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雷打不动的 “跟屁虫”,只要我一进厨房,三岁的小年糕准会踩着软底拖鞋 “哒哒哒” 跟过来,肉乎乎的小手扒着橱柜门,仰着圆脸蛋喊 “妈妈,我帮忙!”。最初我总担心她磕到碰到,后来发现这小家伙自有一套 “工作流程”,会踮着脚递来擦碗布,还会把剥下来的蒜皮小心翼翼装进垃圾袋。
上周尝试做她念叨了三天的草莓蛋糕,刚把面糊倒进模具,转身就见小年糕正踮着脚够料理台上的糖罐。玻璃罐没抓稳,“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碎渣溅得到处都是。她吓得眼圈瞬间红了,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掉下来。我蹲下来帮她擦掉沾在裤脚的糖粒,刚想说 “没关系”,就见她突然扑进我怀里,闷闷地说 “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此处插入图片:阳光透过厨房纱窗洒在地板上,妈妈正牵着小女孩的手,用扫帚清理玻璃碎渣,小女孩手里捧着半个草莓,眼神里带着愧疚又好奇的神色]
那天的蛋糕最终换成了草莓酸奶杯,小年糕全程乖乖坐在餐椅上,时不时用小勺子舀一勺酸奶递到我嘴边。收拾残局时她突然指着我的手背说 “妈妈这里红了”,原来是刚才捡玻璃渣时不小心被划了道小口子。她立马从玩具箱里翻出自己的卡通创可贴,踮着脚要给我贴上,虽然贴得歪歪扭扭,边缘还卷了起来,但那瞬间我突然觉得,这个总爱闯祸的小不点,已经悄悄学会了心疼人。
想起她刚学走路的时候,客厅里摆满了防撞条和爬行垫,可她还是热衷于追着家里的猫跑,常常摔得屁股墩儿着地。有次摔疼了,坐在地上瘪着嘴要哭,我故意扭过头假装没看见,结果她自己撑着沙发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我身边,伸出小手要我抱。后来每次摔跤,只要不是很严重,她都会先自己爬起来,再跑到我面前展示 “没事的妈妈”。那时候总觉得带娃就像升级打怪,要闯过辅食抗拒、夜醒频繁、分离焦虑这些关卡,可现在回头看,那些让人头疼的瞬间,都藏着成长的惊喜。
上个月带她去公园玩,遇到一个比她小的弟弟在哭,因为手里的气球飞跑了。小年糕愣了愣,突然把自己手里的小兔子气球递了过去,小声说 “给你玩,我还有妈妈”。弟弟的妈妈连忙道谢,我问她舍得吗,她抱着我的腿说 “弟弟哭了好可怜,妈妈会再给我买的对不对?”。其实那只小兔子气球是她攒了三天表现好才得到的奖励,可在她心里,好像别人的眼泪比自己的宝贝更重要。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善良从来不是刻意教导的,而是在日常相处里,悄悄种进心里的种子。
每天晚上哄她睡觉都是一场 “拉锯战”,总要讲完三个故事,喝完半杯温牛奶,再抱着她的小熊玩偶,才能慢慢进入梦乡。有天我加班到很晚,回到家时她已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我早上穿的围裙带子。婆婆说她等了我好久,非要抱着围裙才肯睡,说这样就像妈妈在身边。我轻轻把她抱到床上,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嘟囔着 “妈妈抱”,然后往我怀里钻了钻,又沉沉睡去。看着她均匀的呼吸和微微翘起的嘴角,白天工作的疲惫好像瞬间就消散了。
周末带她去超市买菜,她总爱推着迷你购物车跟在我后面,认真地把我选的蔬菜放进车里。遇到她爱吃的草莓,会先拿起一盒闻一闻,再抬头问我 “妈妈,可以买吗?”。结账的时候,她非要自己拿着零钱递给收银员阿姨,虽然钱掉在了地上,还得麻烦阿姨帮忙捡起来,但她一脸认真的样子,惹得收银员忍不住笑了。走出超市的时候,她一手拎着小袋子,一手牵着我的手,迈着小短腿往前走,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阳光照在她毛茸茸的头发上,像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前几天整理旧照片,翻出她刚出生时的样子,小小的一团躺在襁褓里,眼睛都还睁不开。那时候总盼着她快点长大,能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睡觉,可真当她慢慢学会这些技能,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和小脾气时,又忍不住怀念她依赖我的那些日子。有次她突然问我 “妈妈,我长大了你会变老吗?”,我愣了一下,说 “会呀”,她突然抱住我的脖子,带着哭腔说 “我不要妈妈变老,我要一直陪妈妈”。我笑着哄她 “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呀”,可转身却偷偷抹了眼泪。
现在的小年糕已经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甚至会在我做饭的时候,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给我讲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她说老师夸她画画好看,说小朋友们都喜欢和她玩,说她今天帮阿姨收拾了玩具。每次听她说这些,我都觉得特别欣慰,就像看着一颗小种子慢慢发芽、开花,虽然过程里有风雨,有波折,但每一点成长都让人满心欢喜。
昨天她突然从背后抱住我,把小脸贴在我的背上说 “妈妈,我爱你”。我问她从哪里学的,她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还说 “爱妈妈就要说出来”。晚上睡觉前,她又在我脸上亲了一口,小声说 “妈妈,明天我们还做草莓蛋糕好不好?我会小心不打碎罐子的”。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我突然觉得,所谓亲子一场,大概就是这样吧 —— 从她蹒跚学步追着我跑,到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世界,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她需要的时候,永远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未来还有好多日子要一起过,还有好多故事要一起写,真好奇这个小小的人儿,以后还会带给我多少意想不到的感动呢?
常见问答
- 孩子总是闯祸,忍不住想批评怎么办?
可以先压下火气,蹲下来和孩子平等沟通,问清楚事情的原因。像文中打碎糖罐的情况,先关注孩子有没有受伤,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批评不如引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 怎么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避免自私?
不用刻意强迫孩子分享,日常可以多做示范,比如主动和孩子分享零食、玩具,遇到类似文中气球的场景,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分享意识会慢慢自然形成。
- 工作忙陪不了孩子,担心亲子关系变疏远怎么办?
高质量陪伴比时长更重要,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周末一起买菜做饭,像文中妈妈加班后陪孩子睡觉,哪怕短暂的相处,只要全身心投入,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 孩子太依赖大人,怎么引导他独立?
可以从小事入手,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递东西,像学走路时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不要事事包办,在孩子尝试独立时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培养自信心。
- 怎么和低龄孩子有效沟通,让他听进去话?
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避免讲大道理,比如用具体的例子代替抽象的要求,多蹲下来和孩子对视,像文中妈妈贴创可贴、一起做蛋糕,在互动中沟通更有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厨房里的小尾巴与成长的悄悄话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