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角落的那台银色笔记本电脑,键盘边缘已经磨出淡淡的光泽,屏幕下方的贴纸还留着当年大学社团的标志。每次指尖落在熟悉的按键上,总能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把它抱回家时的心情 —— 那是用整个暑假兼职攒下的工资买的礼物,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它不像现在的新款设备那样轻薄,开机时风扇会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电池续航也早已大不如前,但我始终没舍得换掉它,因为机子里藏着太多没法被复制的时光。
刚上大学那会儿,这台电脑是我的学习搭档。每天晚上,我会把它放在宿舍的书桌上,打开专业课的课件,一边听在线课程一边做笔记。有次临近期末考试,专业书里的编程知识点总也弄不明白,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电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没想到真的找到一位老师用通俗的语言拆解难点。那天晚上,我对着屏幕反复看了三遍视频,跟着步骤一步步调试代码,直到凌晨两点,电脑屏幕上终于跳出 “运行成功” 的提示框时,我兴奋得差点吵醒室友。后来靠着这些在电脑上整理的笔记和代码案例,我不仅顺利通过了考试,还在学期末的编程比赛里拿了奖。
除了学习,这台电脑还见证了我第一次尝试 “创作” 的经历。大二那年,我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学校的微电影大赛,我负责后期剪辑。当时对剪辑软件一窍不通,只能在电脑上一遍遍地看教程,从最基础的拼接视频开始练起。有个场景需要给画面添加字幕,我反复调整字体大小和颜色,直到眼睛发酸才满意;还有一段背景音乐,为了让它和画面节奏完美契合,我对着时间轴一点点微调音频长度,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天亮。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从晚上十点跳到凌晨五点时,我看着最终导出的成片,虽然画面还有些粗糙,但心里满是成就感。后来这部微电影虽然只拿到了三等奖,却让我爱上了用镜头和剪辑讲述故事的感觉,而那时候在电脑上保存的工程文件,我至今都没舍得删除。
毕业找工作的那段时间,这台电脑成了我最忠实的 “陪伴者”。每天我都会坐在书桌前,用它修改简历、搜索招聘信息,然后一封封发送求职邮件。有次面试前需要准备一份 PPT,我对着电脑反复修改内容和排版,从封面设计到每页的字体颜色,都仔细琢磨。修改到第五版时,电脑突然弹出 “内存不足” 的提示,我当时特别着急,生怕之前的内容丢失,好在重启后文件还在。那天晚上,我抱着电脑坐在沙发上,一边吃泡面一边继续完善 PPT,直到凌晨一点才终于满意。第二天面试时,面试官夸我的 PPT 做得很用心,那一刻我特别感谢这台陪我熬夜的电脑。后来拿到录用通知的那天,我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在文档里写下 “终于等到你”,算是给这段辛苦的时光一个交代。
工作后,我换了新的电脑,但这台老笔记本依然放在书桌的角落里。有时候加班回家,我会打开它,看看以前保存的照片、视频和文档,仿佛能透过屏幕回到大学时的宿舍、毕业前的自习室。有次整理文件时,我意外发现了当年和朋友一起玩在线游戏的截图,那时候我们总在周末晚上约着组队,电脑屏幕上的游戏画面和耳机里传来的笑声,是那段青春里最鲜活的记忆。现在虽然很少再用它处理复杂的工作,但偶尔我还是会用它写点随笔,键盘敲击的声音依然熟悉,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耳边轻声问候。
去年冬天,这台电脑突然开不了机,我特别着急,赶紧把它送到维修店。维修师傅说它的主板出了问题,修复起来比较麻烦,建议我直接换新。但我还是坚持让师傅帮忙修理,我说这台电脑对我来说不只是一台设备,里面装着太多重要的回忆。师傅听完笑着说:“很少有人会为了一台老电脑这么执着。” 后来花了一周时间,电脑终于修好了,开机时熟悉的嗡嗡声再次响起,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现在每次使用它,我都会格外小心,就像呵护一件珍贵的藏品。
书桌旁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电脑上,屏幕反射出柔和的光。这台老电脑陪我走过了十年的时光,从青涩的大学岁月到忙碌的职场生活,它见证过我的努力、我的喜悦,也陪伴过我的迷茫和焦虑。它没有最新的配置,也没有华丽的外观,但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台 “时光机”,只要打开它,那些藏在文件里、屏幕后的故事就会重新浮现,提醒我那些曾经努力过、热爱过的日子,永远值得珍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书桌旁的时光机:我的老电脑与那些未褪色的故事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