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 “精益生产” 这四个字,会觉得有点高大上,像是那种只在大公司会议室里讨论的复杂理论。其实真不是这样,咱们换个简单的说法,精益生产本质上就是 “少做没用的事,多干能赚钱的活”。不管是小作坊还是大工厂,只要想减少浪费、让生产更顺畅,都能用得上这套思路。
就拿咱们常去的面包店举例吧。以前有些面包店做面包,总是怕不够卖,一次性烤一大堆。结果当天没卖完的,要么打折处理,要么直接扔掉,面粉、黄油、烤箱电费全白费了,这就是典型的 “浪费”。后来有家人用了类似精益生产的办法,每天根据前几天的销量估算,分三批烤面包,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傍晚再补一批,不仅没断过货,剩下的面包还少了很多。员工不用再因为一次性烤太多而手忙脚乱,顾客也总能买到新鲜的,这就是精益生产最朴素的道理 ——只做需要的,不做多余的。
说到浪费,很多人可能只想到 “东西做出来没人要” 这种情况,但在生产里,浪费的花样可多了。比如车间里的物料堆得像小山,工人要花十分钟才能找到需要的零件;机器总是突然出故障,大家只能站在旁边等维修;生产出来的产品要返工好几次才能合格…… 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其实都在偷偷 “吃掉” 企业的利润和员工的时间。
精益生产就是要跟这些浪费 “死磕”,但它不是让老板拿着鞭子催员工加班,而是靠一套 “聪明办法” 优化流程。我认识一个开家具厂的老板,以前他的工厂总是乱糟糟的,板材堆在过道上,电锯和打磨机离得老远,工人推着板材来回跑,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也做不了几套家具。后来他学了精益生产,先把车间重新规划了一下,按照 “切割→打磨→组装→喷漆” 的顺序摆放机器,物料就放在机器旁边,工人转身就能拿到。还在机器上装了传感器,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避免突然停工。这么一改,工人每天不用再跑冤枉路,产能反而提高了三成,大家下班也能准时走,抱怨声都少了很多。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点,精益生产特别强调 “让一线员工说话”。很多老板觉得优化流程是管理层的事,其实一线员工天天跟机器、物料打交道,最清楚哪里不方便、哪里有浪费。以前有个汽车配件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要把零件从传送带上拿下来,装到模具里,再伸手去按启动按钮,这个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很多工人的肩膀都出了问题。后来有个老员工提建议,把启动按钮移到模具旁边,工人装完零件随手就能按,不用再抬胳膊。车间主任采纳了这个建议,不仅工人的肩膀不疼了,每小时还能多装十几个零件。所以说,精益生产不是自上而下的 “命令”,而是大家一起找问题、想办法的过程。
可能有人会问,小企业没那么多钱搞技术改造,是不是就用不了精益生产?其实完全不是。精益生产里有个叫 “5S” 的方法,不用花什么钱,就能让车间变整洁、流程变顺畅。“5S” 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说简单点就是:把没用的东西扔掉,有用的东西放整齐,每天打扫车间,把这些习惯坚持下来,最后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
我去过一家做玩具的小工厂,以前车间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塑料边角料,工具扔得满地都是,工人找个螺丝刀都要翻半天抽屉。后来他们搞了 “5S”,先把车间里不用的废料、坏工具全清出去,给每个工具都贴了标签,放在固定的架子上,连螺丝都按大小分盒装好。每天下班前,大家花十分钟打扫卫生,保持车间干净。刚开始有人觉得麻烦,坚持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觉得方便多了 —— 工具一拿就到,车间里走起来也顺畅,连找东西的时间都省下来不少。而且车间干净了,产品的合格率也提高了,因为以前总有些小碎屑掉进玩具里,导致产品返工,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了。
精益生产还有个核心思路,叫 “拉动式生产”,简单说就是 “顾客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而不是 “先生产一堆,再等着卖”。以前很多企业都是 “推动式生产”,比如服装厂里,设计师设计好款式,就安排车间大批量生产,结果市场不喜欢,衣服堆在仓库里,最后只能降价处理。而用拉动式生产的服装厂,会先根据门店的订单量安排生产,甚至有些还会让顾客参与设计,比如选择衣服的颜色、图案,再根据顾客的需求生产。这样一来,生产出来的衣服基本都能卖出去,不用再担心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也快了很多。
不过,精益生产不是 “一劳永逸” 的事,它是个 “持续改进” 的过程。没有哪个企业能说 “我已经完全实现精益生产了”,因为市场在变、技术在变、员工的需求也在变,所以流程优化永远有空间。比如以前大家觉得 “批量生产更划算”,一次做一百个零件,平均成本更低,但现在顾客想要个性化的产品,可能一次只需要十个,还要求不同的规格,这时候就需要调整生产方式,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
很多人觉得精益生产是制造业的专利,其实不然,服务业也能用。比如餐厅里,服务员点完单后,单子要送到后厨,后厨做完再叫服务员端菜,中间可能会有延误。有些餐厅就用了精益的思路,在餐桌上装了扫码点单系统,顾客点完单,后厨的屏幕上立刻就能显示,做好后再通过系统通知服务员,不用再跑单子。这样一来,上菜速度快了,顾客满意度高了,服务员也不用在前台和后厨之间来回跑,效率也提高了。
还有快递公司,以前分拣快递都是靠人工,分拣员要记住各个区域的代码,很容易分错,而且速度慢。后来用了精益生产的思路,引入了自动化分拣设备,还根据快递的目的地优化了分拣路线,让快递在分拣中心里走的 “冤枉路” 更少。同时,还会收集分拣员的反馈,比如哪个环节弯腰次数多、哪个区域容易混淆,再针对性地调整设备高度和区域标识。现在很多快递公司的分拣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错发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实说到底,精益生产不是一套高深莫测的理论,也不是一堆要花钱买的设备,而是一种 “凡事多琢磨一下” 的习惯 —— 琢磨怎么让流程更顺、怎么让浪费更少、怎么让大家工作更轻松。不管是开工厂、开餐厅,还是做其他行业,只要有这种 “琢磨” 的精神,就能从精益生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生意越做越顺,让工作越来越轻松。
那么,你所在的行业或者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 “明明可以更高效,却一直没改进” 的情况呢?如果用精益生产的思路去想,你觉得可以从哪个小地方开始改变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精益生产:让工厂告别 “瞎忙”,效率翻番的小秘诀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