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编辑器的光标在屏幕上闪烁,像暗夜里不肯熄灭的萤火虫。我盯着那行反复报错的 JavaScript,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子里却在回放产品经理上午说的那句 “这个交互要像水流一样自然”。身边的老周突然爆发出一声短促的欢呼,把刚泡好的枸杞水都晃出了涟漪 —— 不用问,肯定是他卡了三天的支付接口终于通了。这就是软件开发的日常,一半是抓耳挠腮的困惑,一半是柳暗花明的狂喜。
工位旁的绿萝又抽出了新叶,叶片上还挂着昨晚加班时溅上的咖啡渍。我记得三个月前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它还是株蔫哒哒的小苗,如今倒比屏幕里的代码先一步展现出蓬勃生机。产品原型图在显示器左侧开着,右侧是叠了五层的调试窗口,中间夹杂着几行随手记下的思路笔记。这种被代码和需求包围的状态,早已从最初的煎熬变成了习惯,就像老周总说的,每个开发者骨子里都藏着点自虐倾向,越难啃的骨头越想咬一口。
上周跟客户开需求评审会,对方指着线框图突然说 “这里要加个一键生成报表的功能”。我手里的笔差点掉在笔记本上 —— 要知道原计划里根本没有数据统计模块。散会后跟老周蹲在楼梯间抽烟,他吐着烟圈说:“这行就这样,客户的需求永远比你的代码跑得更快。” 话虽如此,回到工位还是立刻打开了数据库设计工具,毕竟骂归骂,活儿总得干。
最崩溃的一次是上线前一天。测试小姐姐突然跑过来说支付功能在 iOS14 系统上直接白屏,而当时距离预定上线时间只剩八个小时。整个开发组瞬间炸了锅,有人翻文档,有人查日志,有人直接找苹果开发者论坛的帖子。我抱着电脑蹲在地上,一遍遍地调试兼容代码,额头上的汗滴在键盘上,顺着键帽的缝隙往下渗。直到凌晨四点,测试小姐姐终于喊了一声 “通了”,我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麻得站不起来。那天早上看着第一笔订单成功支付的提示,突然觉得所有的熬夜都值了。
其实刚入行的时候完全是个小白,连 Git 的基本操作都要查半天教程。第一次独立写接口,因为没做参数校验,被老周骂得狗血淋头 ——“要是黑客传个恶意数据进来,服务器直接给你搞崩!” 后来跟着老周处理过一次生产环境的紧急故障,看着他在几百行错误日志里精准定位问题,那种冷静和专业简直帅得发光。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才真正明白软件开发不只是敲代码,更要懂安全、懂性能、懂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现在偶尔会去高校做分享,总能看到台下学生们眼里的迷茫和期待。他们会问 “学哪种编程语言最有前途”“非科班出身能做开发吗” 这类问题,就像当年的自己。每次我都会举老周的例子:他以前是学机械的,三十岁才转行做开发,现在照样是团队里的技术骨干。编程这东西,天赋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每天多写几行代码,多踩几个坑 —— 毕竟没有谁的技术是凭空长出来的,都得在 bug 堆里摸爬滚打才能练出来。
上个月项目终于稳定运行,老板请客吃饭。酒桌上老周突然说:“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一起改 bug 到天亮吗?当时你还哭了呢。” 我差点把嘴里的啤酒喷出来,赶紧辩解那是眼睛进了沙子。旁边的测试小姐姐笑着起哄,说现在看我处理故障时面不改色,谁能想到当年是个连报错信息都不敢看的新手。是啊,时间过得真快,那些曾经觉得跨不过去的坎,如今回头看都成了垫脚石。
不过这行的压力是真的大。新技术迭代得太快,上个月刚学会的框架,这个月可能就出了新版本;刚吃透微服务架构,又冒出个 Serverless 要去了解。身边总有同事抱怨 “卷不动了”,但转头还是会在周末报个线上课程。毕竟在互联网行业,不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就像老周说的:“你可以不喜欢加班,但不能停止成长。”
有时候会跟非行业的朋友吐槽工作,他们总觉得开发就是 “对着电脑敲字”,轻松又高薪。每次我都懒得解释,只是把手机里的加班记录截图发给他们 —— 一周四十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三十个小时是在改 bug 和应对需求变更。但说真的,当自己写的产品被成千上万的人使用,收到用户发来的 “这个功能太好用了” 的反馈时,那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就像小时候搭积木,看着零散的木块变成一座城堡,那种满足感大概是共通的。
前几天整理旧电脑,翻出了三年前写的第一个完整项目代码。看着那些冗余的逻辑、混乱的命名,忍不住笑出了声。那时候觉得完美无缺的代码,现在看来全是漏洞。但正是那些笨拙的尝试,铺垫了现在的自己。老周凑过来看了一眼,拍着我的肩膀说:“挺好,至少比当年我写的强多了。” 我知道他是在安慰我,但也明白,软件开发这条路,从来都是在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中往前挪步。
现在项目进入了维护期,终于不用天天熬夜了。每天下班能按时走出公司,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竟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过闲下来没几天,又开始觉得浑身不自在,总想去捣鼓点新东西 —— 比如学一下最近很火的 AI 建模,或者尝试写个小程序。老周说我这是 “劳碌命”,但我知道,是对代码的那点执念在作祟。毕竟一旦习惯了用代码构建世界,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身边有人离开这个行业,去考公、去创业,也有人像我和老周一样,守着键盘一年又一年。有人问过我后悔做开发吗,每次我都摇摇头。虽然它让我掉了不少头发,熬了无数个夜,也曾因为改不出 bug 而崩溃大哭,但它也给了我安身立命的本事,让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同事,更让我亲眼见证了一行行代码如何变成改变生活的产品。
或许再过十年,我也会像老周一样,成为团队里的 “老法师”,看着新来的年轻人犯自己当年犯过的错,然后笑着把经验传授给他们。又或者,我会转做产品、做测试,换个角度参与软件开发的过程。但无论如何,那些敲代码的日子,那些和 bug 斗智斗勇的夜晚,那些看到产品上线时的喜悦,都会成为我人生里最珍贵的记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用键盘编织梦想,用代码搭建未来。而我们这些开发者,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既平凡又伟大的事。至于未来还会遇到多少难缠的 bug,还会有多少临时变更的需求,谁在乎呢?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键盘还在,代码就能继续写下去,梦想也就能继续长下去。
下一个项目已经在筹备了,听说要做一个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助手 APP。产品经理画的原型图里,字体大得惊人,按钮也设计得格外醒目。老周已经开始研究适老化设计规范,我则在查老年人常用的操作习惯。想想不久后,可能会有爷爷奶奶因为我们写的代码,学会视频通话、网上购物,那种期待感又涌了上来。你说,这是不是就是做开发最迷人的地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敲代码的那些日子:从 bug 堆里长出的产品梦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