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影视制作,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拍电影电视剧呗”,但其实这里面藏着超多你想不到的有趣细节。就像咱们看一部精彩的剧,眼睛盯着屏幕里的主角谈恋爱、闯难关,却很少会琢磨 “这个镜头怎么拍出来的”“演员说的台词其实不是现场录的吧”。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影视制作里那些接地气又好玩的事儿,看完你再看剧,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先从最开始的剧本说起吧,别以为剧本就是编剧一个人闷头写出来的故事。很多时候,一个剧本要经过好几轮 “打磨”,就像咱们在家包饺子,馅儿得调好几遍才够味儿。比如有些团队会开 “剧本围读会”,编剧、导演、甚至几个核心演员坐在一起,把剧本里的每一句台词都念出来,要是哪句念着别扭,或者剧情转得太生硬,当场就改。我还听说过一个事儿,有个编剧写了一段主角在雨天表白的戏,结果围读的时候演员说 “这雨下这么大,主角头发都湿透了,哪还有心情表白啊”,后来编剧就改成了主角在便利店躲雨时的偶遇,反而更有氛围感了。这种从实际拍摄角度出发的调整,在剧本阶段特别常见,毕竟写出来的东西最终要能拍出来,还得让观众觉得 “这事儿靠谱”。
剧本敲定后,就该进入实地拍摄环节了,这部分简直是 “状况百出” 的重灾区,但也藏着最多的小智慧。比如大家常看到的演员 “吃戏”,看起来香得不行,其实背后可能有各种小套路。有次我听一个剧组工作人员说,拍一场主角吃面条的戏,因为要拍不同角度,演员得反复吃,结果吃到最后面条都坨了,只能换成道具面条,表面再淋上刚煮好的汤汁,看起来还是热气腾腾的。还有拍 “哭戏”,要是演员一时没找到情绪,除了导演引导,有时候还会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在演员眼角旁边滴几滴生理盐水,镜头里看起来就像真的眼泪在打转,不过这种方法一般只用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大部分演员还是会靠自己的演技来呈现。
拍摄现场的 “灯光师” 也绝对是隐藏的 “魔法师”。你以为镜头里演员皮肤好、场景氛围足,全是相机好?其实灯光的功劳占了一大半。有次去探班一个小成本网剧的拍摄,看到灯光师在演员对面放了一个铺着白色纱布的灯,工作人员说这叫 “柔光箱”,能让光线变得特别柔和,拍出来演员脸上不会有明显的阴影,显得皮肤特别细腻。还有拍夜晚的场景,明明是大白天,灯光师却用黑色的遮光布把整个场景围起来,再用蓝色和黄色的灯光搭配,一下子就营造出了夜晚的感觉,连旁边的道具路灯都不用真的通电,靠灯光打出来的效果就足够以假乱真。有时候为了拍一个特写镜头,灯光师能在演员周围摆上四五盏不同角度的灯,调整半天只为了找到最完美的光线,这份细致真的让人佩服。
除了这些台前能看到的岗位,影视制作里还有很多 “幕后英雄”,比如剪辑师和配音演员,他们的工作虽然很少被镜头捕捉到,却直接影响着一部作品的观感。先说说剪辑师,他们手里的素材可能比咱们想象的多得多。比如一场 5 分钟的戏,拍摄时可能会录下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素材,剪辑师就要从这些素材里挑出最精彩、最符合剧情的片段,再按照合适的节奏拼接起来。有个剪辑师朋友跟我说,有时候为了调整一个 10 秒的镜头顺序,他能反复看十几遍,就为了让剧情过渡更自然。比如主角说完一句话后,该接对方的反应镜头,还是接场景的空镜,这些细节都得反复琢磨,要是剪得不好,观众看着就会觉得 “跳戏”。
配音演员的工作也特别有意思,很多时候咱们听到的演员声音,其实是后期配上去的。这倒不是说演员的台词功底不好,而是拍摄现场可能会有各种杂音,比如外面的汽车声、风声,或者拍摄设备本身的噪音,导致现场录的声音没法用。这时候配音演员就要登场了,他们要对着屏幕里演员的口型,模仿演员的语气和情绪,把台词重新录一遍。我之前听过一段配音花絮,有个配音演员配的是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为了让声音更贴合角色,她在录音棚里还特意蹦蹦跳跳的,连语气里的小俏皮都完美还原了。还有配古装剧的时候,有些台词比较文雅,配音演员还要提前琢磨古人说话的腔调,不能说得太现代,不然就会破坏整部剧的氛围。
道具组的工作人员也绝对是 “全能选手”,他们总能用各种常见的东西做出让人惊艳的道具。比如拍古装剧里的 “玉佩”,不一定真的用玉石,有时候会用树脂做成玉佩的样子,再涂上特殊的颜料,看起来就像真的玉石一样温润。还有拍战争剧里的 “炸弹爆炸” 场景,其实用的是特效道具,里面装的是安全的烟火材料,爆炸的时候只会产生烟雾和火光,不会真的有危险,旁边的 “断壁残垣” 也可能是用泡沫做的,外面再涂上层灰,看起来就像真的废墟。有次看道具组做 “古代的书信”,他们用的是普通的白纸,先在水里泡一会儿,再晾干,纸上就会出现自然的褶皱和泛黄的痕迹,然后用毛笔写上字,最后再卷起来用绳子系好,一套下来,复古的感觉立马就有了,根本看不出是临时做的道具。
不过影视制作也不是全是好玩的事儿,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辛苦的情况。比如拍外景的时候,要是遇到恶劣天气,剧组就得灵活调整。有次一个剧组去山区拍古装剧,本来计划拍一场晴天的戏,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工作人员只能赶紧把设备搬到帐篷里,等雨停了再重新布置场景,原本半天能拍完的戏,最后花了两天才完成。还有拍冬天的戏,要是赶上夏天拍摄,演员就得穿着厚厚的棉袄,有时候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只能停下来补妆、降温,再接着拍。但即便这样,剧组里的每个人都很少抱怨,大家都想着能把作品拍好,这种齐心协力的氛围还挺让人感动的。
其实不管是剧本打磨、现场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配音,影视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用心和巧思。咱们平时看一部剧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但背后却是成百上千人的努力,可能是编剧改了十几版的剧本,可能是灯光师调整了无数次的灯光,也可能是配音演员反复录制的一句台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拼凑在一起才形成了一部部精彩的影视作品,让我们能在屏幕前感受到不同的故事和情感。下次再看剧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里面的镜头、灯光或者道具,说不定你也能发现一些属于影视制作的小秘密,到时候再跟身边的人分享,肯定特别有成就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扒一扒影视制作那些超有意思的幕后事儿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