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课堂或许是粉笔灰落在黑板上的簌簌声,是老师在讲台上踱步时的身影,是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而如今走进任意一间学校,投影仪投射的清晰课件替代了部分板书,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能即时调取学习资料,课后扫码就能观看知识点的回放视频 —— 这些细微变化,正是教育信息化融入日常教学的真实写照。它没有宏大的口号,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知识传递的方式,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灵活、更贴近每个学生的需求。
在西部某偏远山区的小学,曾经因为师资不足,音乐、美术这类课程常常难以正常开展。当地老师只能凭着自己有限的特长,勉强带着学生唱几首老歌、画几笔简笔画。直到教育信息化项目落地,情况开始发生转变。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和互动屏幕,通过专线网络与县城里的优质学校相连,每周固定时间,县城的音乐老师会通过直播的方式给山区学生上课。孩子们第一次能清晰看到老师弹奏钢琴的指法,能跟着屏幕里的示范学习水彩画的调色技巧,课堂上的笑声比以往多了许多。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专业教学,如今通过一块屏幕就能走进大山深处的教室,填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的短板。
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乡村。在城市的中学里,教育信息化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数学老师李敏的课堂上,不再是 “一刀切” 的知识点讲解。她会提前在教学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完成后,平台会自动生成数据报告,清晰显示出每个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 —— 哪些学生已经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哪些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上存在困难。上课时,李敏就可以根据这份报告调整教学重点,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普遍薄弱的环节,同时对个别理解较慢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课后,她还能通过平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个性化的练习题,避免了以往统一布置作业时,有的学生 “吃不饱”、有的学生 “吃不透” 的问题。学生们反馈,这样的课堂效率更高,自己的疑问也能得到更及时的解答。
教育信息化还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加便捷。高中生王宇有一次因为生病请假在家,原本担心会落下课程进度,没想到班主任提前把当天的课堂直播链接发在了班级群里。他躺在床上,用平板电脑就能同步观看老师的讲课,遇到没听懂的地方,还能暂停、回放反复琢磨。课后,他通过在线聊天工具向同学请教了课堂上的讨论内容,也在教学平台上提交了当天的作业,老师批改后,还针对他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了线上答疑。王宇说,这种方式让他即使不在学校,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节奏,减轻了请假带来的压力。不仅如此,许多学校还会把优质的课程资源上传到公共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观看历史、物理、文学等各类课程视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在特殊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老师张燕,面对的是一群听力障碍的学生。以往,她主要依靠手语和板书进行教学,但有些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仅靠手语很难准确传达。引入信息化教学工具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她会在课件中加入生动的动画和图片,配合字幕和手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讲解 “春天” 这一主题时,课件里会播放花开、燕子归来的视频,字幕同步显示相关的描述性语句,学生们通过视觉感受,能更直观地理解 “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这些词语的含义。此外,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发音练习,软件会实时反馈发音的准确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语言能力。这些信息化工具,为特殊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知识世界的桥梁,让他们能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过,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初期会面临操作上的困难,比如不熟悉教学平台的使用,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报告调整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会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培训,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鼓励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老教师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化工具使用方法,还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出独特的教学方式。比如语文老师陈芳,就学会了在课件中插入自己录制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韵律和情感。
家长们在最初也存在一些担忧,担心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视力,或者沉迷于网络娱乐。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学校会通过家长会、线上沟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安排和管控措施 —— 比如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时,老师会严格控制时间,并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教学平台设有家长监管功能,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平台上的操作记录,避免他们接触无关的网络内容。通过这些沟通和措施,家长们逐渐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也愿意配合学校,共同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从乡村学校的远程课堂,到城市课堂的个性化教学,从特殊教育的辅助工具,到家校协同的沟通平台,教育信息化正以多种形式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它不是简单地用电子设备替代传统教学工具,而是通过技术的力量,让教育变得更公平、更高效、更贴合每个学习者的需求。当屏幕另一端的优质资源能跨越山海来到乡村孩子面前,当数据能帮助老师精准捕捉学生的学习难点,当特殊学生能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理解知识 —— 这些真实发生的改变,正是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最好体现。它让学习不再受限于地域、身份和身体条件,让每个渴望知识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可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幕里的课堂:教育信息化如何重塑学习日常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