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手机在上午十点准时震动起来,微信群里跳出的红色数字已经爬到了 98。她放下手里的拖把,指尖划过屏幕,把张阿姨要的两把上海青、王大爷指定的土鸡蛋一一录入表格,备注栏里特意标上 “鸡蛋要新鲜,别给碎的”。作为这个老旧小区的社区团购团长,这样的忙碌从三年前开始,就成了她生活里雷打不动的节奏。
最初接手团长身份纯属偶然。那时小区门口的菜市场突然拆迁,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买菜成了难题。李娟在业主群里随口说自己认识郊区菜农,能帮忙捎带新鲜蔬菜,没想到一呼百应,第一天就收了三十多个订单。如今她的团购群已有两百多人,从蔬菜肉类到日用百货,团单品类越来越丰富,连快递驿站的小伙子都打趣她 “撑起了小区的半边天”。
周三的团单出了点小意外。供应商发来的圣女果比样品小了一圈,还混着不少裂口的果子。李娟蹲在单元楼门口的空地上,把破损的果子一个个挑出来,心里盘算着怎么跟大家交代。正犯愁时,住在三楼的陈姐拎着菜篮子路过,弯腰拿起一颗圣女果尝了尝:“味儿挺甜的,就是卖相差了点,不碍事。” 这话像颗定心丸,李娟赶紧在群里说明情况,提出愿意补差价,没想到大家纷纷回复 “没关系”“能吃就行”。
晚上整理订单时,李娟翻到了张阿姨的备注:“小娟,能帮我带袋无糖饼干吗?老伴最近血糖高。” 她想起上周张阿姨取菜时,特意给她带了罐自己腌的糖醋蒜,说是 “看你天天忙得顾不上做饭”。这样的暖心瞬间在三年里攒了一箩筐:王大爷会把自家种的薄荷塞给她驱蚊,刚搬来的年轻夫妇帮她设计了更清晰的订单表格,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单亲妈妈,都会在她生病时主动接手分货工作。
分货的日子总在周四下午。供应商的面包车停在小区广场,李娟和几个熟络的邻居一起卸货、分拣、贴标签。泡沫箱里的蔬菜还带着泥土的湿气,冷冻柜里的牛排结着厚厚的白霜,最受欢迎的网红糕点得小心放进纸箱子里防压。有次下雨,大家撑起雨伞围着货物分拣,雨水打湿了裤脚却没人抱怨,反倒笑着说 “这是给咱们的菜洗个澡”。
李娟的团长记事本上记满了琐碎的细节:2 单元刘奶奶对芒果过敏,订水果时要特意避开;5 楼的小学生喜欢吃草莓味的酸奶,每次到货都要留最新鲜的;独居的周爷爷耳朵不好,取货时得大声喊他的名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像一条条细线,把原本互不相识的邻居串成了温暖的集体。
上个月供应商突然提价,李娟担心大家有意见,犹豫了好几天才在群里通知。没想到最先回复的是王大爷:“菜价涨得厉害,咱们不能让小娟吃亏。” 紧接着,群里接连跳出 “同意”“没问题” 的消息,还有人主动说可以多订点帮她凑量。那一刻,李娟突然觉得,自己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整理订单、分拣货物,甚至有时还要处理售后纠纷,这些辛苦都值了。
有次新来的住户质疑团购商品的质量,在群里发了长长的抱怨。李娟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把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商品检测报告一一发到群里,还主动提出可以陪同去市场比价。后来这位住户在取货时,看到李娟正耐心帮独居老人把菜送到楼上,不好意思地说了句 “之前是我误会了”。没过多久,她也成了分货时最积极的帮手之一。
冬至那天的团单格外热闹,大家订了饺子皮、肉馅和各种馅料,准备在家包饺子。李娟特意多订了两斤韭菜,想着分给家里没来得及准备的邻居。分货时,整个单元楼都飘着饺子的香味,张阿姨端来一盘煮好的三鲜饺子,陈姐带来了刚炸好的辣椒油,连平时很少出门的周爷爷,都颤巍巍地送来一碗自己调的蘸料。李娟看着满桌的饺子,突然明白,社区团购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邻里间久违的烟火气。
晚上躺在床上,李娟翻看手机里的团购群,最新的消息是年轻夫妇发的照片:他们把分货时拍的视频做成了小短片,配文 “感谢团长和邻居们,让小区变成了家”。下面跟着一连串的点赞和爱心表情。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随口的提议,没想到竟意外编织出一张充满温情的网,把这个老旧小区里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窗外的月光洒在记事本上,李娟提笔写下今天的日记:“今天的圣女果有点小,但大家的笑脸很甜。团单会继续,温暖也会继续。” 手机屏幕还亮着,下周四的团单预约已经有了三十多个报名,备注栏里,有人写着 “要和上次一样甜的西瓜”,有人备注 “帮邻居带一份,她出差了”,还有人说 “分货时我来帮忙”。这些简单的文字,在夜色里闪着温暖的光,照亮了整个小区的夜空。
周末的清晨,李娟早早就起了床,把前一天整理好的订单再次核对一遍。小区里很安静,只有保洁阿姨扫地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她走到阳台,看着楼下的广场,想象着周四分货时热闹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社区团购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和邻居们的用心浇灌下,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为这个小区带来了便利,更带来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个刚搬来的年轻人曾经问李娟,当团长又不赚钱,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心。李娟指着群里大家分享的家常菜照片、互助的留言,笑着说:“你看,这些就是最好的回报。” 确实,她没从团长身份里赚过多少钱,有时甚至要自己贴钱补差价,但收获的信任和温暖,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那些在分货时的欢声笑语,在困难时的互相扶持,在日常里的点滴关怀,都成了她最珍贵的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娟的团购群越来越有凝聚力。有人家里漏水,在群里一说,马上有懂水电的邻居主动帮忙;有人要出差,会把钥匙交给信任的邻居帮忙照看;就连小区里的流浪猫,都靠着大家你一袋我一罐的猫粮,成了人人爱护的 “社区宠物”。这些变化,都始于那最初的一份蔬菜团单,始于李娟那随口的一句提议。
李娟知道,社区团购或许只是一种购物方式,但在这个老旧小区里,它早已超越了购物本身的意义。它是连接邻里的桥梁,是传递温暖的纽带,是让陌生的人们变成家人的魔法。而她作为这场 “魔法” 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每天都在感受着这份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温暖。
下次分货的日子又要到了,李娟的记事本上已经记满了新的订单和备注。她知道,等待她的不仅是一堆待分拣的商品,还有邻居们熟悉的笑脸和温暖的问候。而这份藏在菜篮子里的邻里情,也会像涓涓细流,在这个小区里一直流淌下去,温暖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团长李娟的团单日记:藏在菜篮子里的邻里情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