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这玩意儿简直是造物主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神来之笔,明明是块巴掌大的金属玻璃疙瘩,却能把人类驯化成连蹲厕所都要随身携带的 “忠诚信徒”。上到八十岁奶奶刷短视频学广场舞,下到三岁娃对着屏幕喊 “佩奇”,谁的生活里要是少了这物件,跟丢了魂儿没两样。我见过最夸张的同事,开会时手机静音放在桌下,手指还在膝盖上无意识地划屏,仿佛隔着布料都能刷到美食探店视频。还有楼下小卖部的大爷,收付款全靠贴在柜台上的二维码,上次我问能不能付现金,他头也不抬地说:“现金?那得等我找着老花镜再算,手机扫一下多省事。” 就连小区里的流浪猫,见了举着手机拍照的人都不躲了,大概是知道这玩意儿不会伤害自己,说不定还能靠镜头混个 “网红猫” 身份。
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摸衣服,而是在枕头边摸索手机的触感,这已经成了当代人的肌肉记忆。屏幕亮起的瞬间,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手指已经精准点开了社交软件,生怕错过昨晚有人给自拍照点的赞。有回我感冒发烧,头晕眼花得连水杯都拿不稳,却能凭着本能刷完三条短视频,看完两篇八卦文章,最后还不忘给朋友的朋友圈评论 “哈哈哈哈”。这种神奇的意志力,要是用在减肥上,恐怕早就瘦成闪电了。洗漱时把手机架在镜子前放脱口秀,刷牙的节奏都跟着段子的包袱走,好几次笑喷了泡沫还浑然不觉。早餐时间更是手机的 “黄金档”,粥碗旁边摆着手机,油条蘸着豆浆,眼睛盯着屏幕,一口饭能嚼三分钟,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吃的是油条还是空气。
出门在外的手机更是 “身负重任”,既是导航仪又是钱包,既是相机又是记事本,活脱脱一个移动的百宝箱。上次跟朋友去陌生的商圈吃饭,两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对着手机导航转圈圈,明明目的地就在对面,导航却执着地让我们绕三条街,最后还是靠问路边卖烤红薯的阿姨才找到地方,临走前朋友还不忘给导航软件打了个一星差评。买单时更是上演 “大型找手机现场”,摸遍全身口袋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发现手机正安安稳稳地躺在刚点的奶茶杯旁边,服务员憋笑都快憋出内伤。逛街看到好看的风景想拍照,举着手机找角度找了十分钟,等终于按下快门,才发现刚才的晚霞早就变成了灰蒙蒙的天,只能对着黑屏的手机叹气:“早知道刚才直接用眼睛看了。”
手机里的 APP 更是藏着每个人的 “秘密基地”,不同软件就像不同的 “社交面具”。打开工作群的界面,全是 “收到”“好的”“马上处理” 的乖巧回复,连表情包都只用严肃的加油手势;切换到闺蜜群,瞬间变身 “吐槽达人”,语音消息一条接一条,表情包全是搞怪的熊猫头,骂起老板来比谁都凶。购物 APP 更是 “时间黑洞”,本来只想买双袜子,刷着刷着就下单了连衣裙、运动鞋、零食大礼包,等收到快递才发现,袜子早就忘在购物车底层积灰了。有回我清理手机内存,光是卸载不常用的 APP 就花了俩小时,看着屏幕上腾出的几个 G 空间,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结果当天下午就又下载了三个新游戏,内存比之前还满。
手机带来的 “乌龙事件” 能凑成一本笑话集,我弟就有过经典操作。他去年备考时立志 “闭关学习”,把手机设成了 “专注模式”,结果忘了告诉家里人,我妈连着打了十几个电话没人接,以为他出了什么事,急得差点报警,最后在书房找到他时,这小子正对着手机里的学习视频啃方便面,手机屏幕上还飘着 “请勿打扰” 的提示。我闺蜜更绝,上次跟男神约会,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外卖软件的推送:“您常吃的螺蛳粉买二送一啦!”,屏幕亮度还调到了最大,男神盯着那条推送看了三秒,憋笑说:“没想到你还好这口,我知道有家螺蛳粉特别正宗。” 本来挺浪漫的约会,硬生生变成了 “螺蛳粉品鉴交流会”。
晚上睡前的手机时光堪称 “最后的倔强”,明明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手指还在屏幕上顽强地滑动。我有个室友,每天都喊着 “十一点必须睡觉”,结果躺在床上刷手机刷到凌晨一点,问她为啥不睡觉,她振振有词:“我这是在‘睡前放松’,不刷会儿手机睡不着。” 有次她刷着刷着手机砸到了脸上,疼得嗷一声叫出来,我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结果她揉着额头说:“没事,手机给我盖了个章,证明我今晚努力熬夜了。” 更搞笑的是,有时候刷到搞笑视频笑出声音,惊醒了旁边睡着的人,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在对着屏幕傻笑,第二天被人吐槽才知道昨晚的 “糗事”。
手机没电的恐慌感,大概只有当代人才能懂。就像古代侠客丢了剑,战士丢了枪,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能瞬间击垮一个人的镇定。上次我在地铁上手机突然关机,整个人瞬间懵了,不知道该坐几站下车,不知道怎么联系来接我的朋友,甚至不知道现在几点,只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跟着人流走,最后在地铁站的便利店借了个充电宝,插上电源的那一刻,感觉自己重获新生。还有次朋友聚会,有人手机没电了,全程坐立不安,一会儿问别人 “几点了”,一会儿问 “有没有人发消息找我”,活像个刚断奶的孩子,直到借到充电器才恢复正常。
虽然手机偶尔会让人抓狂,但没人能真的离开它。它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藏着我们的回忆和秘密,陪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孤独或热闹的时刻。早上的闹钟是它,晚上的催眠曲是它;开心时分享的对象是它,难过时倾诉的载体是它;工作时的工具是它,娱乐时的伙伴是它。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朋友,不吵不闹,却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有时候看着手机里存的老照片,翻着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会突然觉得这小小的玩意儿里,装着的全是生活的痕迹。
当然,手机也会带来些小麻烦。比如跟家人吃饭,每个人都低头看手机,明明坐在一起却像隔着千山万水;比如走路看手机撞到电线杆,疼得龇牙咧嘴还不忘先看看手机屏幕碎了没;比如刷手机太久眼睛干涩,不得不滴眼药水缓解,却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但这些小麻烦,比起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好像又不值一提。毕竟,能躺在家里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风景,能隔着千里和朋友视频聊天,能不出门就买到想要的东西,这些都是手机赋予我们的魔法。
手机这 “电子器官”,早就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温度的陪伴。或许未来它会变得更轻薄、更智能,但不变的是,它会一直陪在我们身边,见证我们的每一个瞬间。就像现在,我敲完这行字,又忍不住拿起手机刷了刷,嗯,果然还是离不开它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手机:当代人离不开的 “电子器官”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