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透过康复中心的玻璃窗,轻轻拂过陈爷爷放在轮椅扶手上的手。他望着窗外那棵正慢慢泛黄的梧桐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边缘的木纹 —— 三个月前,这双手还连握紧水杯都要费尽全力,而现在,他已经能自己用勺子把温热的小米粥送进嘴里了。
陈爷爷今年 78 岁,去年冬天在家中不慎摔倒后,左腿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那段日子,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自己那条动弹不得的腿,总忍不住叹气。孩子们轮流过来照顾,可他心里清楚,自己不仅没能帮上忙,反而成了家里的负担。尤其是每次需要别人扶着坐起来,或是帮忙翻身时,他都会别过脸去,不愿让儿女看到自己眼里的失落。后来经医生推荐,家人带着他来到了这家主打养老康复的照料中心,刚入院时,他连从轮椅转移到床上都需要两个护工协助,更别说走路了。
![养老院老人在护工协助下进行康复训练,阳光洒在训练器械上,氛围温暖平和]
负责陈爷爷康复训练的是小周护士,一个总是带着笑的姑娘。第一次训练时,小周推着康复器械来到他面前,蹲下来和他平视:“陈爷爷,咱们今天先试试抬腿,就像您年轻时候踢毽子那样,慢慢来,不着急。” 陈爷爷皱着眉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没用的,我这腿怕是好不了了。” 小周没多说什么,只是拿来一个毛绒玩具,放在他左腿能碰到的地方:“那咱们就先把这个小兔子推到那边去,就当是给它挪个窝,您看行吗?”
或许是那只白色的小兔子让陈爷爷想起了孙子小时候的玩具,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照小周的指导,试着慢慢抬起左腿。刚开始,腿上像绑了铅块一样沉重,才抬到一半就开始发抖,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小周在一旁不停地鼓励:“爷爷真棒,再坚持一下,马上就碰到小兔子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陈爷爷的左腿渐渐有了力气,一周后,他真的能把小兔子推到指定的位置了。那天训练结束后,小周拿着一个小本子递给陈爷爷:“以后咱们把每天的进步都记下来,就像写日记一样,好不好?”
陈爷爷的康复日记就这样开始了。10 月 5 日的那一页,他用铅笔写道:“今天能自己从轮椅上站起来,站了 10 秒钟。” 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为了这个 “10 秒钟”,他付出了不少努力。刚开始练习站立时,他总是站不稳,护工阿姨会在他身后扶着他的腰,小周则在前面拿着他喜欢的京剧唱片:“爷爷,您听,这是《贵妃醉酒》的选段,咱们跟着节奏数拍子,1、2、3……” 熟悉的旋律让陈爷爷放松了不少,不知不觉中,站立的时间从 3 秒、5 秒,慢慢增加到了 10 秒、20 秒。有一次,他竟然独自站了半分钟,虽然结束后腿有些发酸,但他拿着日记本,笑得像个孩子。
康复中心的生活并不只有训练,还有很多温暖的小插曲。每天下午的休闲时间,护工会组织老人们一起做手工。陈爷爷一开始不愿意参加,觉得自己手笨,做不好。直到有一天,他看到隔壁床的张奶奶在织围巾,毛线在她手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织出了一小段。张奶奶笑着对他说:“老陈,来试试吧,织围巾能锻炼手的灵活性,还能给家里人送个礼物呢。” 陈爷爷心动了,拿起针线,跟着张奶奶学起了织围巾。刚开始,线总是缠在一起,手指也被针扎了好几次,但他没有放弃,晚上躺在床上,还会在被子里偷偷练习绕线的动作。一个月后,他竟然织出了一条灰色的围巾,虽然针脚不太整齐,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叠好,说要等孙子放寒假的时候送给她。
11 月初的一天,康复中心组织了一场 “家庭开放日”,邀请老人们的家人来参观。陈爷爷的儿子和孙子都来了,当他们看到陈爷爷能拄着助行器慢慢走路时,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孙子跑过来,拉着他的手:“爷爷,您太厉害了,以后您可以陪我一起去公园散步了!” 陈爷爷蹲下来,摸了摸孙子的头,眼眶有些湿润。那天,他还当着家人的面,展示了自己织的围巾,儿子接过围巾,声音有些哽咽:“爸,谢谢您,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小周在一旁笑着说:“爷爷现在不仅能走路,还能做手工,接下来我们还要练习上下楼梯,以后出门更方便。”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爷爷的康复日记写了一页又一页。12 月 20 日的日记里,他写道:“今天能拄着助行器上下一层楼梯,还和张奶奶一起织完了第二条围巾。” 旁边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代表他,一个代表张奶奶。现在的他,每天都会主动去康复室训练,还会帮着护工照顾新来的老人,给他们讲自己的康复经历。有一次,一个刚入院的李爷爷因为害怕训练而哭闹,陈爷爷走过去,拿出自己的康复日记给他看:“你看,我刚开始也觉得不行,但是慢慢练,就有进步了。咱们都要加油,才能早点回家。”
春节前,陈爷爷终于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那天,小周和护工们都来送他,张奶奶还给他塞了一袋自己做的饼干。陈爷爷坐在车里,看着康复中心的大楼慢慢远去,手里紧紧攥着那本康复日记。他知道,这段日子里,不仅是他的身体得到了康复,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车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陈爷爷想起小周说过的话:“康复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他看着路边正在发芽的树枝,心里盘算着,回家后要先在小区里慢慢散步,然后再学着做孙子爱吃的红烧肉。或许未来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勇气和坚持,就能像春天的新芽一样,在生活的晨光里,继续 “成长” 下去。那本写满进步的康复日记,也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见证着他与岁月的温柔对抗,也记录着那些藏在康复时光里的爱与希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晨光里的康复日记:陈爷爷的第二次 “成长”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