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老旧小区的长椅上,李奶奶正把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毛衣放进红色捐赠箱。箱子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给山区孩子的温暖”,字迹被雨水浸过,边缘有些模糊,却依然能看出书写时的认真。这个捐赠箱在这里放了三年,最初是小区里几个年轻妈妈一起设立的,后来渐渐成了全小区居民的默契 —— 家里有穿不上的旧衣服、用不到的文具,都会顺手带来这里,再由志愿者定期整理、打包,寄往千里之外的山区学校。
李奶奶的孙子小宇去年上了小学,孩子长高得快,去年冬天买的羽绒服今年就短了一截。她没像往常一样把衣服送给邻居,而是仔细洗干净、晒干,又找来针线把松动的纽扣重新缝好,才郑重地放进捐赠箱。“说不定哪个孩子穿上,就能暖暖和和地过冬了。” 她一边抚平衣服上的褶皱,一边跟路过的张阿姨念叨。张阿姨手里提着一兜刚买的绘本,笑着点头:“我家姑娘说这些书她都看完了,让我拿来给需要的小朋友,还特意在每本书里夹了小贴纸呢。” 两人说话间,住在三楼的高中生王磊抱着一摞练习本走了过来,练习本都是全新的,封面上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这是我舅舅开文具店剩下的,我跟他要过来的,都是好本子,孩子们肯定能用得上。” 他把练习本放进箱子时,不小心碰到了里面的一件蓝色外套,外套的袖口处缝着一个小小的小熊补丁,看起来格外温馨。
捐赠箱旁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上个月刚更新的照片。照片里,一群穿着厚厚的棉衣的山区孩子正围着一个大包裹,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照片下面附着一段文字,写着这些衣服和文具已经顺利送到了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一所乡村小学,孩子们收到礼物后都特别高兴,还特意让老师帮忙写了感谢信。李奶奶每次路过公告栏,都会停下来看看这张照片,尤其是看到照片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穿着一件粉色的外套 —— 那件外套正是她去年冬天送给捐赠箱的,当时她还担心衣服太小,没想到刚好合适。“能给孩子们帮上点忙,心里就踏实。” 李奶奶常说,她年轻时家里条件不好,多亏了邻里街坊的帮忙才渡过难关,现在日子好了,也想多为别人做点事。
张阿姨的女儿朵朵今年六岁,自从知道妈妈在参与公益捐赠后,也成了小区里的 “小志愿者”。每天放学回家,朵朵都会先去捐赠箱旁边转一圈,看看有没有需要整理的东西。如果发现有人把衣服随意放在箱子外面,她就会踮着脚尖把衣服放进箱子里;要是看到箱子里的文具散了,她还会用小皮筋把它们捆好。有一次,朵朵在捐赠箱里发现了一本童话故事书,书的封面有点破了,她就回家找来了彩笔,在破了的地方画了一朵小花,还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我们一起爱护书本呀!” 张阿姨说,自从参与公益后,女儿变得更懂事了,以前吃东西总是挑三拣四,现在看到电视里山区孩子的生活,会主动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小伙伴,还会说 “要把好吃的留给更需要的小朋友”。
王磊是小区里公认的 “热心肠”,除了定期给捐赠箱送文具,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去社区的公益课堂当志愿者。公益课堂是社区为周边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开设的,主要帮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兴趣活动。王磊的数学成绩很好,每次去课堂,他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难题。有个叫小浩的男孩,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刚开始上课时总是坐不住,还经常调皮捣蛋。王磊没有批评他,而是发现小浩特别喜欢打篮球,就跟他约定:“只要你认真听完这节课,放学我就陪你打半小时篮球。” 从那以后,小浩上课变得认真多了,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问王磊。两个月后,小浩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期中考试中还考了 80 多分。小浩的妈妈特意找到王磊,握着他的手不停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了,孩子以前回家都不爱写作业,现在每天都主动学习,还说以后要像哥哥一样当志愿者。”
公益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时候,它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常里。可能是一件旧衣服、一本旧书,也可能是一次耐心的辅导、一句温暖的鼓励,但这些小小的善举,却能像一束束微光,汇聚成照亮他人的暖光。在这个老旧的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刚搬来的年轻夫妇会把家里闲置的婴儿用品送来捐赠箱;退休的老教师会去公益课堂帮忙教孩子们画画;甚至连小区里的宠物主人,都会带着自家的狗狗参加社区组织的 “公益遛弯” 活动 —— 每遛弯一公里,就有企业为公益项目捐赠一元钱。
有一次,小区里要组织一场公益义卖活动,居民们纷纷拿出家里的闲置物品来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购买图书,捐赠给山区学校。李奶奶把自己织的毛衣拿了出来,张阿姨带来了女儿的玩具,王磊则捐出了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篮球。义卖当天,小区的小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一边挑选物品,一边聊着天,气氛格外热闹。一个小朋友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本故事书,还特意跟卖书的阿姨说:“我要把这本书送给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听好听的故事。”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虽然行动不便,却坚持在广场上转了一圈,买了好几件物品,他说:“我年纪大了,做不了太多事,买点东西也算是为公益出份力。”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统计了义卖所得,一共凑了两千多块钱。大家一起去书店挑选图书,有童话故事书、科普读物,还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王磊还特意挑选了几本数学辅导书,他说:“希望这些书能帮到像小浩一样的孩子,让他们更喜欢学习。” 当这些图书被寄往山区学校后,老师们很快发来了反馈,照片里,孩子们正坐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有的孩子还在笔记本上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看到这些照片,小区里的居民都特别开心,大家都说,以后要多组织这样的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公益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就能为他人带来温暖。也许我们做的事情很渺小,但无数个渺小的善举,终将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李奶奶依然会定期整理捐赠箱里的衣物,朵朵还是会在放学路上检查捐赠箱,王磊也继续在公益课堂上辅导孩子们……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与温暖。那么,当你路过街角的公益捐赠箱时,会不会也停下脚步,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一份小小的善意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街角的暖光: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公益故事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