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不少朋友最近都在琢磨买二手车,有的是刚拿到驾照想练手,有的是预算有限想花小钱开上合资车,还有的是想淘个小众车型代步。但一提到二手车市场,大家总有点犯怵:怕买到事故车、泡水车,怕被商家忽悠着多花钱,更怕买回去没几天就出毛病,修起来没完没了。其实我之前也有过这种顾虑,直到帮表哥挑了辆二手朗逸,又陪同事买了台二手 SUV 之后,才发现只要摸透里面的门道,买二手车反而能捡到不少便宜。
今天就跟大家唠唠买二手车那些事儿,从怎么选靠谱的车源,到验车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再到过户流程里的小陷阱,全都是实打实的经验。毕竟买车不是小事,尤其是二手车,多了解一点,就能少走点弯路,说不定还能省下大几千块钱。
首先得搞清楚,你买二手车到底是为了啥。是单纯练手,开个一年半载就换?还是打算长期开,至少用个三五年?这两种需求选车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如果是练手,优先考虑价格便宜、维修成本低的车型,比如老款的捷达、爱丽舍,或者国产的吉利帝豪、奇瑞艾瑞泽 5,这些车配件好找,随便找个修理厂都能修,就算刮刮碰碰也不心疼。我表哥当初就是这么想的,花了两万多买了辆 2016 年的捷达,开了一年多,除了换过一次机油和刹车片,啥毛病没有,最后还以两万块的价格卖了,等于一年就花了几千块练手费,特别划算。
要是打算长期开,那选车就得更讲究了。首先得考虑空间,要是家里有老人小孩,后排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必须得够用,像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这些紧凑型车就挺合适,空间不算小,油耗还低。其次要看可靠性,尽量选市场口碑好、故障率低的品牌,比如丰田、本田、日产这几个日系品牌,还有大众的部分车型,虽然德系车后期可能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只要保养到位,也能开很多年。我同事去年买的二手本田 CR-V,2018 年的车,跑了六万多公里,到现在开了快一年,没出过任何问题,油耗也才 8 个左右,他说比当初买新车省了十几万,太值了。
选好大致的车型后,接下来就是找车源了。现在找二手车的渠道挺多,但靠谱程度差别很大,大家得擦亮眼睛。最常见的就是二手车交易市场,也就是咱们常说的 “二手车城”,这里车多,各种价位、各种车型都有,能实地看车、试驾,还能跟商家砍价。不过这里面水也深,有些商家为了卖车,会隐瞒车辆的真实情况,比如把事故车当好车卖,或者调表隐瞒真实里程。我之前陪朋友去二手车城看车,就遇到过一辆看起来很新的大众帕萨特,商家说才跑了四万公里,结果后来找懂行的朋友一查,发现里程表被调过,实际跑了快十万公里,幸好没买,不然就亏大了。
除了二手车市场,现在很多人也会在网上找车,比如瓜子二手车、人人车这些平台,还有闲鱼上也有不少个人车主卖车。网上看车方便,能直接筛选车型、价格、里程这些信息,还能看到车辆的检测报告。不过网上看车也有缺点,没法实地感受车辆的状况,有些平台的检测报告可能也不够全面,存在 “美化” 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如果在网上看到心仪的车,一定要先联系车主或平台,要求提供详细的保养记录和出险记录,最好能视频看车,确认车辆没有明显的瑕疵后,再约定实地看车和试驾。
还有一种渠道是个人对个人交易,也就是直接找个人车主买车。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相对更实惠,而且个人车主一般会把车辆的真实情况说清楚,不会像商家那样刻意隐瞒。不过找个人车主买车也有麻烦的地方,比如很难找到合适的车源,而且交易流程需要自己跑,比如过户、提档这些手续,要是不懂流程,很容易出错。我之前有个邻居就是在小区里看到有人卖二手奥迪 A4L,跟车主聊了几次,觉得车况不错,价格也合适,最后花了 18 万买了下来,过户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去车管所,花了半天时间就办完了,还省了不少中介费。
不管通过哪种渠道找车,验车都是最关键的一步,这直接关系到你买的车是不是靠谱。很多人觉得验车很专业,自己不懂,其实只要掌握几个简单的方法,就能排除大部分问题车。首先看外观,绕着车子转一圈,看看车身的漆面是不是均匀,有没有明显的色差。如果某个部位的漆面颜色和其他部位不一样,或者摸起来手感粗糙,那很可能是后来重新喷过漆,这个部位可能发生过碰撞。比如车门如果喷过漆,可能是因为车门被撞过变形,修复后重新喷漆;车顶如果喷过漆,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车辆发生过翻滚事故,这种车就算修复了也存在安全隐患。
然后打开引擎盖,看看发动机舱里的情况。首先检查发动机有没有漏油、漏水的痕迹,比如发动机缸体上有没有油渍,水管和油管的接口处有没有水渍。如果有漏油漏水的情况,说明车辆的密封性可能有问题,后期维修起来会很麻烦。其次看发动机的螺丝有没有被拧动过的痕迹,如果螺丝上有明显的划痕或油漆脱落,那很可能是发动机被拆解过,这种车坚决不能买,因为发动机是汽车的 “心脏”,一旦拆解过,性能和可靠性都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要检查内饰,主要看内饰的磨损程度和有没有泡水的痕迹。先看座椅,要是座椅的皮质已经开裂、磨损严重,或者织物座椅上有很多难以清洗的污渍,说明车辆的使用频率很高,里程数可能也比较大。再看方向盘和挡把,这两个部位是平时使用最多的,磨损程度也能反映车辆的使用情况。如果方向盘的皮质已经脱落,挡把上的标识都磨掉了,那这辆车大概率跑了很多公里。然后检查有没有泡水痕迹,打开车门,看看车门底部的排水孔有没有泥沙,座椅下方的金属支架有没有生锈,地毯有没有异味。如果发现这些地方有异常,那很可能是泡水车,泡水车的电路系统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后期故障不断,千万不能买。
试驾也很重要,很多问题只有在开车的时候才能发现。首先启动发动机,听听发动机的声音是不是平稳,有没有异响。如果发动机启动后声音忽大忽小,或者有 “哒哒哒” 的异响,说明发动机可能有问题。然后挂挡,看看换挡是不是顺畅,有没有顿挫感。如果挂挡的时候很费劲,或者换挡时有明显的顿挫,可能是变速箱出了故障。行驶过程中,注意感受刹车和转向,刹车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跑偏,刹车距离是不是正常;转向的时候看看方向盘有没有虚位,转向是否精准。另外,还要注意听车辆行驶时有没有异响,比如底盘传来的 “咚咚” 声,或者车轮传来的 “嗡嗡” 声,这些异响可能意味着底盘或悬挂系统有问题。
验完车没问题,接下来就是谈价格和签合同了。谈价格的时候,不要只看商家报的价格,要先了解这款车的市场行情,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同款车型、同年份、同里程的二手车价格,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砍价,如果车辆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漆面有划痕、内饰有磨损,或者需要更换一些易损件,都可以作为砍价的理由。我表哥当初买捷达的时候,发现车辆的右前灯是后来换的,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他以此为理由,把价格从两万五砍到了两万三,省了两千块钱。
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把所有约定好的内容都写进合同里,避免后期出现纠纷。首先要在合同里明确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牌号、车架号、发动机号、出厂日期、上牌日期、里程数等,这些信息要和车辆的行驶证一致,防止商家调包车辆。其次要注明车辆的状况,比如是否为事故车、泡水车、火烧车,有没有重大维修记录,这些都要写清楚,并且让商家签字确认。如果商家承诺提供质保,也要在合同里注明质保的范围、期限和赔付方式。另外,付款方式和过户时间也要写进合同,比如先付多少定金,过户完成后再付尾款,过户的时间约定在几天内完成。最后,一定要让商家提供车辆的行驶证、登记证、购置税凭证、交强险保单等相关证件,确保这些证件齐全有效,没有抵押或查封的情况。
过户流程虽然有点繁琐,但只要按照步骤来,也不难办。首先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买卖双方的身份证、车辆行驶证、登记证、交强险保单,还有二手车买卖合同。如果是异地过户,还需要提供车辆的提档资料。然后去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先进行车辆查验,车管所的工作人员会检查车辆的外观、车架号、发动机号等,确认车辆没有问题后,会出具查验合格证明。接下来到办事大厅办理过户手续,提交相关资料,缴纳过户费,然后选号(如果需要换牌照的话),最后领取新的行驶证和登记证,过户就算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过户前一定要确认车辆没有违章记录,如果有违章,要先处理完违章才能办理过户手续。另外,交强险一定要在有效期内,如果交强险快到期了,最好先续保再过户,避免后期出现麻烦。
买完二手车后,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做,才能让车子开着更放心。首先要给车子做一次全面的保养,更换机油、机油滤芯、空气滤芯、空调滤芯等易损件,检查刹车油、防冻液、变速箱油的情况,如果这些油液已经变质或不足,也要及时更换或补充。我同事买完二手 CR-V 后,第一件事就是去 4S 店做了个全面保养,花了一千多块钱,虽然有点贵,但他说这样能清楚了解车子的状况,开着也放心。其次要给车子买一份合适的商业保险,除了交强险之外,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最好都买上,尤其是第三者责任险,建议买高一点的保额,比如 100 万或 200 万,万一发生事故,能减少自己的损失。最后,要把车辆的相关证件妥善保管好,比如行驶证、登记证、保险单等,避免丢失。
其实买二手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你提前做好功课,掌握好选车、验车、过户的技巧,就能买到一辆性价比高的好车。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买到了心仪的二手车,不仅省了钱,还开得很舒心。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懂车,也可以找一个懂行的朋友陪你一起去看车、验车,或者花钱找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这样能更有效地避免踩坑。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买车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不要盲目追求品牌和价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才能买到最满意的车。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考虑买二手车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祝大家都能顺利买到心仪的二手车,开启愉快的有车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买二手车怕踩坑?这份接地气攻略帮你避坑又省钱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