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品牌营销,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明星代言的海报,或者是直播间里主播喊着 “3、2、1 上链接” 的场景。但真要细琢磨,这些其实只是品牌营销的 “表象”,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最先看到的是他的穿着打扮,可真正能让两个人成为朋友的,永远是藏在外表之下的性格、三观和相处时的舒服感。品牌和用户的关系,其实也差不多 —— 营销不是单向的 “推销”,而是双向的 “沟通”,是让用户觉得 “这个品牌懂我”“用它的东西就像和老朋友相处一样自在”。
就拿身边常见的例子来说吧,以前买奶茶,大家可能只看 “好不好喝”“贵不贵”,现在却会因为一杯奶茶的包装设计、一句戳心的文案,甚至是品牌发起的某个小活动,就心甘情愿排队半小时。比如有的奶茶品牌会在杯套上印上 “今天也要加油呀”“难过的时候,先喝杯甜的再说”,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刚好戳中了打工人、学生党心里那点需要被安慰的小情绪。还有的品牌会搞 “旧杯换购”“带宠物到店送小料” 这样的活动,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通过这些小事,让用户觉得 “这个品牌不只是想卖我东西,还在乎我的感受,甚至连我的小宠物都考虑到了”。这种时候,品牌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 logo,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和用户产生情感连接的 “伙伴”。
当然,想和用户 “交朋友”,光靠说几句好听的话可不够,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 “诚意”—— 也就是产品和服务本身。毕竟没人会愿意和一个 “只会画饼、做事不靠谱” 的人长期相处,用户对品牌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像有个做手工皂的小众品牌,一开始没什么名气,既没请网红带货,也没在各大平台投广告,却靠 “用户反向安利” 慢慢火了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们家的手工皂不仅用料透明(每块皂的成分都会详细标注,甚至能查到原料供应商的信息),还会根据用户的反馈随时调整配方 —— 比如有用户说 “冬天用皂洗完手会干”,他们就立刻在配方里增加了保湿成分;有宝妈说 “希望能有适合宝宝用的温和款”,他们就专门研发了无香精、无刺激的儿童款,还会附赠一份 “宝宝肌肤护理小手册”。更贴心的是,每次用户下单,他们都会手写一张小卡片,上面不是千篇一律的 “谢谢惠顾”,而是根据用户的备注来写 —— 比如用户备注 “送朋友生日”,卡片上就会写 “祝你的朋友生日快乐,愿这份小小的皂能给她带去温暖”;如果是老顾客,还会记得对方的喜好,写一句 “好久不见,这次给你多放了一块你喜欢的薰衣草味小样”。就是这些看似 “不起眼” 的细节,让用户觉得 “这个品牌是真的在为我着想”,所以不仅自己会反复购买,还会主动拉着朋友一起买,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帮品牌免费 “打广告”。
其实很多时候,品牌营销最忌讳的就是 “自说自话”—— 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一股脑地塞给用户,却从来不去问用户 “你到底想要什么”。就像有些品牌做推广,不管用户在看什么内容,都强行插入广告,要么是在视频正精彩的时候突然弹出,要么是在文章里硬邦邦地植入产品链接,结果不仅没让用户记住品牌,反而还引起了反感。这种 “吃力不讨好” 的做法,本质上就是没搞懂 “营销的核心是用户” 这个道理。真正聪明的品牌,会像 “聊天” 一样和用户互动,而不是像 “上课” 一样给用户灌输信息。比如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品牌,就特别擅长 “倾听” 用户的声音。他们会在小红书、微博上发起话题,比如 “你家最乱的角落是哪里?”“如果有一款神奇的收纳盒,你希望它有什么功能?”,然后认真看每一条用户的评论,甚至会把用户的想法整理成表格,一条条去讨论 “这个需求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才更实用”。有一次,很多用户在评论里说 “家里的遥控器总是找不到,要么在沙发缝里,要么在茶几底下”,品牌就立刻研发了一款带磁吸功能的遥控器收纳架,还设计成了可爱的小动物造型,既能固定遥控器,又能当装饰品。这款收纳架上线后,很多用户都留言说 “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销量自然也一路上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互动,品牌不仅摸清了用户的需求,还让用户觉得 “我也参与到了产品的创作中”,从而对品牌产生了更强的归属感 —— 就像和朋友一起完成了一件小事,之后每次看到这件 “共同的成果”,都会想起这段愉快的经历。
还有一点很重要,品牌营销不需要追求 “高大上”,反而越 “接地气” 越容易打动用户。很多人觉得 “品牌要显得有格调,就得说些高深的话,做些洋气的活动”,但实际上,用户更喜欢能和自己 “同频” 的品牌。比如有个做零食的品牌,没有走 “高端轻奢” 路线,反而主打 “小时候的味道”,包装设计得像小时候吃的辣条、糖果一样,文案也写得特别亲切,比如 “还记得放学路上和同学分吃一袋薯片的快乐吗?”“加班到深夜,不如来一包小饼干,瞬间找回力气”。他们还会在社区里搞 “怀旧零食派对”,邀请居民带着自己小时候爱吃的零食来参加,一起分享童年故事,同时也会让大家试吃自家的零食,收集反馈。这种活动没有华丽的场地,也没有明星助阵,却吸引了很多人参加 —— 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对 “童年” 的共同回忆,让用户觉得 “这个品牌和我一样,都怀念那些简单的快乐”。结果就是,很多用户会因为 “这份亲切感” 而购买他们的零食,甚至会把零食分享给身边的人,说 “这个牌子的东西,吃着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小品牌的做法,大品牌有足够的预算,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但其实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营销的核心逻辑都是一样的 —— 和用户建立信任、产生情感连接。就像大家熟悉的某快餐品牌,虽然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大品牌,却依然会做很多 “接地气” 的营销活动。比如他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推出限定产品 —— 在四川推出 “麻辣汉堡”,在广东推出 “粤式早茶套餐”;还会在节假日搞一些有趣的互动,比如儿童节送卡通玩具,中秋节推出 “汉堡形状的月饼”,甚至会和热门的动漫、游戏合作,推出联名套餐和周边。更重要的是,他们特别重视用户的反馈,比如有用户说 “希望套餐能多一些蔬菜选择”,他们就立刻增加了蔬菜杯的选项;有用户反映 “高峰期取餐要等很久”,他们就优化了点餐系统,推出了 “提前点单、到店即取” 的服务。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却让用户觉得 “就算是这么大的品牌,也没有忽略我的需求”,所以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愿意一直选择它。
说到底,品牌营销不是一门 “高深的学问”,而是一门 “和人打交道的艺术”。它不需要复杂的理论,也不需要巨额的预算,只需要品牌能放下 “高高在上” 的姿态,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 用户需要什么?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用户希望从品牌这里得到什么?当品牌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并且用真诚的态度去回应用户、满足用户时,自然就能和用户成为 “好朋友”,而这种 “朋友关系”,才是品牌最宝贵的财富 —— 因为它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选择你、信任你,甚至在你遇到困难时,还会主动支持你。毕竟,没有人会轻易放弃一个懂自己、在乎自己的朋友,用户对品牌也是一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品牌营销:不止是卖货,更是和用户交朋友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