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交,估计不少人都有一肚子 “苦水” 要倒。有人把社交当成一场轻松的下午茶,和谁都能唠上两句,从明星八卦聊到小区流浪猫的最新动态;有人却把社交视作 “大型渡劫现场”,光是想到要和陌生人打招呼,手心就开始冒冷汗,脑子里还会疯狂上演 “说这句话会不会太尴尬” 的内心戏。其实啊,社交既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也不是谁都能轻松玩转的 “魔法”,更多时候就像打游戏,得慢慢摸索套路,见招拆招才能玩得尽兴。
就拿我朋友小周来说,他前阵子参加公司团建,堪称 “社交翻车现场” 的典型案例。团建当天,大家围坐在烧烤架旁,气氛本来挺热烈,有人提议互相分享一个 “最尴尬的职场瞬间” 活跃气氛。轮到小周时,他脑子一热,把上次不小心把领导咖啡泼到西装上,还嘴瓢说 “领导您这衣服吸水性真强” 的事儿给抖了出来。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安静,他自己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只能假装专注地啃烤串,连烤焦的部分都没敢吐出来。不过有意思的是,后来领导居然主动找他聊天,说 “原来你这么幽默,下次部门活动可以让你负责活跃气氛”,原本的尴尬居然变成了拉近距离的契机。这事儿也让小周明白,社交里的 “小失误” 有时候反而能打破僵局,不用太纠结完美。
除了 “不怕出错”,社交里还有个很重要的点是 “别太端着”。我之前认识一个姑娘,每次和人见面都打扮得一丝不苟,说话也是字斟句酌,生怕让人觉得自己不够得体。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吃火锅,她因为怕溅到衣服上,全程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小口舀着吃,连最爱的毛肚都没敢多夹几筷子。后来有人开玩笑说 “姐妹,放松点,火锅就是要吃得酣畅淋漓才有意思”,她才慢慢放开,还不小心把辣椒溅到了鼻尖上,大家笑着帮她擦的时候,她反而松了口气说 “原来不用一直装优雅,还挺舒服的”。从那以后,她再和人相处时,少了几分刻意的精致,多了些真实的烟火气,反而交到了更多聊得来的朋友。其实社交本来就不是 “表演秀”,你越真实,越容易让人觉得亲切,毕竟没人愿意和一个 “完美得不像真人” 的人深交。
当然,也有人会说 “我天生就不爱说话,难道就没法好好社交了吗?”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同事老陈就是个出了名的 “话少星人”,每次部门聚餐,他大多时候都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聊,偶尔插一两句,却总能说到点子上。有一次大家聊到最近上映的电影,有人吐槽剧情太拖沓,有人觉得演员演技在线,吵得不可开交。老陈这时慢悠悠地说 “其实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挺有意思,尤其是结尾那个长镜头,把主角的无奈都拍出来了”,一句话让大家都安静下来,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后来大家都知道,老陈虽然话少,但每次开口都有干货,反而愿意主动和他交流。所以说,社交不是比谁话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哪怕你话少,只要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样能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还有些人在社交里总爱 “想太多”,比如发一条朋友圈,会反复纠结文案是不是得体,配图好不好看,发出去后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要是有人评论了,还会琢磨对方这句话是不是有别的意思;要是没人互动,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阶段,有次发了一张旅行的照片,配文 “今天天气真好”,过了半小时没几个人点赞,我就开始焦虑,是不是照片拍得不好看,还是文案太无聊,最后居然偷偷把朋友圈删了。后来朋友知道了,笑着说 “你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发朋友圈本来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别人点赞是惊喜,没人点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社交里的 “过度在意” 其实是给自己找罪受,你越是放不开,越容易陷入焦虑,反而影响了和人相处的心情。不如洒脱一点,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和人相处时开心就多聊会儿,不开心也不用勉强,这样反而能收获更多轻松的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社交里也确实有一些 “小雷区” 需要避开。比如不要随便打听别人的隐私,像工资多少、感情状况这些话题,除非对方主动提起,不然很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还有不要总把 “我当年怎样怎样” 挂在嘴边,没人愿意一直听别人炫耀过去的成就;另外,和人聊天时少用 “你不对”“你错了” 这样的否定句式,换成 “我觉得可能还有另一种想法” 会让人更容易接受。这些小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往往能影响社交的效果。就像我之前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会,有个陌生人一上来就问我 “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当时我就觉得很尴尬,只能含糊地应付过去,之后也没再和他多聊。所以说,社交里的 “分寸感” 很重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别让自己的 “无心之失” 破坏了相处的氛围。
其实仔细想想,社交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你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有时候会遇到聊得来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也会遇到不太合拍的人,尴尬地聊两句就没了下文。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社交里的一部分,不用太在意结果,享受过程就好。毕竟,每一次和人的相处,都是一次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机会,哪怕中间有过尴尬和失误,也会成为日后回忆里的小趣事。
那么,你在社交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好玩的事儿,或者有什么自己的小技巧呢?或许你的经历,也能给别人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常见问答
- 问:天生内向,不爱说话,是不是就不适合社交?
答:当然不是啦!内向不等于不会社交,像文中提到的老陈,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有干货,照样能和大家处得好。内向的人可以发挥自己 “善于倾听” 的优势,在交流中真诚回应,找到和自己同频的人,不用勉强自己变成 “话痨”。
- 问:在社交中不小心说错话,特别尴尬,该怎么缓解?
答:别慌!首先可以自嘲一下,比如笑着说 “哎呀,我这脑子今天有点不在线,别介意啊”,缓和气氛;然后转移话题,聊点轻松的内容,比如最近的热门综艺、好吃的餐厅,大多数人不会一直纠结小失误,大家更在意你的态度。
- 问:每次参加聚会都觉得很无聊,找不到话题,该怎么办?
答:可以提前做些 “小准备”,比如了解一下聚会里其他人的兴趣爱好,或者准备几个通用的话题,像 “最近有没有发现什么好玩的地方”“你平时休息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另外,也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从眼前的事物入手找话题,比如 “这家店的装修还挺有特色的,你们觉得呢”。
- 问:总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交中很焦虑,怎么调整?
答:首先要明白,没人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你再完美也会有人不认可,不如把注意力放在 “自己开不开心” 上。和人相处时,不用反复琢磨自己说的话对不对,也不用纠结别人的表情是什么意思,真诚做自己就好。慢慢你会发现,越放松,越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 问:想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有什么建议?
答: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比如喜欢读书就去参加读书会,喜欢运动就加入健身社群,喜欢宠物就去参加宠物主人聚会。在这些场合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很容易找到聊得来的人,而且相处起来也更轻松,不会有刻意社交的压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社交这事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主打一个 “见招拆招”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