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从德国慕尼黑发出的汽车零部件,先通过中欧班列跨越亚欧大陆抵达重庆,再转乘内河船舶沿长江顺流而下至上海,最后由集装箱卡车送抵苏州的工厂车间 —— 这样跨越数千公里、串联多种运输方式的物流场景,如今正随着多式联运的普及变得愈发常见。这种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物流模式,不仅打破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更在全球化贸易与国内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逐渐成为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力量。
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每天都有数百个集装箱完成 “船到铁”“船到公” 的无缝转换。港口内专门建设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配备了自动化龙门吊与智能调度系统,原本需要 24 小时才能完成的转运流程,现在最快 6 小时就能完成。这种高效的衔接背后,是多式联运对运输资源的深度整合 —— 它不再将每种运输方式视为独立环节,而是通过统一的运单、标准化的集装箱以及信息化的调度平台,让货物在不同运输工具之间顺畅流转,就像一条看不见的 “物流纽带”,将分散的运输网络编织成一张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大网。
![多式联运枢纽场景图:港口内集装箱整齐堆放,龙门吊正在吊装集装箱,远处可见停靠的货轮与铁路轨道,卡车在专用通道上有序行驶,整体呈现出繁忙且有序的物流运转画面]
对于企业而言,多式联运带来的不仅是时间与成本的节省,更是供应链稳定性的提升。某家电企业负责人曾表示,过去依赖单一公路运输时,遇到恶劣天气或道路拥堵,货物交付往往会延迟数天,严重影响生产计划。而采用 “铁路 + 公路” 多式联运后,铁路段的稳定运输大幅降低了延误风险,即便公路段出现问题,也能通过提前调配备用车辆快速解决,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这种优势在大宗商品运输中更为明显,煤炭、矿石等货物通过 “水路 + 铁路” 联运,不仅运输成本比单一公路降低 30% 以上,还能减少公路货运带来的碳排放,符合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
多式联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打破不同运输方式间的 “信息壁垒” 与 “标准差异”。长期以来,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领域分别有各自的管理体系、运单格式与信息平台,货物在转运过程中常出现信息不互通、单据重复填写等问题,影响转运效率。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多地开始推进多式联运 “一单制” 改革,即一张运单贯穿货物运输全程,不同运输主体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共享货物位置、状态等信息,实现 “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跟踪”。以河南郑州国际陆港为例,通过 “一单制” 改革,集装箱从郑州到德国汉堡的联运流程中,单据处理时间从原来的 2 天缩短至 4 小时,极大提升了跨境联运效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多式联运正朝着更智能、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在一些先进的联运枢纽,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集装箱的温度、湿度、震动等数据,确保生鲜、精密仪器等特殊货物的运输安全;大数据分析则能根据货物类型、运输距离、天气状况等因素,自动规划最优联运路线,实现运输资源的高效配置;无人机与无人卡车的试点应用,更让 “最后一公里” 的转运变得更加灵活便捷。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让多式联运的运转更加高效,也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开辟了空间,比如医药冷链运输、跨境电商小件运输等,都开始尝试融入多式联运体系。
从沿海港口的海铁联运枢纽,到内陆城市的陆空联运中心,多式联运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物流格局。它让遥远的产地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让企业的供应链更加稳固,让绿色物流的理念落地生根。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的持续统一以及技术创新的深入推进,多式联运还将迎来怎样的突破?它又会如何进一步融入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些问题的答案,正藏在每一次集装箱的顺畅转运、每一个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之中,等待着我们共同见证与探索。
多式联运常见问答
- 问:多式联运中的 “多种运输方式” 具体包含哪些?
答:多式联运通常包含铁路、公路、水路(内河、沿海、远洋)、航空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实践中常见的组合有 “铁路 + 公路”“水路 + 铁路”“航空 + 公路”“水路 + 公路” 等,具体组合会根据货物类型、运输距离、时效要求等因素灵活选择。
- 问:个人或中小企业能否使用多式联运服务,还是仅适用于大型企业?
答:不仅大型企业,个人和中小企业也能使用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许多物流企业针对不同规模客户提供定制化联运方案,比如中小企业的跨境货物可通过 “铁路 + 海运” 联运降低成本,个人的大件物品运输也可选择 “公路 + 铁路” 联运提升效率,部分物流平台还开通了面向中小客户的便捷下单通道,降低了使用门槛。
- 问:多式联运过程中,如果货物出现损坏或丢失,责任该如何划分?
答:在采用 “一单制” 的多式联运中,通常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全程运输负责,即无论货物损坏或丢失发生在哪个运输环节,都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先向货主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再根据各运输环节的责任约定,向实际承运人追偿。若未采用 “一单制”,则需根据货物损坏或丢失的具体环节,由对应环节的承运人承担责任,因此选择 “一单制” 服务能减少货主的维权成本。
- 问:相比单一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的运输成本一定更低吗?
答:不一定,多式联运的成本优势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对于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如煤炭、矿石、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如 “水路 + 铁路”)通常比单一公路运输成本低 30%~50%;但对于短距离、小批量、时效要求极高的货物(如紧急文件、小件生鲜),若采用 “航空 + 公路” 联运,成本可能高于单一公路或航空运输,此时需在成本与时效之间做平衡选择。
- 问:目前国内哪些地区的多式联运发展较为成熟,有哪些典型枢纽?
答:国内多式联运发展成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内陆交通枢纽城市。典型枢纽包括:浙江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海陆联运,国内海铁联运量最大枢纽之一)、上海港(海铁、海空、海陆联运,连接全球的国际联运枢纽)、河南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核心枢纽,陆空、陆海联运特色突出)、重庆果园港(内河港口与铁路联运的典范,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关键节点)、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与空港联动,中亚、欧洲方向联运优势明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穿梭于海陆空之间:多式联运如何重塑现代物流版图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