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教育,总容易往 “高大上” 的方向扯,一会儿说要培养精英,一会儿又讲得遵循什么复杂理论。其实啊,教育这东西就藏在日常里,跟咱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没必要搞得那么玄乎。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孩,之前特别抵触写作业,每次一到晚上就磨磨蹭蹭,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又说铅笔断了,他妈妈急得直跺脚,天天跟我吐槽 “这孩子是不是天生不爱学习”。后来有次我去他家串门,正好看见孩子在摆弄积木,搭得有模有样,还能跟我讲清楚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他妈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孩子不是不爱动脑子,是没找到让他感兴趣的方式 —— 后来她试着把数学题变成搭积木的游戏,比如算加减法就用积木块数一数,没想到孩子反而主动凑过来问 “还有没有这样的题”。你看,教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不是非要按书本上的流程走,而是得顺着孩子的性子来,找到能让他们愿意投入的点。
还有我闺蜜当老师的事儿,也特有意思。她在小学教三年级,班里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上课总爱东张西望,有时候还会突然插话,之前好几个老师都觉得这孩子 “难管”。我闺蜜没急着批评他,反而注意到这孩子每次画画都特别认真,课本上到处都是他画的小动物。有次班里办黑板报,闺蜜特意让他负责画插图,结果那孩子不仅画得特别棒,还主动跟同学商量怎么排版,上课也比以前专注多了。其实很多时候,咱们总想着用各种规则去 “规范” 孩子,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育不是把所有孩子都磨成一个样子,而是帮他们把自己的长处变得更亮。就像一颗小种子,有的适合开花,有的适合结果,咱们要做的不是逼着种子长成咱们想要的样子,而是给它合适的土壤和阳光,让它顺着自己的天性生长。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教育就不用管了吗?当然不是。但咱们得搞清楚,“管” 不是盯着孩子哪里做得不好,而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搭把手。我小时候特别怕写作文,每次拿到题目都盯着本子发呆,我爸没像别的家长那样催我 “快写啊”,而是带我去公园散步,让我观察树上的小鸟、路边的小花,还跟我一起编小故事。慢慢的,我发现写作文其实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没那么难。现在回想起来,我爸当时没讲什么 “写作技巧”,却用最轻松的方式帮我跨过了那道坎。其实教育就是这样,不是非要讲大道理,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耐心的陪伴,比多少说教都管用。
还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人家谁谁谁,考试又考了第一名”“隔壁小孩都能背多少首诗了”。其实这种比较特别伤孩子,就像咱们总拿自己跟别人比工资、比职位一样,只会越比越焦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学东西快,有的孩子学得慢一点,但这并不代表学得慢的孩子就不好。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一直中等,当时朋友也着急,后来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做手工,就送他去学了陶艺。现在那孩子不仅在陶艺比赛里拿了奖,还因为做陶艺培养出了耐心,学习成绩也慢慢提上来了。所以说,教育不是一场赛跑,不用非要跟别人比快慢,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赛道,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成长。
咱们再说说学校教育,其实老师的作用也特别重要,但不是说老师要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帮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我初中有个数学老师,特别有意思,他上课不怎么讲难题,反而总跟我们讲数学在生活里的用处,比如怎么算买东西打折更划算,怎么用几何知识量家里的家具尺寸。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数学不是课本上那些枯燥的公式,而是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后来不管是学物理还是化学,我都喜欢琢磨这些知识在生活里能用到哪里,这种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丢。其实好的教育就是这样,它不是给孩子一堆知识,而是帮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愿意自己走进去探索,哪怕走得慢一点、绕点弯路也没关系,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东西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
可能有人会觉得,现在的教育压力太大了,孩子累,家长也累。其实有时候,压力是咱们自己给的。比如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大堆补习班,语文、数学、英语、画画、钢琴…… 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孩子累得没精神,家长也跟着跑前跑后。其实咱们可以试着松松手,给孩子留一点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孩,之前报了三个补习班,每天放学都要赶场,后来孩子说 “妈妈,我不想去补习班了,我想在家看绘本”,邻居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停了两个补习班。没想到孩子反而因为有了自己的时间,学习的时候更专注了,成绩也没掉下来。所以说,教育不是越 “满” 越好,有时候适当 “留白”,反而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感受,这对他们的成长可能更有好处。
咱们聊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教育没那么多复杂的道理,它就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里:是家长耐心的陪伴,是老师温柔的引导,是不跟别人比较的从容,是给孩子空间的智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咱们不用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培养,也不用逼着孩子长成 “完美” 的样子。就像咱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呢?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中等,不管是喜欢读书还是喜欢画画,只要他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能学会爱自己、爱生活,能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那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教育,有时候会把它说得特别复杂,其实咱们不用被那些复杂的理论吓到。只要咱们愿意放下焦虑,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的成长,用爱和耐心去陪伴他们,就已经在做最好的教育了。毕竟,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 “完美的教育方案”,而是一群愿意理解他们、支持他们的大人。教育这事儿,真的没那么多大道理,用心就够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这事儿,没那么多大道理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