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四季:藏在泥土里的烟火气

老家屋后那片半亩见方的菜园子,是爷爷这辈子最宝贝的 “地盘”。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准会扛着锄头慢悠悠晃过去,裤脚沾着的露水还没干,就已经蹲在菜畦边琢磨起当天的活计。这片土地像个听话的老伙计,跟着爷爷的节奏春种秋收,把寻常日子养得有滋有味。

园子里的土壤总带着股湿润的腥气,那是常年翻耕和有机肥滋养的味道。爷爷翻地有自己的讲究,锄头下去得深,把底下板结的土块全部敲碎,再拌上去年攒下的鸡粪羊粪,用手抓一把能感觉到细碎的颗粒。不同的菜得占不同的地块,生菜喜阴要靠北,番茄爱晒得选南边,就连行距株距都得用脚步量准了,说是这样菜苗才能 “透气长得欢”。

农民在菜园中劳作的场景,阳光洒在菜畦上,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惊蛰刚过,园子里就热闹起来。爷爷把泡了三天的黄瓜籽捞出来,用湿纱布裹着放在炕头催芽,每天早晚都要掀开看一眼,生怕温度不够耽误了出苗。等土表下三指深的地方能攥成团不散,他就拿着小铲子挖窝,每个窝里丢两三粒籽,再盖上一层细土轻轻压实。我蹲在旁边想帮忙,他赶紧拦住:“你这手没个轻重,别把籽压得喘不过气。”

十来天光景,菜畦里就冒出了嫩黄的芽尖。爷爷每天早上都要蹲在田埂上看半天,像端详自家的小娃娃。要是遇上倒春寒,他会连夜把塑料薄膜盖上去,边角用土块压实,第二天再早早掀开透气。有次我问他累不累,他指着那些芽尖笑:“你看它们多精神,比啥都强。”

谷雨前后是移栽菜苗的好时候。育秧盆里的番茄苗已经长到了半尺高,带着毛茸茸的嫩叶。爷爷小心地把苗连土坨拔出来,在提前挖好的沟里摆整齐,浇上兑了腐熟豆饼水的 “定根水”。他说这水得浇透,让根须赶紧扎进新土,不然太阳一晒就容易蔫。移栽完的番茄苗要搭架子,竹竿插在旁边,用软布条轻轻绑住茎秆,既不勒着它生长,又能帮它站稳脚跟。

夏天的菜园子是最热闹的。黄瓜藤顺着架子爬得老高,开出了嫩黄色的小花,花谢了就结出带着刺的小黄瓜,摸上去扎手却透着水灵。番茄从青溜溜的小果子慢慢变红,像挂在枝头的小灯笼。爷爷每天傍晚都会去摘菜,黄瓜要选顶花带刺的,番茄得挑红透了的,摘下来说是 “带着太阳的味道”。晚饭桌上,清炒黄瓜、糖拌番茄,简单的菜式却格外爽口。

不过夏天的虫子也多,菜叶上常常会出现小洞。爷爷从不买农药,说是 “药着虫子也药着菜”。他早上会带着竹片去刮菜叶上的蚜虫,下午就去捉啃食番茄的棉铃虫,有时候还会把泡了烟丝的水喷在菜叶上,说是能驱虫。有次我看见他蹲在菜畦边捉虫子,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开心:“虫子少了,菜才能长得好,吃着也放心。”

立秋之后,菜园子开始换茬。爷爷把老黄瓜藤、番茄秧拔下来,晒蔫了埋进土里当绿肥。翻地的时候要更仔细,把藏在土里的虫卵都翻出来,让太阳晒死。种白菜、萝卜的地块要施足底肥,他说 “秋菜长得快,得给足力气”。白菜籽撒下去,长出的小苗要间苗,把瘦弱的拔掉,留下健壮的,株距保持在一拳左右。萝卜要种得稀一些,说是 “间距够了,萝卜才能长个儿”。

白露过后,早晚的温差大了,白菜开始包心,萝卜也慢慢膨大。爷爷会给白菜浇 “包心水”,每棵菜根边都要浇匀,说是这样包出来的心才紧实。萝卜地里要培土,把裸露在外的根茎埋起来,不然表皮会变粗糙。有次下了场秋雨,他冒雨去菜园里疏通排水沟,说是 “水积多了会烂根,辛辛苦苦种的菜可不能毁了”。

霜降之前,得把成熟的白菜、萝卜收回家。爷爷会选个晴朗的日子,用镰刀把白菜割下来,带着土坨摆在屋檐下晾晒。萝卜拔出来要削去叶子,带着泥放在地窖里,这样能存到冬天。收完菜的土地也不能闲着,他会种上冬小麦,撒上种子再盖上一层麦糠,说是 “让土地歇口气,明年春天又能长出好庄稼”。

冬天的菜园子看似安静,其实藏着生机。麦种在土里积蓄力量,等到来年春天就会冒出绿芽。爷爷会趁着晴天去田埂上走走,踩踩土看看墒情,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的草木灰撒在地里,说是 “给土地补补营养”。他常说:“土地是最实在的,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回报。”

在老家的那些年,我跟着爷爷在菜园子里学会了不少农活。知道了什么节气种什么菜,明白了怎么看土性、辨墒情,更懂得了每一棵菜、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那些蹲在田埂上的时光,那些闻着泥土气息的日子,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暖的片段。

如今爷爷年纪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天天泡在菜园子里,但他还是会每天去田埂上转一圈。看着那些绿油油的蔬菜,他总会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自己亲手种下的一茬又一茬庄稼。而我每次回老家,也总爱去菜园子里走走,闻闻泥土的腥气,摸摸带着露水的菜叶,仿佛还能看见爷爷忙碌的身影,听见他那句熟悉的话:“土地啊,从来不会亏待用心待它的人。”

其实不光是爷爷的菜园子,田野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这样的烟火气。农民们跟着节气的脚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用汗水浇灌出满地的生机。那些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那些田野里的绿意盎然,都是土地对勤劳的最好馈赠。而这份藏在泥土里的智慧与坚守,也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成了最动人的生活底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田埂上的四季:藏在泥土里的烟火气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3857.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辅助驾驶:当代司机的 “摸鱼搭子” 还是 “马路教练”?

    周末带家人去郊区露营,刚上高速就遇上大堵车,前车刹车灯像新年烟花一样此起彼伏。我正握着方向盘跟抽筋似的来回微调,副驾老婆突然拍了拍我:“你忘了开那个‘小助手’了?” 我一拍脑袋才想起,上个月给车子装的辅助驾驶功能,至今还没正经用过。点开屏幕上那个长得像方向盘的图标后,方向盘突然自己动了起来,吓得我赶紧又把住 —— 这感觉就像刚学开车时,教练在旁边偷偷掰你的方…

    2025-09-11
    10
  • 掌心里的光阴诗行

    指尖轻叩玻璃镜面的瞬间,晨雾般的锁屏壁纸缓缓散开,露出藏在数字背后的细碎生活。那枚磨损的电源键记取了无数个半梦半醒的触碰,指纹识别区的浅痕里,沉淀着三百六十五天的温度与呼吸。手机不再是冰冷的电子造物,更像掌心蜷曲的月光,将遥远的牵挂与眼前的琐碎轻轻包裹。 公交靠窗的位置成了流动的取景框,透过带着指纹印的屏幕,晚霞被裁成方形的油画。指尖滑动间,去年深秋的银杏叶…

    2025-09-15
    5
  • 循环经济: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柔守护

    清晨推开窗时,楼下垃圾分类站的志愿者正弯腰将居民误投的塑料瓶捡出来,阳光落在她沾着灰尘的手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这一幕总让我想起外婆的旧木柜 —— 里面叠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衫,纽扣松了就重新缝补,布料破了就拼贴成布包,一件衣服能陪着家里人走过好几个春秋。如今我们常说 “断舍离”,却渐渐忘了那些被妥善留存、反复利用的物品里,藏着对资源最朴素的珍视,而这正是循环经…

    2025-09-12
    7
  • 阳光下的 “电力魔法师”:光伏其实离我们超近

    可能很多人听到 “光伏” 这两个字,第一反应会觉得是啥高大上的技术,离自己的生活特别远。但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它早就悄悄融入了我们的日常,说不定你每天路过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比如小区里某些路灯,到了晚上自己就亮,既不用拉电线,也不用有人定期去换电池,这背后很可能就是光伏在帮忙。还有一些家庭屋顶上,会铺着一块块深蓝色的板子,看着很整齐,那也是光伏设备,能…

    2025-09-08
    9
  • 解构粉丝经济:从情感联结到商业闭环的内在逻辑

    粉丝经济并非新生事物,却在数字时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它以粉丝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认同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形成独特的经济生态。无论是娱乐行业的明星艺人、文化领域的 IP 作品,还是科技领域的品牌产品,只要能聚集起具有高度忠诚度的粉丝群体,就可能催生出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性在于,消费决策往往超越了商品本身的使…

    2025-09-10
    1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