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至今记得 2014 年那个闷热的夏夜,他攥着刚打印好的加盟协议站在小区便利店门口,玻璃门里的冷柜正嗡嗡作响,柜门上贴着的 “美团外卖合作点” 贴纸还带着油墨味。彼时 38 岁的他刚从倒闭的纺织厂失业,对着手机里弹出的 “万物到家” 广告半信半疑,却没想到这个决定会让他见证一场席卷城市的商业变革。
便利店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 “以后送货比开店赚钱”,这句话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被反复验证。那些年的街头还没有密集的蓝色与黄色外卖箱,用户下单后需要等上四五十分钟,餐食送到时常常温凉。李建国骑着二手电动车穿梭在老城区的胡同里,车筐里的保温箱是妻子用棉被改造的,即便如此,他第一个月还是因为 “餐品变冷” 收到了七次投诉。
2015 年被称作 “O2O 大战元年”,资本的潮水突然涌来。李建国所在的配送站一夜之间换了新老板,统一配发的蓝色保温箱上印着醒目的品牌 logo,站长在晨会上宣布 “每单提成涨两块,超时罚款翻倍”。他发现街头的同行多了起来,有人骑着带 GPS 定位的新车,车把上固定着智能终端,能实时接收订单和导航。
这年夏天,李建国第一次接触到 “即时零售” 的概念。一位顾客下单要买某品牌的退烧药,备注里写着 “孩子发烧急需”。他骑着车跑了三家药店才找到现货,送到时顾客抱着孩子在楼下等,递过来的矿泉水还带着冰碴。后来他才知道,这种 “非餐品配送” 正在成为新的趋势,从药品到生鲜,从鲜花到文具,用户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元。
2016 年的冬天格外寒冷,O2O 行业却经历着 “冰火两重天”。李建国发现有些同行突然消失了,曾经满街都是的某品牌外卖车渐渐不见踪影。站长私下透露,不少小平台烧完融资就倒闭了,能活下来的都在收缩战线。但他的订单量反而涨了,因为周边的小餐馆都关了门,只剩下与大平台合作的连锁品牌,“以前一天送三十单,现在能送五十单,就是竞争更激烈了”。
这一年,李建国换了第三辆电动车,车座下的储物箱里常年放着充电宝和雨衣。他学会了用手机 APP 查看订单热力图,知道哪个时间段写字楼的订单最多,哪个小区的电梯最难等。有次送单时遇到暴雨,电动车在积水里熄了火,他背着保温箱跑了两公里,赶到时餐品还是热的,顾客特意在 APP 上给了五星好评,还留了言:“辛苦了,注意安全”。
2018 年,O2O 行业开始从 “野蛮生长” 转向 “精细化运营”。李建国所在的平台推出了 “准时宝” 服务,承诺超时就赔钱,这让他的配送压力陡增,但也带来了更多订单。平台还上线了 “智能调度系统”,能自动规划最优路线,以前需要自己记路的他,现在跟着导航走就行,“系统比我还熟悉这片区域,连哪个路口红灯长都知道”。
这年秋天,李建国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学费里有一半是他送外卖攒下的。儿子在学校里用手机下单买水果,收到货后给父亲发微信:“爸,现在的配送员跟你一样,送得又快又好”。李建国看着微信笑了,他想起自己刚开始送单时,儿子还担心他 “被年轻人淘汰”,现在却成了行业发展的见证者。
2020 年的疫情让 O2O 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李建国的配送范围从三公里扩大到五公里,订单里多了口罩、消毒液、蔬菜包等防疫物资。他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每天早上要测体温、消毒保温箱,配送时隔着小区大门把货物递给顾客。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手指因为反复点击手机屏幕磨出了茧,但看着订单备注里的 “谢谢”“加油”,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疫情期间,许多线下商家开始转型线上。李建国常去的那家馒头铺以前只做堂食,老板看他天天路过,主动问能不能帮忙上线外卖。李建国帮老板联系了平台的客户经理,还教他怎么拍商品图片、写菜品介绍。没过多久,馒头铺的外卖订单就超过了堂食,老板特意给李建国送了两袋刚出锅的馒头,说 “是你帮我保住了生意”。
2022 年,O2O 行业进入 “万物到家” 的全品类时代。李建国的配送箱里装过的东西越来越离奇:有人下单买过金鱼,有人买过生日蛋糕,还有人买过螺丝刀。平台推出了 “前置仓” 模式,在小区附近建了小型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商品,他的配送时间从平均四十分钟缩短到二十分钟,“以前送生鲜怕坏,现在从前置仓拿货,送到顾客手里还是新鲜的”。
这一年,李建国被评为 “金牌配送员”,平台给了他一笔奖金,还邀请他去总部参加表彰大会。在总部大楼里,他看到了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的订单数据,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每天有几千万人在使用 O2O 服务,配送员队伍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人。站在屏幕前,李建国突然觉得,自己不仅是个配送员,还是这场城市革命的参与者。
2024 年的今天,李建国已经五十岁了,他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车身上印着 “老李配送,值得信赖” 的字样。他的手机里装着五六个配送 APP,不仅能送外卖,还能帮顾客取快递、买火车票。孙子出生后,他常常给孙子买进口奶粉,下单后半小时就能送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世界的东西”。
这些年,李建国见证了 O2O 行业的起起落落:从资本追捧的风口,到洗牌后的冷静;从单一的餐饮配送,到全品类的即时服务;从手动接单,到智能调度。他的保温箱换了八个,电动车骑坏了五辆,送过的订单超过了十万单。他知道,这个行业还在不断变化,也许明天就会出现新的技术、新的服务,但他相信,只要用户有需求,O2O 就会一直存在。
街头的外卖箱依旧在穿梭,它们像流动的音符,谱写着城市的生活节奏。李建国骑着三轮车转过街角,手机又响起了新订单的提示音,他笑了笑,加快了车速。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还在等待着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去书写新的故事。
常见问答
- Q:O2O 具体指什么?
A: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是一种将线上互联网平台与线下实体商业结合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户通过手机 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下单,商家或平台通过线下配送、到店服务等方式完成交易,常见的外卖、即时零售、在线订票等都属于 O2O 范畴。
- Q:O2O 行业为什么能快速发展起来?
A:核心原因在于满足了用户 “高效、便捷” 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下单变得极为方便;同时,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即时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上资本的早期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共同促成了 O2O 行业的快速发展。
- Q:O2O 配送员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A:通常分为接单、取货、配送、完成订单四个步骤。配送员通过平台 APP 接收用户订单,根据导航前往商家取货,取货后按照最优路线送往用户指定地点,送达后由用户确认收货,平台再将提成结算给配送员。如今多数平台已采用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分配订单和规划路线。
- Q:O2O 行业经历过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
A: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10-2013 年的萌芽期,以餐饮外卖为主要形式;2014-2016 年的爆发期,资本涌入引发 “千团大战” 等激烈竞争;2017-2019 年的整合期,小平台淘汰,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2020 年至今的全品类期,从餐饮扩展到生鲜、药品、数码等全品类即时零售。
- Q:未来 O2O 行业可能会有哪些新变化?
A: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品类进一步拓展,从 “万物到家” 向 “服务到家” 延伸,如家政、维修等;二是技术升级,无人机、无人车配送可能逐步普及;三是体验优化,通过前置仓加密、智能调度升级等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同时更注重个性化需求满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外卖箱里的城市革命:O2O 十年沉浮录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