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周末约朋友出门,十有八九会选个商场碰头 —— 喝杯奶茶、吃顿火锅,顺便逛逛服装店,累了还能找家书店歇脚。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让我们逛得舒服又开心的商场,背后其实藏着一整套复杂的 “小心思”?这就是商业地产的门道,别看它只是一栋栋大楼,里面的学问可一点都不少,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那些咱们平时没太注意的细节。
就拿商场里的店铺布局来说吧,绝对不是随便乱排的。你有没有发现,每次进商场,想找个便利店或者咖啡店特别容易?要么就在一楼门口附近,要么就在电梯口旁边。其实这都是商业地产运营团队精心设计的 —— 这些高频消费的店铺,就像 “流量磁铁”,能把人吸引进来,还能让人在逛的过程中随时停下消费,不知不觉就增加了停留时间。反过来,那些需要慢慢逛、慢慢挑的店铺,比如家具店、亲子乐园,往往会放在高层或者角落。为啥呢?因为这些店铺的目标客群很明确,只要找对地方,就算位置偏一点,该来的人还是会来,而且这样安排还能带动其他楼层的人流,不至于让某些区域冷冷清清。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 “停车问题”。现在开车去商场的人越来越多,要是停车场不好找、车位少,或者缴费麻烦,很多人可能扭头就走了。所以现在不少商业地产项目,在设计停车场的时候就花了大功夫。比如有的商场会在入口处设置醒目的引导牌,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灯光区分空车位和已占车位,甚至在 APP 上就能实时看到剩余车位数量,提前预约好位置。还有的商场把停车场设计得特别贴心,比如在电梯口附近设置 “母婴车位”“残疾人专属车位”,甚至在车位旁边留出更宽的空间,方便新手司机停车。别小看这些细节,往往就是这些地方,能让顾客觉得 “这家商场真懂我”,下次自然更愿意再来。
除了硬件设施,商业地产更看重的是 “氛围营造”。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商场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有的商场走的是 “年轻潮流风”,到处都是打卡点,经常办动漫展、潮牌快闪活动;有的商场则主打 “家庭温馨风”,每层都有儿童游乐区,还有亲子手工、绘本阅读等活动;还有的商场偏向 “文艺轻奢风”,引进了很多小众书店、艺术画廊,甚至在中庭摆放雕塑、举办小型音乐会。这些风格的定位,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运营团队经过大量调研得出来的 —— 他们会先搞清楚,这个区域的居民主要是年轻人还是家庭主妇,大家平时喜欢什么样的消费方式,然后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商场的整体风格和活动策划。比如在年轻人多的区域,商场就会多引进网红餐饮、电竞馆、剧本杀店;在居民区集中的地方,就会多开超市、菜市场、生活服务类店铺,让商场不仅是 “逛街的地方”,更成为 “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商家入驻,这里面也有很多门道。不是说品牌名气大、给钱多,就能随便进商场的。商业地产运营团队会像 “搭积木” 一样,仔细挑选不同类型的商家,让它们互相配合,形成 “互补”。比如一家商场里,既有高端的西餐厅,也有平价的快餐;既有大牌服装店,也有小众设计师品牌;既有电影院,也有健身房。这样一来,不管是想花大钱享受一下,还是想平价消费,不管是想购物,还是想娱乐,顾客都能在商场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用跑好几个地方。而且运营团队还会定期评估商家的经营情况,如果某个商家生意一直不好,或者服务态度差,影响了顾客体验,可能就会被 “请出去”,换成更符合商场定位的品牌。这种 “优胜劣汰” 的机制,能保证商场里的商家始终保持活力,也能让顾客每次来都有新鲜感。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点 —— 商业地产其实很看重 “社区联动”。现在很多商场不再只盯着 “卖东西”,而是想办法融入周边的社区生活。比如有的商场会在周末举办 “社区市集”,邀请周边的居民来摆摊,卖自己做的手工品、家里种的蔬菜;有的商场会和社区医院合作,定期举办免费体检、健康讲座;还有的商场会组织志愿者活动,比如带着社区里的老人逛商场、帮独居老人采购生活用品。通过这些活动,商场不再是一个 “冷冰冰的消费场所”,而是变成了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 “公共空间”。这样一来,周边的居民会对商场更有感情,平时没事也愿意来逛逛,哪怕不买东西,也能感受到热闹的氛围,久而久之,商场的人气自然就旺了。
可能有人会问,商业地产不就是 “盖栋楼,租出去” 吗?其实真没这么简单。现在的商业地产,早就不是 “坐等收钱” 的时代了,而是需要运营团队不断地 “动脑子”,想办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跟上大家消费习惯的变化。比如以前大家逛商场主要是为了购物,现在更多的是为了 “体验”—— 比如和朋友一起看电影、吃美食、玩游戏,或者只是找个舒服的地方聊聊天。所以现在很多商业地产项目,会把 “体验类业态” 的比例提高,减少单纯的购物店铺,增加更多娱乐、休闲、社交类的场所。比如有的商场把顶楼改造成了 “空中花园”,可以喝咖啡、晒太阳,还能举办露天电影、烧烤派对;有的商场把地下一层改造成了 “美食街”,汇集了各地小吃,让大家不用跑遍全城就能吃到各种美食。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很多商业地产项目会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设计。比如在古城附近的商场,会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引进很多当地的老字号店铺,卖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美食;在海边的商场,会设计成开放式的布局,让顾客能看到海景,还会引进冲浪装备店、海鲜餐厅等。这样一来,商场不仅能吸引本地顾客,还能成为外地游客的 “打卡点”,甚至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比如有的城市,因为一个有特色的商业地产项目,让原本冷清的区域变得热闹起来,周边的房价、租金也跟着上涨,形成了 “良性循环”。
不过,商业地产也会遇到很多 “头疼的问题”。比如有时候会遇到 “招商难” 的情况 —— 比如某个区域竞争太激烈,周边已经有好几家商场了,很多品牌不愿意再入驻;或者某个区域消费能力有限,高端品牌不敢来,平价品牌又担心不赚钱。这时候运营团队就需要想办法 “破局”,比如推出更优惠的入驻政策,帮助商家降低成本;或者打造独特的主题,吸引一些 “独家品牌” 入驻,形成差异化竞争。还有的时候,商场开业后人气不旺,运营团队就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比如更换部分商家、增加活动频率、优化服务流程,甚至重新定位商场的风格,通过一系列 “补救措施” 来挽回顾客。
其实不管是大型购物中心,还是社区里的小型商业综合体,商业地产的核心都是 “以人为本”—— 只要能想顾客之所想,解决大家的需求,让大家在商场里能逛得开心、买得放心、过得舒心,这个商业地产项目就大概率能成功。毕竟,我们去商场,不仅仅是为了消费,更是为了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那些能真正理解这一点的商业地产项目,往往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最后想跟大家说,下次再逛商场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细节 —— 看看店铺的布局是不是合理,停车场是不是方便,有没有让你觉得贴心的小设计,或者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的活动。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天接触的商场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用心的设计。而这些故事和设计,其实都是商业地产人,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美好的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逛商场时你没注意的事:商业地产里藏着的小秘密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