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第一次踏进青山小学时,泥土操场正飘着蒲公英。五年级教室的玻璃窗裂着细纹,阳光透过缝隙在黑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孩子们手里攥着磨得发亮的铅笔,眼神里藏着对山外世界的好奇。她放下装满画具的帆布包,看着讲台上 “欢迎新老师” 的粉笔字,突然明白自己来这里的意义 —— 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要给这些山野间的孩子打开一扇不一样的窗。
开学第一堂美术课,林晓没有按教材讲素描比例,而是带着孩子们去后山。四月的山坡开满野蔷薇,她让大家坐在草地上,不用在意画得像不像,只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甚至闻到的都画进本子里。男孩阿明蹲在灌木丛旁,手指蘸着草汁在纸上涂画;扎羊角辫的小雅把花瓣贴在画纸边缘,说要做 “会香的画”。当孩子们举着五花八门的作品围过来时,林晓忽然发现,这些没有经过技巧训练的画作里,藏着最鲜活的创造力。
![孩子们在后山草地上作画,有的趴着用树枝勾勒轮廓,有的采摘野花点缀画纸,阳光洒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远处是连绵的青山]
最初的日子里,质疑声像山间的雾气一样弥漫。有家长找到校长,说 “花时间画画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甚至有老师私下劝林晓:“这里的孩子要靠分数走出大山,搞这些虚的没用。” 林晓没有辩解,只是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个 “创意角”,放着孩子们用松果做的小动物、用旧报纸折的纸雕,还有写着短诗的小卡片。
期中考试后,班里的数学平均分比上次低了两分,质疑声再次响起。林晓在家长会上,没有展示成绩单,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孩子们在田野里测量土地面积,用树枝在地上演算几何题;在厨房帮家长做饭时,计算食材的比例和用量。“我们教孩子计算,不是为了让他们在试卷上填对答案,而是让他们知道怎么用数学解决生活里的问题。” 林晓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家长都安静下来。
那天之后,有位家长主动找到林晓,说孩子最近回家会主动帮奶奶量菜籽油的重量,还会把家里的开支做成表格。“以前他总说数学没用,现在倒觉得有意思了。” 家长的话让林晓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素质教育不是要推翻传统教育,而是要给知识找一个 “出口”,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意义。
冬天来临的时候,青山小学举办了第一届 “山野艺术节”。孩子们穿着自己用彩布缝的演出服,在临时搭起的舞台上唱歌、跳舞;台下的展示区里,摆满了孩子们的画作、手工作品和调查报告 —— 有关于山间鸟类的观察记录,有对村里老手艺的采访,还有对学校图书馆藏书的建议。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穿梭在展区里,脸上满是惊讶和骄傲,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多 “不务正业” 的才华。
艺术节结束那天,阿明把一幅画送给林晓。画里是一片金色的麦田,麦田中间有一条小路,小路尽头站着一个背着画板的人,旁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想成为你。” 林晓看着画,眼眶突然湿了。她想起自己刚来时,阿明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敢说话,更不敢画画,是一次偶然发现他在课本空白处画的小动物,才鼓励他拿起画笔。现在的阿明,不仅敢在众人面前展示作品,还会主动帮其他同学修改画作。
春天再次到来的时候,林晓收到了城里一所学校的邀请,希望她能回去任教,薪资是现在的三倍。她拿着邀请函,站在曾经带孩子们画画的后山,看着漫山遍野的野蔷薇,心里犹豫了很久。那天晚上,孩子们偷偷溜到她的宿舍门口,每人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老师不要走”“我们还想和你一起画画”。林晓把纸条一张张叠好,放进帆布包的夹层里,第二天,她婉拒了城里的邀请。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山小学的 “创意角” 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笑声也越来越响亮。有孩子开始尝试写小说,把村里的故事写成连载;有孩子组建了 “环保小队”,定期去山里捡垃圾,还制作了环保宣传册;还有孩子跟着村里的老木匠学手艺,用木头做了一套迷你桌椅放在教室里。这些看似和 “考试” 无关的事情,却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有一次,县教育局的领导来学校视察,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用树枝拼几何图形,在实验室里用树叶做光合作用实验,忍不住感慨:“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啊。” 林晓笑着说:“其实我们只是给了孩子们一点自由,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 就像山间的小树,不需要刻意修剪成统一的形状,只要有阳光、雨露和足够的空间,它们自然会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的青山小学,已经成了县里的 “素质教育示范校”,常有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参观学习。林晓依然带着孩子们在后山画画,在田野里做实验,在村里做调查。她知道,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只要能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越来越亮,能看到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夕阳西下的时候,林晓和孩子们坐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一个孩子突然问:“老师,我们以后能把艺术节办得更大吗?让城里的人也来看我们的作品。” 林晓点点头,指着天边的晚霞说:“当然可以,你们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风从山间吹过,带着野蔷薇的香气,也带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向更远的地方。谁也不知道,这些在山野间长大的孩子,未来会走向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热爱、关于创造、关于未来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会在某一天,开出最美的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山野间的画板:一堂没有标准答案的素质课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