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每天都在和各种 “用户体验” 打交道,只是很多时候没特意留意而已。比如早上起床打开外卖软件,想点份常吃的豆浆油条,结果找了三分钟还没找到收藏的店铺;又或者晚上想追个剧,视频 APP 一打开就弹出三四个广告,关都关不掉,瞬间就没了追剧的兴致。这些细碎的瞬间,其实都是用户体验在悄悄影响我们的心情和选择,好的体验能让人觉得 “舒服又省心”,糟心的体验则分分钟让人想 “拉黑” 这个产品。
就拿大家常用的购物 APP 来说吧,有些 APP 像是懂你心思的朋友,你刚浏览过一款帆布鞋,它就会在首页推荐相似款式的不同配色,而且筛选功能特别贴心,能按尺码、价格、好评率一键分类,甚至还会标注 “退换货免运费”,让你买得踏实。但也有些 APP 反其道而行之,界面乱七八糟,想找个客服入口得翻遍整个页面,好不容易找到客服了,回复的全是机器人话术,问十句答非所问,本来想买东西的心情,硬生生被磨没了。
其实用户体验这事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核心就是 “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之前有个朋友吐槽一款记账 APP,说它功能特别全,能分几十种消费类别,还能生成各种复杂的报表,但每次记账都要填五六个字段,有时候买杯奶茶想记个账,步骤多到让人放弃。后来她换了另一款简单的记账 APP,打开就能直接输金额、选大类,十秒钟就能搞定,虽然功能没那么多,但她反而坚持用了下来。这就是典型的 “为了复杂而复杂”,忽略了用户最核心的需求 —— 快速、方便地记一笔账。
再说说线下的用户体验,比如去奶茶店买喝的。有些连锁奶茶店会提前在小程序上开放点单,你在上班路上就能下单,选好甜度、冰度,备注好 “少放珍珠”,到店就能直接取餐,不用排队等半天。但也有些小店,只能到店点单,而且店员记单全靠脑子,有时候人多了就会漏单、错单,你站在旁边等半天,最后拿到的还不是自己想要的口味,这种体验就很容易让人下次不想再来。还有些细节,比如奶茶杯的设计,有的杯子盖特别容易漏,拿在手里要小心翼翼,生怕洒到衣服上;有的杯子则有专门的防漏设计,还配了舒服的吸管,这些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却能大大影响用户的好感度。
现在很多产品都在说 “注重用户体验”,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实没那么多。有的产品团队会陷入 “自嗨”,觉得自己设计的功能很厉害,却没问过用户到底需不需要;有的则是把用户体验当成 “后期补丁”,等产品上线后发现用户抱怨了,才想着去修改。但实际上,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进去,比如 APP 的按钮放在哪里更容易点击,字体大小是否适合大多数人,操作流程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就像我们用手机解锁,从最初的密码解锁,到指纹解锁,再到现在的面部解锁,每一次升级都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这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体验优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用户体验的 “一致性”。比如你用一款社交 APP,在首页点击头像能进入个人主页,在消息页点击头像也应该是同样的操作逻辑,如果有时候点头像能进主页,有时候又弹出其他页面,就会让用户觉得混乱。再比如线下的连锁品牌,无论是在一线城市的门店,还是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装修风格、服务流程、产品品质都应该保持一致,这样用户不管在哪里消费,都能有熟悉、稳定的体验。如果一家连锁咖啡店,在总店能喝到口感醇厚的咖啡,在分店却喝到寡淡无味的,那用户对这个品牌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
当然,用户体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用户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疫情期间,很多线下商家都推出了 “无接触配送”“线上预约到店” 等服务,这就是根据特殊时期的用户需求调整体验;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隐私,很多 APP 也开始优化隐私设置,让用户能自主选择哪些信息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这也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变化。反过来,如果产品一成不变,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就算曾经体验很好,也会慢慢被用户抛弃。比如之前很火的一些工具类 APP,因为没有及时更新功能,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后来就逐渐被更贴合用户当下需求的产品取代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 “用户体验官”,在使用各种产品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评判好坏,然后用脚投票 —— 体验好的就会经常用,还会推荐给朋友;体验差的就会果断放弃,甚至会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所以对产品来说,重视用户体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毕竟现在市场上的产品那么多,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大,你不注重体验,自然会有其他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特别惊艳的用户体验?可能是一款 APP 的某个小功能,也可能是一家小店的贴心服务,这些体验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能让平凡的日子多一点温暖。而那些让人糟心的体验,也在提醒我们,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都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毕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觉得麻烦的事情,用户也一定会觉得麻烦。
常见问答
- 问:平时怎么判断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好不好?
答:其实不用太复杂,主要看使用时的感受 —— 是不是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功能,操作起来顺不顺畅,有没有不必要的步骤,遇到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比如点外卖时,能不能很快找到想吃的店、下单流程是否简单、配送信息是否清晰,这些直观的感受就是判断用户体验的关键。
- 问:为什么有些功能很全的产品,用户体验反而不好?
答:因为这些产品可能把 “功能多” 当成了目标,却忽略了用户的核心需求。比如有的记账 APP,功能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用户最需要的只是快速记账,多余的功能反而成了负担,操作步骤变多,自然体验就差了。
- 问:线下门店的用户体验,除了服务态度,还有哪些细节很重要?
答:很多细节都很关键,比如门店的环境是否整洁、排队流程是否合理、等待时是否有休息的地方、产品的包装是否方便携带、甚至付款方式是否多样(比如支持现金、扫码等)。比如去超市,结账时收银台是否排队过长、有没有自助结账选项,这些都会影响体验。
- 问:用户体验是只能在产品上线前优化吗?上线后还能改吗?
答:不是的,用户体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产品上线后,会收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反馈,这些反馈能帮助发现之前没考虑到的问题,比如某个按钮不好点击、某个流程太复杂,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比如很多 APP 会定期更新版本,修复 bug、优化操作流程,这些都是上线后的体验优化。
- 问:普通人能为改善用户体验做些什么吗?
答:当然可以!作为用户,我们在使用产品时,如果遇到好的体验可以给商家或平台反馈表扬,遇到不好的体验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很多产品的优化都是基于用户的反馈。比如你觉得某款 APP 的某个功能不好用,就可以在 APP 的 “意见反馈” 里说明情况,说不定你的建议就能帮助产品变得更好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用户体验:从点外卖到用 APP 的小日子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