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巷 3 号院的香樟树又落了一地叶子,张师傅握着扫帚的手却没停。他抬头看了眼三楼刘奶奶家的窗户,窗帘还拉着,想起昨天傍晚老人说阳台的晾衣架松了,今天得趁着清扫完楼栋赶紧去修。这个建成快二十年的老小区,像位需要细心照料的老人,而张师傅和物业部的同事们,就是围着它转的 “管家”。
物业办公室的玻璃窗上贴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业主李女士上周写的感谢语:“深夜帮孩子找到丢失的书包,谢谢小王。” 便签旁还钉着张小区平面图,每个单元门口都用红笔圈出了重点 ——1 号楼门口的地砖松动、3 号楼电梯需要定期检查、5 号楼前的草坪该补种了。这些密密麻麻的标记,是物业经理陈姐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要核对的清单,也是他们与业主之间最实在的约定。
小王是物业部最年轻的员工,刚入职那年冬天的一个雪夜,他接到了业主赵先生的电话。赵先生出差在外,家里老人突然头晕,孩子吓得直哭,只能求助物业。小王裹着棉袄就往老人家跑,一路上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到了门口发现老人已经说不出话。他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拨打 120,还联系了社区医生先上门应急。等赵先生赶回来时,老人已经被送进医院,孩子则在物业办公室里喝着热粥。后来赵先生特意送来了锦旗,小王却红着脸说:“换作谁都会这么做的。”
老小区的水管总是爱出问题,去年夏天,4 号楼的主水管突然爆裂,水流顺着楼梯往下淌,一楼住户的家里都进了水。陈姐接到电话时正在给女儿准备晚饭,她放下锅铲就往小区赶,路上还联系了维修师傅和保洁团队。到了现场,她挽起袖子就帮着搬东西,鞋子被水泡得湿透也没顾上换。维修师傅赶来后,她又协调住户暂时搬去附近的酒店,还安排保洁人员清理积水,避免墙体发霉。忙到后半夜,看着维修师傅把水管修好,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这时女儿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给妈妈的晚饭。
小区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物业部的王阿姨,因为她总会在节假日组织活动。清明节时带着孩子们给小区里的老树挂祈福卡,端午节时教大家包粽子,中秋节还会在广场上摆起月饼宴。有次小区里的留守儿童小宇过生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王阿姨知道后,特意买了蛋糕,还组织其他孩子一起给小宇庆祝。小宇吹蜡烛时,小声对王阿姨说:“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生日。” 王阿姨听了,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些小事,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比什么都值。
当然,物业工作也不是总能得到理解。有次小区要更换老旧的门禁系统,需要每户业主签字确认并缴纳部分费用,有些业主不理解,觉得物业是在乱收费,还在业主群里发了不少抱怨的话。陈姐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把门禁系统的报价单和更换后的好处一一讲给业主听。她还组织了业主代表去考察其他小区的门禁系统,让大家亲眼看到新系统的优势。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业主理解了,不仅主动签了字,还有业主在业主群里帮着物业解释。最后门禁系统顺利更换,小区的安全性提高了不少,之前抱怨的业主还特意来物业办公室道歉,陈姐笑着说:“没关系,大家都是为了小区好。”
冬天的早晨总是来得特别早,张师傅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清扫小区的道路。有次下了一夜的雪,他凌晨四点就到了小区,拿着铁锹一点点铲雪,为了让业主早上出门时能走在干净的路上。等业主们陆续出门时,小区的主干道已经清理出了一条通道,有业主路过时会跟张师傅打招呼,有的还会递上一杯热豆浆。张师傅说,每次听到业主的问候,心里就暖暖的,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小区里的老人们更是把物业人员当成了家人。刘奶奶的子女都在外地,她平时有什么事都爱找物业帮忙。买了重物拎不动,给张师傅打个电话,他很快就会过来帮忙;家里的电灯坏了,维修师傅上门维修时还会顺便帮老人检查一下其他电器;逢年过节,物业人员还会上门看望老人,送些米面油。刘奶奶常说:“有物业在,我一个人住也不觉得孤单。”
梧桐巷 3 号院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物业人员的身影穿梭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做的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温暖着小区里的每一位业主。他们像一束束暖光,照亮了老小区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业主们的生活。
现在,小区里的香樟树又抽出了新芽,张师傅依旧每天清扫着落叶,小王还在为业主们解决各种难题,陈姐依然在为小区的大小事忙碌着,王阿姨也在计划着下一次的小区活动。他们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多少问题,但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位业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能让这个老小区一直充满温暖,一直充满生机。那么,在你居住的小区里,是否也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物业人呢?他们又曾带给你哪些温暖的瞬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梧桐巷 3 号院的暖光:物业人的三百六十五天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