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第一次走进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汽修车间时,指尖还残留着中考失利后攥紧成绩单的冰凉。那天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满是工具的操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学长正围着一辆拆解的发动机讨论,手里的扳手偶尔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竟让他紧绷的肩膀悄悄放松了些。
在此之前,他总觉得职校是 “没考上高中的退路”,是父母在饭桌上叹气时提到的 “实在没办法的选择”。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李老师没有讲枯燥的校规,而是带大家参观了学校的实训中心。走到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时,一辆白色的实训车旁贴着几张照片 —— 那是往届学长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领奖台上的合影,照片里的少年们捧着奖杯,笑容比聚光灯还亮。小宇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总爱拆家里的收音机,每次把零件重新组装好时,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成就感。
李老师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技能从来不是‘退路’,而是‘出路’。你看这些学长,有的进了知名车企做技术骨干,有的自己开了汽修店,还有的考上了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在这里,只要肯下功夫,你的扳手也能拧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这番话像一颗种子,悄悄在小宇心里发了芽。从那天起,他开始主动泡在实训车间,别人练一遍的拆装流程,他会反复练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除了请教老师,还会抱着专业书籍啃到眼皮打架。
有一次,学校承接了当地车企的一个技术项目,需要挑选学生参与实践。小宇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成功入选,却在第一天就遭遇了挫折 —— 他负责的零件拆装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成员,甚至因为一个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暂时无法运转。看着身边同事投来的质疑目光,小宇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的扳手仿佛有千斤重。那天晚上,他没有回宿舍,而是留在实训车间,对着相同型号的零件反复练习,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终于熟练掌握了高效拆装的技巧。
项目结束时,车企的技术总监特意找到小宇,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进步很快,这股钻研劲儿比不少老员工都强。我们企业每年都会从你们学校招不少毕业生,像你这样肯吃苦、爱学习的,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这番认可让小宇备受鼓舞,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这条路的决心。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宇逐渐发现,职业教育远不止 “学一门手艺” 那么简单。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还能进入企业实习,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小宇的同班同学晓晓,就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在实习期间就凭借出色的数控技术,被合作企业提前录用,毕业时直接成为了技术部门的骨干员工。
还有一次,学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小宇报名参加了汽修项目。为了准备比赛,他和队友们每天都在实训车间待到很晚,从零件识别到故障排查,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比赛当天,面对复杂的故障难题,小宇沉着冷静,凭借平时积累的经验和熟练的技能,顺利完成了所有操作,最终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父母欣慰的笑容,小宇忽然明白,曾经让他自卑的 “职校生” 身份,早已成为他骄傲的标签。
如今的小宇,已经是当地一家知名汽修企业的技术主管。他不仅自己实现了职业理想,还经常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不要因为学历而自卑,要相信技能的力量。他常说:“职业教育给了我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让我明白,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赛道,只要找准方向,肯付出努力,哪怕是一把小小的扳手,也能撑起大大的梦想。”
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个像小宇一样的职校生,他们或许曾经迷茫、自卑,却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成长、蜕变,最终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不是 “次等选择”,而是培养技能人才、助力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职校生,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通过技能创造的价值,都应该被看见。未来,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在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用技能点亮人生,用奋斗书写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扳手与梦想:一个职校生的成长之路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