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出租车方向盘磨出了包浆,指腹划过那圈温润的木纹时,总能想起 20 年前刚握上方向盘的日子。那时他还是小周,在驾校练车时总被教练骂 “方向盘握得比命还紧”,如今双手搭在真皮座椅扶手上,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 “自动驾驶模式已激活” 字样,倒生出些恍如隔世的滋味。
这辆换代的新能源车是公司三个月前刚配的,初次启动自动驾驶功能时,老周攥着副驾扶手的指节都泛了白。系统识别到他的紧张情绪,中控屏弹出个卡通笑脸:“周师傅,我已通过 1200 万公里道路测试,比人类司机经验丰富哦。” 这话逗笑了后座的乘客,也让老周紧绷的肩膀松了些。
真正让他放下戒备的是那个暴雨天。雨刷器疯狂摆动仍看不清前方路况,一辆货车突然违规变道,老周的第一反应是踩刹车,可系统已经先一步完成紧急避让,轮胎在积水路面划出两道平稳的弧线。“刚才时速 68 公里,制动距离比人类反应快 0.3 秒。” 系统的语音播报带着平稳的电子音,老周却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惊出冷汗。
从那以后,老周开始主动研究自动驾驶的门道。他发现系统能精准记住每条街的限速变化,甚至知道哪家早餐店门口容易有行人横穿马路。有次拉着一对带孩子的夫妻,孩子在后座哭闹不止,妻子要哄孩子,丈夫想帮忙却不熟悉车况,老周启动自动驾驶后,腾出双手帮着递纸巾、调空调,到站时夫妻俩连声道谢:“师傅,您这车比家里的保姆还贴心。”
这天傍晚,老周接了个特殊订单,终点是城郊的养老院。乘客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怀里抱着个褪色的布包。“麻烦开慢些,我老婆子眼神不好。” 老太太坐稳后轻声说。老周刚想应声,系统已经自动调整了车速,还柔和地调低了车内灯光。行驶到一段颠簸的老路时,车辆稳稳地避开坑洼,老太太靠在椅背上竟慢慢睡着了。
到达养老院门口,老太太醒来时有些恍惚,翻布包的手不停发抖。老周刚要帮忙,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乘客物品遗落风险,已开启座椅下方扫描。” 果然,一枚银质发卡卡在了座椅缝隙里。“这是我先生送我的定情物。” 老太太捧着发卡抹起眼泪,说自己腿脚不便,以前每月只能让护工陪着打车来市区,现在有这么稳当的车,以后想先生了就能自己来看看。
看着老太太蹒跚的背影,老周想起了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母亲住在另一个城区,他轮休时总要花两个小时开车过去,遇上堵车就急得团团转。有次他试着开自动驾驶车去探病,系统规划了最优路线,还提前避开了施工路段,比平时快了 40 分钟。推开门时,母亲正坐在窗边盼着,看到他惊喜地说:“今天怎么这么快?是不是开快车了?” 老周笑着指了指方向盘:“是它比我懂事。”
日子久了,老周成了公司里的 “自动驾驶达人”,新来的年轻司机总爱围着他问东问西。有人担心系统会出错,老周就讲暴雨天避险的经历;有人怕被机器抢了饭碗,老周却指着中控屏说:“你看它记路再准,也分不清乘客皱眉头是累了还是不舒服。” 他发现自动驾驶解放了双手,却让他有更多精力观察乘客需求:给赶时间的年轻人准备充电线,给晕车的老人递上薄荷糖,这些都是机器学不会的本事。
深秋的一个周末,老周轮休,特意开着车带母亲去郊外看枫叶。母亲坐在副驾,看着车辆自动转弯、避让行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中控屏:“现在的车子真神奇,以前你爸学开车时,方向盘要来回扳半天。” 老周握着母亲的手,想起父亲在世时总说 “开车要凭良心,眼里要有别人”,忽然明白不管技术怎么变,这份对人的关照才是驾驶的本质。
车辆缓缓行驶在枫叶铺就的路上,系统播放起舒缓的老歌。母亲轻轻跟着哼唱,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老周望着前方延伸的公路,忽然觉得自动驾驶不是要取代谁,而是像一双温暖的手,接过了岁月里的奔波与牵挂。那些曾经紧握方向盘的疲惫,那些因堵车错过的陪伴,似乎都在车轮平稳的转动中,慢慢有了新的答案。
前方路口亮起绿灯,系统平稳起步,老周转头看向母亲含笑的脸庞,忽然好奇,等到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这方向盘上的故事,又会生出怎样的新模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方向盘上的光阴故事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