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晨第一次注意到巷尾那把藤椅时,正抱着半人高的纸箱往新家挪。纸箱里装着母亲从老家寄来的旧物,最底层压着外婆织的毛衣,针脚里还裹着阳光晒过的味道。她停下来喘气,看见藤椅斜斜靠在斑驳的院墙上,椅面的藤条断了两根,露出浅褐色的木芯,像老人缺了牙的笑容。风卷着几片梧桐叶飘过,其中一片落在椅面上,转了个圈,又被吹走。
那天傍晚她又经过那里,藤椅上坐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老人手里捏着个搪瓷杯,杯沿磕出好几道缺口,却擦得锃亮。见林晓晨望过来,老人抬了抬下巴,声音像揉皱的旧报纸:“新来的?” 她点头,老人又说:“这椅子,搁这儿三十年了。” 林晓晨想多问几句,手机却突然响了,是公司催她改方案的电话。她匆匆应了声 “再见”,转身跑进楼道,没看见老人望着她背影时,眼神里落满的夕阳。
搬家后的第三个周末,林晓晨难得不用加班。她翻出母亲寄来的旧相册,坐在地板上一页页翻。翻到第三本时,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掉了出来。照片里的女孩扎着羊角辫,坐在一把藤椅上,手里举着颗糖,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她仔细看,发现照片里的藤椅,竟和巷尾那把有几分相似 —— 同样断了两根藤条,同样斜斜靠在院墙上。
正看得入神,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是巷尾那位老人,手里端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冒热气的南瓜粥。“看你这几天总吃外卖,” 老人把碗递过来,“刚熬的,不烫了。” 林晓晨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也是这样,总在她放学回家时,端出一碗刚熬好的粥。她邀请老人进屋坐,老人却摆手:“不了,你忙。” 转身走时,又补了句,“那照片,要是喜欢,下次我给你找几张更老的。”
林晓晨这才知道,老人姓周,以前是巷子里的小学老师,退休后就一个人住。周爷爷的爱人走得早,孩子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回不来一次。那些老照片,是他和爱人年轻时拍的,还有不少是巷子里孩子们的照片 —— 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搬去了别的城市,有的,已经像林晓晨一样,成了在城市里奔波的上班族。
从那以后,林晓晨和周爷爷渐渐熟络起来。她会在周末早起,帮周爷爷打扫院子;周爷爷则会在她加班晚归时,留一盏门口的灯。有次她感冒,周爷爷从家里翻出珍藏的老草药,熬成水给她喝,说这是以前孩子们感冒时,他常用的方子。喝着微苦的草药水,林晓晨忽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巷子,慢慢有了家的味道。
入秋后的一个傍晚,林晓晨下班回家,看见周爷爷坐在巷尾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反复摩挲。她走过去,在藤椅旁蹲下:“周爷爷,这是给谁的信呀?” 周爷爷把信封递给她,信封上没有地址,只写着 “致巷尾的老伙计”。“是给以前住在这儿的老王的,” 周爷爷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去年搬去儿子家了,走之前说,想看看巷子里的秋天。”
林晓晨看着信封上遒劲的字迹,突然提议:“我们把巷子的秋天拍下来,寄给他好不好?” 周爷爷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接下来的一周,林晓晨每天下班都带着相机,拍巷子里的梧桐叶、院墙上的藤蔓、门口的老槐树,还有周爷爷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的样子。她把照片洗出来,贴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写:“周爷爷说,巷子里的梧桐叶黄了,和你走的时候一样好看;门口的老槐树结了槐米,风一吹,落在藤椅上,像撒了把碎星星……”
信寄出去的那天,周爷爷特意穿上了珍藏的中山装,跟着林晓晨去了邮局。看着邮递员把信放进邮筒,周爷爷像个孩子似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晓晨忽然想起自己抽屉里,也有一封没寄出去的信 —— 是写给外婆的,去年外婆走后,她写了很多次,却总觉得没写好,一直放在抽屉最深处。
那天晚上,林晓晨回到家,从抽屉里翻出那封未拆的信。信纸已经有些发潮,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看着自己当初写下的字:“外婆,今天我又吃到了南瓜粥,没有您熬的香;今天我看到一把藤椅,和您家那把很像;今天我加班到很晚,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突然很想您……” 眼泪滴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她却忽然觉得,有些话,即使没说出口,外婆也一定听得到。
冬天来临时,巷子里的梧桐叶落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周爷爷把藤椅搬回了院子里,用棉布裹好,说怕冻坏了藤条。林晓晨则买了盆腊梅,放在窗台上,她说等花开了,要第一时间摘一朵给周爷爷。
有天晚上,林晓晨加班回家,看见周爷爷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个包裹。“老王寄回来的,” 周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收到照片了,还说春天要回来看看。” 林晓晨和周爷爷坐在院子里,拆开包裹,里面装着老王拍的照片 —— 有他住的城市的春天,有他种的月季花,还有一张,是他和孙子的合影,照片里的小男孩,笑得像极了当年巷子里的孩子。
夜深了,林晓晨起身准备回家,周爷爷忽然叫住她:“晓晨啊,明年春天,我们把藤椅再搬回巷尾好不好?” 她点头,看见月光落在周爷爷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银。走在回家的路上,林晓晨想起自己刚搬来的时候,总觉得生活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可现在她才明白,生活里的温暖,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巷尾的藤椅、冒热气的南瓜粥、未拆的信,还有那些藏在时光里的,不期而遇的温柔。
她抬头看,天上的星星很亮,像外婆年轻时眼睛里的光,也像周爷爷门口那盏,永远为晚归的人亮着的灯。或许明天早上,周爷爷又会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粥,站在门口等她;或许明年春天,巷尾的藤椅上,会坐着老王和周爷爷,聊着当年巷子里的故事;或许有一天,她也会像周爷爷一样,在巷子里种下一颗种子,等它长成参天大树,为路过的人遮风挡雨。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剧本,它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有时平静,有时汹涌,却总会在某个转角,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巷尾那把旧藤椅,看似平凡,却藏着三十年的时光;就像那封未拆的信,看似普通,却装着最真挚的思念。林晓晨站在楼道口,望着巷子里的灯火,忽然觉得,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温暖的故事,等着她去书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巷尾的藤椅与未拆的信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