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第一次接触社区团购是在小区便利店的货架前。当时老板娘正对着手机喊 “3 号楼张阿姨的鸡蛋记得拿”,塑料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蔬菜还带着露水,贴着手写的房号标签。她盯着那些带着泥土的胡萝卜发愣,突然想起独居的母亲总说买菜要走两站路,心里当即盘算起一桩心事。
回家后她翻出闲置的折叠小推车,在业主群里发了条试探性的消息:“有没有邻居想一起买新鲜蔬菜?我统计数量找渠道,次日就能取。” 半小时后手机震动不停,两百多条回复里夹杂着 “要两斤西红柿”“能加份土猪肉吗” 的细碎需求,连平时很少说话的顶楼大叔都冒了泡。
第二天凌晨五点,李娟裹着厚外套去城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薄雾里的交易大厅人声鼎沸,批发商举着电筒照向菜筐,翠绿的油麦菜上还挂着冰晶。她蹲在地上挨个挑拣土豆,手指冻得发红却不敢怠慢 —— 群里王姐特意叮嘱要沙面的,给刚做完手术的老伴炖土豆泥。装货时批发商打趣:“姑娘第一次干吧?这筐菠菜给你多塞两把,邻里生意得实在。”
第一单团购的取货点设在单元楼门口的空地上。李娟把泡沫箱按楼栋分开,用马克笔在箱子上画笑脸,还准备了薄荷糖放在取货台。张阿姨来拿鸡蛋时非要多塞个自家腌的咸蛋:“看你跑前跑后的,这点心意别嫌少。” 那天阳光正好,居民们围着泡沫箱说笑,有人分享菜谱,有人约着下次一起团购水果,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突然变得热络起来。
做团长的第三个月,李娟遇到了难题。一批预订的草莓在运输途中受了潮,部分果子表皮起了霉点。她盯着变质的草莓蹲在地上发愁,想起居民们满心期待的样子,眼眶忍不住发红。丈夫劝她少赔点钱算了,可她连夜在群里发了道歉视频,承诺全额退款,还自掏腰包买了进口橙子作为补偿。第二天取橙子时,不少邻居反过来安慰她:“做生意哪能没波折,你这态度我们信得过。” 有个做电商的小伙子还主动帮她联系了靠谱的冷链物流,说 “以后有问题随时找我”。
慢慢的,李娟的团购群成了小区的 “生活服务站”。她会特意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货上门,顺便帮他们倒垃圾;看到独居老人家里的灯泡坏了,就联系群里的电工师傅帮忙更换;甚至有人在群里求购绝版绘本,她发动大家一起寻找,最后从一位退休教师那里找到了书源。有次暴雨天,刚到货的大米被淋湿了外包装,几位男士主动冒雨帮忙转移货物,女邻居们则拿来吹风机烘干袋子。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李娟突然明白,自己做的不只是买卖,更是在编织一张连接邻里的温暖网络。
入夏后的某个傍晚,李娟正在整理刚到的西瓜,突然听到有人喊她名字。转头一看,是之前帮过的独居老人陈奶奶,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陈奶奶拉着她的手说:“知道你爱吃桃,我儿子从老家寄来的,特意给你留了一筐。” 布袋子里的水蜜桃还带着枝叶的清香,沉甸甸的压在手上。这时群里弹出消息,有人说看到李娟最近总咳嗽,已经帮她订了润肺的梨膏;还有人说自家种的薄荷长得旺,让她去摘点泡水喝。
夜色渐浓,取货的居民陆续散去,只剩下几个空泡沫箱靠在墙边。李娟坐在小推车上,望着楼里亮起的万家灯火,手里的水蜜桃甜意顺着舌尖蔓延开来。她想起刚做团长时只是想帮母亲解决买菜难题,没想到却收获了这么多意外的温暖。手机又收到新的消息,是有人提议团购中秋月饼,后面跟着一连串的 “+1”。她笑着回复 “好嘞”,指尖在屏幕上敲下新的团购清单,月光洒在泡沫箱的笑脸图案上,仿佛也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社区里的泡沫箱换了一批又一批,李娟的小推车也磨坏了两个轮子,可群里的邻里情却越积越厚。有人问她做团长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总会指着群里不断弹出的消息说:“你看,这里藏着最实在的生活,也藏着最暖心的情谊。” 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蔬菜、新鲜多汁的水果,还有居民们脸上的笑容,都成了时光里最珍贵的印记。而这样的故事,或许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在一个个泡沫箱里,在一次次邻里相见中,慢慢生长出最动人的模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团长李娟的团:装在泡沫箱里的邻里情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