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工位的小张把咖啡泼在键盘上那天,终于崩溃着喊出了所有留学生的心声:“早知道留学培训这么多套路,我当初不如直接偷渡去英国刷盘子!” 这话精准戳中了无数备考生的痛点 —— 毕竟谁的留学路上,没栽过几次培训的坑呢?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某 “保分旗舰校区” 的场景。前台小姐姐的假睫毛比我的托福目标分还坚挺,指着墙上 “90% 学员首考破百” 的横幅时,嘴角弧度标准得像用圆规画的。顾问老师更绝,刚听完我的英语水平,就掏出三份套餐报价,青铜版 8888,王者版 88888,说后者配备 “外教一对一模拟签证官”,能教我用伦敦腔吐槽英镑贬值。
等真上了课才发现,所谓的 “外教” 是刚从非洲某国来华的留学生,口音比我奶奶的方言还难懂。有次练习听力,他念到 “accommodation” 时,全班同学集体写成了 “阿凡达 mission”,气得语法老师当场摔了粉笔盒 —— 那粉笔盒还是定制款,印着 “雅思 7.5 不是梦” 的烫金大字。
后来换了家主打 “小班精品课” 的机构,才明白什么叫 “没有最坑只有更坑”。宣传页上写着 “每班不超过 8 人”,开课当天挤进来 16 个不说,教室小得像电梯间。有次练口语,我和同桌的胳膊肘打架,老师居然劝我们 “这是为了提前适应英国地铁的拥挤环境”。更离谱的是写作课,老师让我们背模板就算了,还给每个话题编了顺口溜,比如 “环境类要喊口号,教育类必提孔子”,结果我考试时写 “孔子提倡垃圾分类”,被考官批注 “建议补充历史常识”。
身边朋友的留学培训故事更是五花八门。小李报了个 “封闭集训营”,号称 “包吃包住包过线”,去了才发现住在郊区农家乐,每天早上六点被鸡叫醒背单词,食堂的菜比雅思阅读还难以下咽。小王迷信 “名师一对一”,花三万块请了个据说 “曾担任雅思考官” 的老师,上了三节课才发现对方只是在英国餐馆当过服务员,所谓的 “阅卷经验” 其实是给客人点单。还有人被 “保分协议” 坑惨,机构承诺考不过全额退款,结果真没考过的时候,对方拿出协议细则 ——“需连续出勤满 98% 且完成 100% 作业”,光是 “作业需手写三遍且无涂改” 这一条,就没几个人能达标。
踩了无数坑后,我们总算摸出些门道。原来选留学培训机构,比做雅思阅读匹配题还需要技巧。首先得查资质,那些连办学许可证都没有的机构,跟街头卖假证的没区别;其次要试听,就像买衣服得试穿,老师的讲课风格合不合拍,一听课就知道;千万别信 “保分” 噱头,要是真能保过,机构早该上市了;还有付款要谨慎,分期支付比一次性全款更有保障,免得机构跑路时血本无归。
现在回想那些鸡飞狗跳的培训日子,倒也不全是糟心事儿。比如口语课上,全班用蹩脚英语表演《甄嬛传》,“皇上” 把 “臣妾做不到啊” 说成 “I can’t do it, your father”,笑得老师直拍桌子;写作课摸鱼时,我们发明了 “单词接龙骂机构” 游戏,从 “fraud”(骗子)接到 “absurd”(荒谬),最后居然凑够了一篇作文的字数。就连那些坑人的经历,如今也成了聚会时的笑料,小李每次看到鸡都会想起背单词的清晨,小王一吃英式早餐就吐槽当年的 “假考官”。
其实留学培训就像打怪升级,那些不靠谱的机构是小 boss,背不完的单词是小怪,而我们最终要打败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毕竟不管培训老师多不靠谱,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算抱着词典啃,也能啃出个好成绩。当然,如果能少踩些坑,那更是再好不过。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还是有大批留学生前赴后继地跳进培训陷阱。是我们太傻太天真?还是机构的套路更新太快?或许下次该组织个 “留学培训避坑联盟”,把那些坑人的伎俩编成手册,再配上搞笑漫画,说不定比正经培训课还受欢迎。毕竟在留学这条路上,笑着踩坑,总比哭着返工强,你说对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留学培训避坑指南:那些年我们为雅思托福交的 “智商税”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