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手掌上有两道对称的茧子,是过去三十年拧螺丝磨出来的。每天清晨他走进第三车间,总能在第一时间闻到机油混着金属的味道,那味道比家里的饭菜香更让他安心。车间西北角的三号机床是他的老伙计,绿色的油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斑驳的银灰色,操作台上的按钮被按得发亮,每一个键的位置他闭着眼都能摸到。
上个月车间进来一批新家伙,银闪闪的机械臂支着细长的抓手,在轨道上滑来滑去时没有一点声响。组长带着技术员来演示那天,老周站在人群最后面,看着机械臂精准地抓起零件,不到十秒就完成了他平时要花两分钟的工序。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掌心的茧子,突然觉得那两道硬邦邦的痕迹,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分量。
那天午休时,老周没像往常一样去食堂角落抽烟,而是绕到新设备旁边。阳光从车间天窗斜射进来,在机械臂的金属外壳上反射出细碎的光。他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冰凉的抓手,刚碰到就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吓了一跳。技术员小王跑过来关掉警报,笑着说:“周师傅,这机器有感应装置,碰到人体就会停。” 老周缩回手,指尖还留着金属的凉意,他望着小王年轻的脸,突然想起自己刚进厂时的样子。
那时车间里全靠人工,老周跟着师傅学拧螺丝,每天要重复上千次同样的动作。师傅告诉他,手上的茧子是工人的勋章,茧子越厚,技术越好。老周信了,每天拼命练习,手上的茧子一层叠一层,后来真成了车间里的技术能手。有一次厂里接到紧急订单,他连续加班三天,双手肿得像馒头,还是咬牙完成了任务。厂长在表彰大会上把他的手举起来给大家看,说这就是工厂的精神。
可现在,那些银闪闪的机械臂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吃饭,更不会磨出茧子。老周看着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作,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有天晚上他加班,车间里只剩下他和几台自动化设备。机械臂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灯光照在设备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老周走到自己曾经操作的三号机床前,伸手摸了摸冰冷的操作台,突然觉得很失落。他想起儿子说的话,儿子在外地读大学,每次打电话都说现在是自动化时代,人工迟早要被取代。
那天之后,老周开始有意无意地躲着那些新设备。组长让他跟着小王学习操作自动化系统,他找借口推脱,说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新东西。直到有一天,车间里一台机械臂突然出了故障,卡在半空中不动了。技术员小王急得满头大汗,查了半天也没找到问题。组长急得团团转,突然想起老周,说:“老周,你经验丰富,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老周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他围着机械臂转了一圈,又仔细看了看设备的说明书,突然发现机械臂的抓手处卡了一个小零件。他想起自己以前操作机床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都是靠经验慢慢排查。老周让小王关掉设备电源,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把卡住的零件取了出来。重新启动设备后,机械臂又恢复了正常运作。小王激动地拍着老周的肩膀说:“周师傅,您太厉害了!我查了半天都没发现,您一眼就看出来了。”
老周愣了愣,突然觉得手上的茧子好像又有了意义。他看着重新运作的机械臂,发现那些银闪闪的设备并不是要取代他,而是需要他这样有经验的工人来配合。从那以后,老周主动找小王学习操作自动化系统。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复杂程序,头晕眼花。但他没有放弃,每天下班回家后,还对着儿子寄来的资料学习。儿子知道他在学自动化,专门视频教他操作,还给他寄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教材。
慢慢地,老周学会了操作自动化系统,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设备的运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有一次,他发现机械臂在抓取某些特殊零件时,效率不高,就建议小王调整一下抓手的角度和力度。小王按照他的建议修改后,设备的工作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厂长知道后,专门在车间里表扬了老周,说他不仅保留了老工人的宝贵经验,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老周,每天早上走进车间,会先去看看那些自动化设备。他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看着机械臂按照他设定的程序运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有时候他会站在三号机床前,想起过去的日子,然后笑着摸了摸掌心的茧子。他知道,那些茧子是他的勋章,而现在,他又多了一份新的勋章 —— 与自动化设备并肩作战的经历。
有天下午,夕阳透过车间的天窗照进来,把机械臂的影子拉得很长。老周坐在操作台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突然想起儿子说的话。儿子说自动化是时代的趋势,以前他觉得这句话很刺耳,现在却明白了,自动化不是要取代人工,而是要和人工一起,创造更好的未来。老周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工厂生涯还没结束,接下来的日子,他要和这些银闪闪的 “新伙计” 一起,继续在车间里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车间里的机械臂还在不停地运作,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老周看着那些灵活的抓手,突然觉得它们就像自己的双手一样,在为工厂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他想起刚进厂时师傅说的话,师傅说工人的价值不在于重复多少个动作,而在于能不能为工厂解决问题。现在的他,不仅能解决传统机床的问题,还能和自动化设备配合,解决更多新的问题。
有时候,老周会给新来的年轻工人讲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自动化,要学会和自动化设备合作。他会指着自己掌心的茧子说:“这些茧子是老手艺的证明,而自动化设备是新的工具,只有把老手艺和新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年轻工人们听着他的话,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周在车间里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不再是那个只懂传统机床的老工人,而是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骨干,既能操作传统设备,又能驾驭自动化系统。厂长多次想提拔他当车间主任,都被他拒绝了。他说自己喜欢待在车间里,喜欢和这些机器打交道,看着一个个零件在自己和自动化设备的配合下,变成合格的产品,比什么都开心。
有一天,儿子放假回来,特意去车间看老周。当他看到老周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系统,和年轻的技术员讨论设备的改进方案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儿子拉着老周的手说:“爸,您太厉害了!我以前还担心您跟不上时代,没想到您现在比我还懂自动化。” 老周笑着说:“时代在变,人也要跟着变。这些新设备虽然厉害,但也需要人来操作和维护,只要肯学习,就不会被时代淘汰。”
那天晚上,老周一家一起吃饭。儿子兴奋地给老周讲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自动化知识,老周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提出一些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儿子惊讶地发现,父亲虽然没读过大学,但对自动化的理解一点也不比自己少。他突然明白,真正的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更来自实践。
现在的老周,每天依然会早早地来到车间。他会先检查一遍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然后再去看看那些传统的机床。在他眼里,无论是新设备还是老机床,都是工厂的一部分,都在为工厂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他手掌上的茧子依然清晰,只是现在,那些茧子旁边多了一些新的痕迹,是操作电脑键盘时磨出来的。
车间里的机械臂还在不停地运作,发出轻微的嗡嗡声。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在设备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老周站在车间中央,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满足。他知道,自己的工厂生涯还很长,接下来的日子,他要和这些 “新伙计” 一起,继续在这片熟悉的车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书写更多属于他们的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齿轮与指尖的和解:老周的自动化日常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