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争相“收编”失败创业者的小秘密

  “说真的,我一开始也很讨厌保险行业,尤其是那些死缠烂打的推销员,即便入行之后也曾经很排斥同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失败”的创业者转行卖保险,真的是因为收入超高?在保险机构眼中这些人又为何成了香饽饽?

  创客痴迷保险推销,只因专业包容性强

  确实,一些互联网创业者投身保险推销大潮,并不是新鲜事儿。

  “我是去年12月份入行接受培训,现在已经做了半年寿险了。”

  马华认为,从互联网创业者转型保险销售,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而是一种职业上的“调整”。在认清自我能力继续磨砺的同时,可以积累社会经验,继续积累人脉资源。“在他人眼里卖保险是一份工作,而在我眼里,却是一个新的事业。”

  在和几位资深保险行业人士进行沟通时,有知情者透露,保险行业的确很看重媒体、医生以及有创业经验的人才加入,尤其是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更受到欢迎。

  财务自由梦碎,保险行业靠谱?

  “有的是熟悉的朋友,有的是前同事,还有自家的亲戚,最近半年有不少都去做保险了。”一位朋友颇为疑惑,难道是保险行业“开了矿”?能吸引如此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媒体人甚至医生前赴后继争相入行。

  1

  马华(化名)曾在深圳一家小型创业公司任合伙人。去年中,公司项目陷入困境,团队解散之后,他便在一位老友的邀请下,加入某外资保险企业,成为一名保险销售经理。

  “家人以为我被洗脑,以为我疯了。其实没有,保险行业真有大金矿,尤其是外资保险的春天刚刚到来。”为了让家人能够理解自己、了解购买保险的好处,他甚至掏钱帮家人购买保险,只想证明这些都是“创业者马华”无法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保险人马华“会拥有真正的财富。

  有几位一直在创业公司打拼的朋友,在和懂懂笔记交流时也颇为感慨,这一年来周围不少创始团队成员或者所谓合伙人跳槽后,大约有30%是去了友邦、人保或平安,还有20%做了微商。

  “以前想创业,是为了实现更高的收入,但现在发现保险销售也能够更快实现目标。”马华表示,近一年来很多职场精英都投身保险行业,看似行业的竞争会愈发激烈,但实际上中国的人口红利依旧会让市场充满活力。“大量高端人士的保险消费需求,等待有知识、有学历、有人脉关系的从业者深度挖掘。”

  过去几个月来,他所在的公司陆续将好几位曾有创业经验的销售经理“捧”上了团队管理岗位,管理的团队成员在5-20人不等,这些人目前也是公司业绩上升的中坚力量,“都不怕苦、不怕累。真的,再苦再累能比自己创业的时候累,比求投资的时候苦?”

  前不久,一则“段子”在朋友圈霸屏,大概内容如下:

  “虽然领导着一个小团队,但我的底薪只有3500元,因为我们的主要收入都是靠业务提成。”马华透露,上个月他和团队完成了公司下达的80万元销售目标,因此底薪加上提成,他当月税后收入超过了24000元(通常提成比例在25%~30%)。

  对于他而言,这是自投身创业大潮以来,自己拿到的最高工资了。但是据他透露,这样的收入水平,比起公司的月销售冠军,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是我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做到现在收入的五到十倍“。

  类似的段子之所以在朋友圈被疯转,据说是很多人深有同感,尤其是在自己的朋友圈突然间画风大变之后:一些熟人纷纷开始兜售“保险鸡汤”,或是开始介绍自己亲身体验了某某“神奇商品”。

  马华告诉懂懂笔记,这半年多身边不少朋友因为职业的“调整”,转型进入保险行业,而他感觉自己和朋友们的选择都非常正确。“不到半年时间,我就独立带一支13人的销售队伍,业绩在公司也是排名靠前。”说起自己的团队,马华自豪感表露无疑,对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也相当自信。

  据说创业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转换路径是这样的:创业——PR——友邦——微商。

  显然,保险行业坐拥人口红利,保险销售能实现更高收益,这是一部分失败的创业者选择入行保险的的原因。虽然说人要往钱多的地方走,但这些创业者曾经信誓旦旦的“不忘初心“、“改变世界”,真的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保险机构争相“收编”失败创业者的小秘密

保险机构争相“收编”失败创业者的小秘密

  2

  他坦言,自己创业时期积累下的人脉关系,也在拓展保险业务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一通电话,就能够借个场地举办小型沙龙;有时一则微信,就能够让曾经的创业伙伴,成为公司新的保险产品的代理。

  为了让这一支支由创业者领导的销售“小分队”提高销售能力,保险机构甚至推出了所谓的“优才计划”,通过高强度业务培训,让原本缺乏保险销售经验的创业者们,能尽快进入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险机构争相“收编”失败创业者的小秘密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15280.html

(0)
上一篇 2023-05-13 02:39:29
下一篇 2023-05-13 02:40:14

相关推荐

  • 华达康共享床垫:创业或是打工,该何去何从!

      创业还是打工,可以比喻成“找死”与“等死”,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小编看来,“找死”还有50%活路的可能性,“等死”就真的死了,对于创业,上至70后下至0后,简直就是尸横遍野,让人心颤的发慌,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保持积极、正能量,敢于挑战现状,挑战自己,从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站在创业的风口,不断向上实现自我。       …

    创业分享 2023-05-20
    147
  • 调查记者武卿投身科技视频创业,曾靠三篇文章赢得千万投资

    下载盈利宝APP得688元返现券! 现金白给,国庆七天收益翻倍   她曾是央视《焦点访谈》调查记者,以揭黑为主要工作;   离开央视创业,她却选择做不算热门的科技类视频;   她的创业,起于90后歌手邓紫棋;   她曾用三篇文章,赢得了四笔近千万投资;   她就是奇霖传媒的创始人武卿。   最近,蓝鲸传媒采访了武卿本人,聊了聊她的创业心路,在娱乐当道的时代,…

    创业分享 2023-05-28
    85
  • 创业折腾1年赔光积蓄,我决定重新做回程序员了!

    有人说,互联网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尽管互联网薪资可观、财富自由的声音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为之奋斗,但依旧有一些人选择了转身离开。 这些离开的人,现在发展如何? 兜兜转转,重回互联网 城市容不下身躯,故乡安放不下灵魂。是否离开互联网,这和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故乡一样,都是难题。 激情褪去,剩下的就是疲倦,所有的工作都是如此。离开互联网行业,…

    2023-05-12
    90
  • 【我的扶贫日记】“不要命”书记自掏腰包支持创业 四川新闻网 -

    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   初到黑塘村,村民们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对第一书记扶贫持怀疑态度。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村民的看法。   这一年里,唐德双骑摩托车在农村与县城之间来回的次数已经数不清,而他的奔波也带给了这个古老的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日记本他已经写了两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记录着他为黑塘村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付出和汗水,记录着他在扶贫…

    创业分享 2023-05-28
    54
  • 1.6万余名留学回国人员汇聚成都创新创业

    成都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目前,成都市创新创业留学回国人员达1.6万余人——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都给出了这组亮眼的数据。 这也在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得到有力印证。《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成都分别以24.3%、8.1…

    创业分享 2023-05-22
    1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