕上存着重孙女的照片,还有直播卖苹果时网友们的留言。她常常拿着手机,跟老屋的老槐树 “说话”:“老槐树啊老槐树,你还记得当年我们在你底下等哨声的日子吗?现在不用等了,想跟谁说话,点开屏幕就行啦。” 风穿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她的话。
通信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名词,而是藏在时光里的牵挂与陪伴。从山间的哨声到掌心的手机,从泛黄的信纸到清晰的视频画面,那些跨越山海的 “悄悄话”,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念,也见证着我们生活的翻天覆地。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通信方式出现?还会有哪些跨越距离的温暖故事发生?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一个期待与牵挂的眼神里。
常见问答
- 过去没有手机和电话时,人们主要靠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过去没有现代通信工具时,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比如靠人力步行送信,像古代的驿站、民间的货郎帮忙捎信;还有利用声音信号,如哨子、铜锣、号角等,通过约定好的节奏传递简单信息;另外,烽火台也是古代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点燃烽火告知敌情或重要消息。
- 早期的电话和现在的智能手机在功能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早期的电话功能非常单一,主要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且通话质量可能受线路影响,存在杂音、断连等情况,也没有屏幕显示等附加功能。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极为丰富,除了高清语音通话,还能进行视频通话,支持拍照、录像、上网浏览信息、使用各类 APP(如购物、学习、娱乐 APP)、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甚至还能实现移动支付、导航等复杂功能。
- 5G 网络相比之前的 4G 网络,在通信体验上有什么优势?
5G 网络相比 4G 网络,通信体验优势明显。首先是速度更快,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其次是延迟更低,在进行视频通话、在线游戏时,画面更流畅,不会出现明显的卡顿、延迟现象;另外,5G 网络的连接能力更强,能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比如在智慧家庭中,手机、电视、冰箱、空调等设备都能稳定连接网络,实现智能化控制。
- 为什么说通信技术的发展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化?
通信技术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模式。过去,人们与远方亲友交流需要长时间等待,甚至可能因信息传递不及时错过重要事情;现在,随时能与远方的人联系,视频通话让亲情、友情不再受距离阻碍。在工作和学习上,过去传递文件、资料需要邮寄,现在通过网络能即时传输;在线办公、在线学习也因通信技术的发展成为常态。在生活服务方面,移动支付、外卖配送、在线购物等都依赖通信技术,让生活更便捷高效,这些都体现了通信技术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见证了生活的巨大变化。
- 对于老年人来说,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设备可能会遇到困难,有哪些简单的方法能帮助他们?
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现代通信设备,首先可以从简单功能教起,比如先教他们如何解锁手机、拨打和接听电话、进行视频通话、发送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消息,避免一开始就教复杂功能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其次,教学时要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如把 “APP” 说成 “小软件”,把 “联网” 说成 “连 WiFi 信号”,还可以手把手示范,让老年人亲自操作,操作错误时不要指责,多鼓励。另外,可以制作简易的操作卡片,把常用功能的步骤写在卡片上,比如 “视频通话步骤:1. 打开微信;2. 找到要通话的人;3. 点击右上角视频图标”,方便老年人随时查看。同时,多陪伴老年人使用,比如和他们一起用手机看照片、视频通话,让他们在实际使用中熟悉功能,感受到现代通信设备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跨越山海的 “悄悄话”:一部藏在时光里的通信史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