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种子都藏着一个春天的梦,每一寸土地都记着农人的掌心温度。农业从来不是冰冷的耕种与收获,而是一代代人与土地相守的约定,是晨光里弯腰除草的身影,是暮色中扛着锄头归家时肩头落的晚霞,是餐桌上米饭蒸腾的香气里,藏着的最踏实的生活底气。我们总说日子要过得有烟火气,可这份烟火气的源头,从来都在那片被犁铧翻过的土地上,在农人数着节气等待作物成熟的期盼里。
小时候跟着外婆在田埂上走,总爱踩着她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的布鞋沾着湿软的泥土,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手里握着一把刚拔下来的青菜,菜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她会指着田里刚冒芽的禾苗说:“等它们长得比你还高,就能收稻谷了。” 那时候不懂 “收获” 的重量,只觉得看着禾苗从矮矮的绿芽,长成金黄的稻穗,是件比任何玩具都有趣的事。后来外婆走了,可每当看到田里的稻浪在风里摇晃,就像看到她站在田埂上笑着挥手,原来有些情感,早就跟着种子一起,种进了记忆的土壤里。
春播的时候,土地还带着冬天的凉意。农人会提前把土地耙得松软,再用手指把种子一粒一粒按进土里,盖土的力度要刚刚好 —— 太松了种子会被风吹走,太紧了又会闷得发不出芽。我曾试着帮邻居王伯播玉米种,手指刚碰到冰凉的泥土就缩了回来,他却笑着说:“泥土是有脾气的,你对它好,它才会给你好收成。” 那天他蹲在田里播了一下午,起身时腰都直不起来,却还惦记着傍晚要去看看刚浇的水有没有渗匀。原来所谓的 “靠天吃饭”,从来都不是坐等天意,而是在每一个能努力的瞬间,都拼尽全力呵护那一点点生的希望。
夏天的田埂最是热闹。水稻开始抽穗,青蛙在田边的水沟里叫个不停,蝴蝶绕着紫色的牵牛花飞。农人的白天几乎都泡在田里,弯腰除草、施肥、喷药,太阳晒得皮肤发烫,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滴进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有次正午路过稻田,看到李婶坐在田埂上啃馒头,手里还拿着水壶往田里洒着水。我问她怎么不回家歇会儿,她说:“这稻穗正灌浆呢,缺水了就长不饱满,多看看心里才踏实。” 那一刻突然明白,餐桌上每一碗白米饭,都藏着农人数不清的汗水与牵挂,那些在烈日下坚守的身影,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
秋收是一年里最让人安心的季节。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玉米棒子长得饱满结实,棉花地里的白絮像雪一样铺展开来。农人们会选个晴朗的日子,拿着镰刀下田收割,镰刀划过稻秆的 “唰唰” 声,和着他们偶尔的谈笑,成了田野里最欢快的旋律。我曾跟着父母收稻谷,抱着沉甸甸的稻穗往谷场上运,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可看到谷堆一点点变高,心里却满是欢喜。父亲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那时候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直到后来看到有人随意倒掉剩饭,才想起谷场上那晒得发烫的稻谷,想起农人们收割时疲惫却满足的眼神 —— 原来珍惜粮食,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每一份辛劳最基本的尊重。
冬天的田野看似安静,农人们却没闲着。他们会把收割后的秸秆打碎还田,给土地增肥;会整理农具,修补破损的犁耙;还会挑选明年要种的种子,仔细地晒着、筛选着,把颗粒不饱满的都挑出来。有次雪后去田里,看到张叔在田埂上踱步,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雪地上画着什么。他说:“雪盖在地里好,能冻死害虫,明年春天土地才肥沃。” 原来即便是万物休眠的冬天,农人的心也从来没离开过土地,他们在等待中规划着来年的希望,用耐心守护着土地的生机,就像守护着一个不会褪色的承诺。
农业从来都不只是一种生产方式,它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乡愁,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当我们在城市的超市里挑选新鲜的蔬菜,在餐厅里点一份香喷喷的炒饭时,很少会想起那些在田野里劳作的人,很少会想起土地如何孕育出这些美味。可正是因为有了农人的坚守,有了土地的馈赠,我们才能在三餐四季里,感受到生活最本真的温暖。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农村,他们带着新的技术和理念,用无人机播种、用智能设备监测土壤湿度,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可无论方式怎么变,那份对土地的敬畏、对粮食的珍视,却从来没有变。就像外婆当年教我的那样,要把种子轻轻放进土里,要用心呵护每一株作物,因为我们知道,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份真诚的付出,而那些藏在泥土里的温情与希望,会一直陪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你是否也有一段关于田野的记忆?是跟着长辈下田的童年时光,还是某次在乡村看到的丰收景象?那些与土地相关的故事,或许正藏在你记忆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重新想起,等待着被讲述给更多人听。
常见问答
- 问:为什么说农业里藏着乡愁?
答:很多人的童年都有与田野相关的记忆,比如跟着长辈播种、收割,或是在田埂上玩耍,这些记忆与农业紧密相连,成为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看到农田、作物,就会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问:农人们在不同季节主要做哪些事?
答:春天主要是耕地、播种,为作物生长打下基础;夏天重点是除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保障作物顺利生长;秋天集中进行收割、晾晒、储存,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冬天则会进行秸秆还田、修补农具、挑选种子等工作,为来年耕种做准备。
- 问:现在的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现在的农业更多地融入了科技元素,比如使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喷药,利用智能设备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作物生长情况,还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制定更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不过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粮食的珍视这些核心情感始终未变。
- 问:为什么要强调珍惜粮食?
答: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人的汗水,从春播到秋收,农人们要经历长时间的劳作,克服天气、病虫害等各种困难才能收获,粮食的产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不仅是对农人辛劳的尊重,也是对土地馈赠的感恩,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 问: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有什么意义?
答:年轻人带回了新的知识、技术和创新理念,能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振兴,让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地连接城市与乡村,传递农业背后的温情与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泥土里长出的时光:藏在稻穗与麦浪间的温情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