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那端的光:教育信息化里的温暖改变

屏幕那端的光:教育信息化里的温暖改变

记得去年冬天在山区支教时,我见过一个叫小宇的男孩。他总在课后围着旧电脑打转,屏幕上满是划痕,却能准确说出每个按键的功能 —— 那是学校唯一能联网的设备,也是他了解山外世界的窗口。如今再想起那个场景,心里多了几分柔软的慰藉:越来越多的平板电脑带着优质课程走进课堂,越来越多的老师学会用直播软件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上课,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名词,而是变成了照亮每个孩子眼睛的光。

这种改变藏在无数个细微的日常里。乡村教师李姐曾跟我分享,以前备课要翻遍学校仅有的几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只能在周末坐两小时山路去县城请教。现在她打开教学平台,就能找到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视频,还能和城市里的老师在线研讨教学设计。有次她用动画演示数学公式,班里最调皮的孩子居然主动举手提问,那种惊喜感,是她教学生涯里最珍贵的瞬间之一。教育信息化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悄悄抚平了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褶皱,让每个用心教学的老师都能拥有更多底气,让每个渴望知识的孩子都能触碰到更远的风景。

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也因为这些技术悄然改变。在贵州的一所小学,孩子们通过 VR 眼镜 “走进” 故宫博物院,指尖划过虚拟的斗拱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比任何课本插图都更动人;在浙江的一所中学,学生们用编程软件制作环保主题的小游戏,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了能和同学分享的创意作品。这些场景里没有生硬的技术灌输,只有教育本该有的样子 —— 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世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成长。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还体现在对每个独特个体的尊重上。有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小远,以前总是躲在教室角落,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直到老师用动画形式给他讲解课文,用互动游戏帮他练习表达,他慢慢开始在屏幕上和同学分享自己画的画。后来小远的妈妈说,孩子回家后会主动打开学习软件,嘴里念叨着 “今天要和小明一起做任务”。原来技术最温柔的力量,不是替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是搭建起一座桥梁,让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声音,也能被清晰地听见。

当然,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乡村老师刚开始接触直播设备时,会因为操作不熟练而着急得红了眼;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面对屏幕会影响视力,对在线课程充满顾虑;还有些老人不会帮孩子调试学习软件,在群里反复询问却没人及时回应。这些问题像小石子一样,偶尔会挡住教育信息化前进的脚步,但每当看到老师们深夜里在培训群里分享操作心得,看到学校为家长开设屏幕使用指导课,看到社区志愿者上门帮老人调试设备,就会明白:教育信息化从来不是一场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人用爱和耐心共同搭建起来的温暖工程。

现在再回到最初那个山区学校,小宇已经能用平板电脑跟着北京的老师学英语,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新学的单词,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火箭,旁边标注着 “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着这个画面,突然想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信息化或许改变了教育的形式,让知识传递有了更多可能,但它从未改变教育的本质 —— 那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芒的初心,那份愿意为孩子成长付出的真心,才是支撑着这一切的最温暖的力量。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出现,还会有更多挑战等待面对,但只要这份初心还在,屏幕那端的光就会一直亮着,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教育信息化常见问答

  1. 问:孩子经常用平板电脑学习,怎样才能保护好他们的视力?

答:可以调整设备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保持一致,避免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中使用;每使用 30-40 分钟就让孩子休息 5-10 分钟,看看远处的绿植;还可以开启设备的 “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让眼睛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

  1. 问:乡村学校网络信号不好,在线课程经常卡顿,该怎么解决?

答:可以提前下载好课程视频,在网络稳定时缓存到设备里,避免直播时受信号影响;学校可以联系当地运营商优化网络覆盖,或申请教育部门的专项支持,配备信号增强设备;此外,老师也可以将课程内容拆分成短片段,降低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让学习更顺畅。

  1. 问:家里老人不会帮孩子操作学习软件,有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

答:可以让老师或其他家长录制简单的操作视频,标注清晰的步骤,发给老人反复观看;学校可以组织针对老人的线上或线下培训,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基础操作;还可以在班级群里安排 “互助小组”,让年轻家长帮忙解答老人的疑问,减少操作难度。

  1. 问:在线学习时,孩子容易分心玩游戏或刷视频,该如何引导?

答: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规定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专注学习;选择带有 “家长监管” 功能的学习软件,设置使用权限,限制娱乐类 APP 的打开;学习结束后,多陪孩子进行线下活动,比如散步、阅读,帮助孩子平衡线上学习与线下生活。

  1. 问:有些老师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担心影响教学效果,该怎么帮助他们?

答:学校可以安排分阶段的培训,从基础操作开始,逐步提升老师的技术能力,培训内容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让老师更容易掌握;组织 “师徒结对”,让熟悉技术的年轻老师帮助年长的老师,分享实用技巧;教育部门可以提供线上资源库,包含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教程和优秀案例,方便老师随时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幕那端的光:教育信息化里的温暖改变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5994.html

(1)
上一篇 2025-09-12 13:43:07
下一篇 2025-09-12 13:48:21

相关推荐

  • 垃圾桶旁的改变:张阿姨的垃圾分类日记

    张阿姨搬进阳光社区的第三个月,第一次对着楼下的四个彩色垃圾桶犯了难。手里拎着两袋垃圾,一袋装着剩菜剩饭和果皮,另一袋混着用过的纸巾、快递盒和废旧电池,她站在绿色、蓝色、红色和灰色的桶前,犹豫了足足五分钟。那天傍晚的风有点凉,旁边路过的邻居小李笑着递过来一张分类指南,“阿姨,我刚开始也分不清,多试两次就熟了。” 张阿姨接过那张印着卡通图案的纸,脸颊有点发烫,总…

    2025-09-15
    9
  • 光影筑梦:影视制作的艺术与工业双重奏

    影视制作是一门融合艺术表达与工业技术的复合型创作,每一部呈现在屏幕上的作品,背后都凝结着数百人的协同努力与专业深耕。从最初的创意萌芽到最终的观众反馈,这条漫长的创作链条不仅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敏感度,更依赖于成熟的工业体系支撑。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影视制作正经历着从创作理念到技术手段的全方位革新,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 创意策划与剧本开发构成了…

    2025-09-17
    8
  • 粉笔灰里的星光

    老旧的木质黑板被岁月浸成深褐色,林晚秋捏着半截粉笔的手指轻轻颤抖。讲台下三十双眼睛像浸在晨露里的黑葡萄,其中最明亮的那一双属于后排的男孩阿明,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写在黑板上的 “希望” 二字。这是她来到大山深处支教的第三个年头,也是阿明失去母亲的第三个冬天。 昨夜批改作业时,她在阿明的作文本里发现了半片干枯的野菊花,花瓣边缘蜷曲如老人的手指,却仍倔强地保留…

    投稿 1天前
    3
  • 从轰鸣车间到智能云端:制造世界的温柔蜕变

    阳光透过老旧厂房的高窗,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俯身调整机床参数,指尖在布满油污的操作面板上灵活跳跃。这样的场景曾是制造行业最经典的画像,每一件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人力与机器的紧密配合,汗水与机油的气息交织成工业时代独有的味道。那时的制造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工人需要紧盯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凭借经验判断零件的精度…

    2025-09-15
    6
  • 破局增长迷思:循环经济如何重构未来产业生态

    循环经济并非简单的 “废弃物回收”,而是对传统线性经济 “开采 – 生产 – 消费 – 丢弃” 模式的系统性颠覆。这种以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实现物质闭环流动与能量梯次利用的新型发展范式。它不仅回应了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危机,更重…

    投稿 6天前
    6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