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蜿蜒的老巷深处,张记面馆的木质招牌已经泛出深褐色的光泽。每天清晨六点半,张建国总会准时推开那扇贴着红春联的木门,将装满面粉的陶瓮搬到案板旁,手指在粗糙的陶壁上轻轻敲三下 —— 这是他从父亲手里接过面馆时学会的第一个仪式,据说能让面条更筋道。
三十年前,刚满二十岁的张建国跟着父亲学做面时,总嫌揉面的力道太难掌握。父亲会把他的手按在面团上,掌心贴着温热的面,一点点教他感受面筋苏醒的弧度。“做面和做人一样,急不得。” 父亲的声音混着蒸笼里飘出的白雾,在狭小的厨房里绕了一圈又一圈。那时巷子里还有三家面馆,张记最不起眼,却凭着一碗招牌手擀面,慢慢留住了街坊邻里的胃。
张建国揉面的手法早已炉火纯青。他将高筋面粉堆成小山,中间挖个窝,打进三个土鸡蛋,再倒入提前晾好的井水。指尖顺着面粉边缘往里划,白色的粉末逐渐裹住蛋液,变成絮状的面疙瘩。接着他弯腰俯身,整个上半身的力量都压在面团上,手臂带动手掌来回揉搓,面团在案板上发出沉闷的 “咚咚” 声,像老巷里敲了多年的更鼓。
等面团醒透,张建国会把它擀成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再用特制的刀切成细如发丝的面条。切好的面条要在撒满面粉的竹匾里抖匀,防止粘连,这一步他做得格外仔细,因为父亲曾经说过,每一根面条都要能单独站起来,才算合格。
面馆的老熟客都知道,张记的面汤是另一个秘诀。每天凌晨四点,张建国就会起来吊汤,用新鲜的猪骨、老母鸡和十几味香料,在大铁锅里慢炖四个小时。火候的控制全凭经验,火太旺汤会变浑,火太小鲜味又出不来。炖好的汤呈琥珀色,舀一勺尝一口,鲜得能让人掉眉毛,却没有一丝油腻感。
王奶奶是面馆开了三十年的常客,每天早上都会来吃一碗阳春面。她总说张记的面有小时候的味道,每次来都会坐在靠窗的老位置,看着张建国揉面、下面,像是在看一场熟悉的旧戏。有一次王奶奶生病住院,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面馆,张建国特意给她多加了一个荷包蛋,还放了些她爱吃的青菜,“您慢点吃,汤还热着。”
去年冬天,巷子里来了个新租客,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叫林晓。她第一次来面馆时,犹豫了半天不知道点什么,张建国笑着给她推荐了招牌手擀面,还加了一勺自制的辣椒油。林晓吃第一口就眼睛亮了,后来每天下班都会来面馆,有时候会点一碗面,有时候只是来坐一会儿,和张建国聊聊天。
林晓说,在陌生的城市里,张记面馆的烟火气让她觉得很温暖。有一次她加班到很晚,路过面馆时发现灯还亮着,张建国正在收拾案板,看见她就问:“还没吃饭吧?我给你煮碗面。” 那天的面,林晓吃得热泪盈眶,她觉得那不仅是一碗面,更是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张建国的儿子张阳今年也二十岁了,暑假的时候会来面馆帮忙。一开始他觉得揉面太累,切面条也总切不均匀,还抱怨现在年轻人都爱吃外卖,谁还愿意来吃手工面。但看着父亲每天忙碌的身影,听着老熟客们对面馆的称赞,他渐渐明白了父亲坚持的意义。
有一次,张阳不小心把面条切粗了,有些沮丧,张建国没有责怪他,而是把他的手按在面团上,像当年父亲教自己一样,教他感受面筋的力道。“做面不只是力气活,更是良心活,” 张建国说,“我们做的是小生意,但要对得起每一个来吃面的人。”
现在张阳越来越喜欢在面馆帮忙,他还学会了用手机给面馆拍视频,发在网上,没想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打卡。有人问张建国,要不要开分店,或者把面馆装修得更时尚一些,张建国总是笑着摇摇头:“我守着这家老店就够了,能让老熟客吃得开心,让年轻人知道手工面的好,就很满足了。”
每天傍晚,当最后一位客人离开,张建国会把面馆打扫干净,再把木质招牌擦一遍,然后关好门。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会想起父亲当年教他做面的场景,想起三十年来面馆里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熟悉的面孔、温暖的话语,还有面条在锅里翻滚的声音,都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巷子里的路灯亮了,昏黄的灯光照在青石板路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张建国知道,明天清晨,他还会准时推开面馆的门,继续揉面、吊汤,继续守护着这份延续了三十年的烟火气。而这份烟火气,也会像老巷里的青石板路一样,承载着更多人的故事,慢慢走下去。
大家对于像张记这样的传统餐饮店,或许还有不少好奇,下面这些常见问题或许能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 传统手工面馆的面条为什么比机器做的更筋道?
传统手工面馆在揉面过程中,会通过反复揉搓使面筋充分形成,而且面团醒发的时间和温度都经过精准把控,能让面筋结构更稳定。机器做面大多追求效率,揉面力度和醒发时间难以达到手工的细腻程度,所以手工面条吃起来更筋道有嚼劲。
- 面汤长时间炖煮会不会破坏营养?
其实适当的慢炖不仅不会破坏营养,还能让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融入汤中。像张记面馆用猪骨、老母鸡吊汤时,会控制好炖煮时间和火候,四个小时的慢炖能让食材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充分释放到汤里,同时避免过度炖煮导致营养流失。
- 为什么很多老熟客对老店的食物有特殊感情?
老店的食物往往承载着人们的回忆和情感。比如王奶奶觉得张记的面有小时候的味道,是因为这碗面让她想起了过去的时光,熟悉的味道能唤起内心深处的温暖记忆。而且老店多年来坚持品质,味道稳定,这种熟悉感和信任感也让老熟客对食物有了特殊的感情。
- 年轻人现在更爱外卖,传统餐饮店该如何吸引年轻人?
传统餐饮店可以像张阳那样,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店铺的特色和制作过程,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美食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比如推出适合年轻人口味的新菜品,或者优化用餐环境,让传统与时尚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
- 开一家传统手工面馆,需要掌握哪些关键技能?
首先要掌握核心的制作技艺,比如揉面、擀面、吊汤等,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其次要懂得食材的挑选,优质的食材是做好美食的基础。另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像张建国那样用心对待每一位客人,同时也要有坚持的毅力,传统餐饮店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赢得顾客的认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巷尾面馆里的三十年烟火气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