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蝉鸣越来越稀疏,记忆里盛夏夜晚此起彼伏的蛙声,如今只剩零星几声在空荡的稻田里回响。小时候踮脚就能摸到的梧桐树影,不知从何时起,被高楼切割成细碎的光斑,落在发烫的柏油路上。我们总以为自然的馈赠无穷无尽,直到某一天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水带着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直到某个本该飘着桂香的秋日,天空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连远处的山都模糊成一片淡墨。
节能减排从来不是冰冷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个普通人掌心的温度。是妈妈把空调温度调高两度后,递来的那把蒲扇;是爸爸把旧灯泡换成节能灯时,眼里闪过的对电费单的期待;是孩子把空塑料瓶塞进回收箱时,认真说 “要给小鸟留片干净天空” 的模样。这些细碎的瞬间,像点点星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地球的未来。
还记得去年冬天那场罕见的暴雪吗?城市的供暖系统超负荷运转,楼道里的暖气管道发出嗡嗡的声响,窗外的积雪却在反常的气温里快速融化。邻居张奶奶说,她年轻时的冬天,屋檐下的冰棱能挂到开春,河里的冰厚得能走马车。可现在,她的风湿骨病越来越重,医生说是气候变暖让温差变得无常。那天我帮张奶奶把家里的老式暖气片换成了节能款,她摸着不再发烫的管道,笑着说:“这样既省钱,又能给地球‘减负’,真是两全其美。”
厨房的水龙头偶尔会滴水,我们总觉得 “一滴水珠算什么”,可积少成多的浪费,正在悄悄透支地球的水资源。有次去乡下外婆家,看到她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冲厕所,连洗完衣服的水都要攒起来拖地。外婆说:“庄稼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水,浪费水就是浪费命。” 那时候我才明白,节能减排不是遥不可及的大工程,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习惯。后来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在水龙头下放个水桶,收集起来的水用来擦桌子、浇绿植,看着阳台上的绿萝长得愈发茂盛,心里满是踏实的成就感。
夏天的商场里总是冷气十足,进出时的温差让人忍不住打哆嗦。有次带侄女去买衣服,她拉着我的手说:“姑姑,里面好冷,我们能不能快点走?” 我蹲下来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空调开太凉会浪费电,还会让地球变热,北极熊就没有家了。” 孩子的话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在我的心上。后来每次去商场,我都会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出门时也会提醒店员把靠近门口的空调风口调小一些。或许我的力量很微小,但只要多一个人这样做,就能少一分对地球的伤害。
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站刚开始运营时,很多人都觉得麻烦,宁愿把垃圾混在一起丢。直到有天看到保洁阿姨在烈日下分拣垃圾,汗水浸透了她的工作服,手上还沾着脏污的油渍。我上前帮她把塑料瓶和废纸分开,她笑着说:“谢谢你啊,这样我们就能少翻一遍,也能让可回收的东西真正派上用场。”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在家把垃圾分好类,再送到对应的回收箱里。渐渐地,小区里主动分类垃圾的人越来越多,垃圾桶旁的异味也消失了,连路过的小鸟都愿意停下来,在附近的树上筑巢。
冬天的被窝总是让人舍不得离开,可每次出门前,我都会记得把家里的电源开关检查一遍:关掉电视的待机电源,拔下充电器的插头,把热水器调到保温模式。这些小事花不了几分钟,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节省不少电。有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我反复检查开关,笑着说:“你也太抠门了吧,这点电费算什么。” 我给她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的充电器待机时,每天会消耗 0.5 度电,一年就是 182.5 度电;一个家庭如果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一个夏天就能节省 50 度电。这些数字看起来不起眼,可乘以千万个家庭,就是一笔巨大的能源节约。朋友听完后,默默拿出手机,把家里的智能插座设置成了定时关闭模式。
公园里的樱花每年春天都会盛开,可去年的花期却比往年短了半个月。园林师傅说,这是因为冬季的温度太高,打乱了樱花的生长周期。我站在樱花树下,看着飘落的花瓣,心里满是惋惜。小时候每年樱花季,我都会和小伙伴在树下野餐,捡花瓣做成书签。可现在,这样的时光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夏天的暴雨把街道淹成河流,冬天的暖阳让积雪快速消融。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可地球的耐心,正在被一次次的浪费消耗殆尽。
节能减排不是一句空洞的承诺,而是需要用行动去践行的责任。是出门时多走几步路,少开一次车;是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少用一个塑料袋;是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少浪费一度电。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我们写给地球的情书,每一个行动,都在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记得有次去海边旅行,看到沙滩上散落着塑料瓶和包装袋,原本湛蓝的海水里,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有个小朋友拿着小铲子,一点点把垃圾装进袋子里,他的妈妈在旁边帮忙,嘴里还说着:“我们要把大海的‘眼泪’捡起来,让小鱼小虾能有干净的家。” 那一刻,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和其他游客一起清理沙滩。太阳落山时,看着干净的沙滩和恢复清澈的海水,心里满是感动。原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给地球带来改变。
家里的冰箱用了很多年,耗电量越来越大,爸爸一直舍不得换。直到有次冰箱突然坏了,维修师傅说:“这台冰箱的能耗太高,修不如换,新的节能冰箱不仅省电,还能更好地保鲜食物。” 爸爸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买了一台节能冰箱。使用了一个月后,他拿着电费单笑着说:“没想到真能省这么多电,以后再也不担心浪费电了。” 看着爸爸开心的样子,我知道,节能减排已经悄悄走进了他的心里。
春天的风总是温柔的,可近年来的沙尘暴却让春天变得不再美好。有次回老家,看到曾经绿油油的山坡,如今变得光秃秃的,只剩下裸露的黄土。爷爷说:“以前这里都是树,风沙根本吹不过来,后来有人砍树卖钱,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村里开始组织植树造林,爷爷每天都会去山坡上种树,他说:“我要把砍掉的树补回来,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绿水青山。” 看着爷爷佝偻的背影,我想起了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节能减排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使命。是父母给孩子树立的榜样,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的承诺。当我们把节能的习惯融入生活,把减排的责任扛在肩上,地球就会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蝉鸣会重新变得响亮,蛙声会再次充满稻田,梧桐树影会重新铺满街道,北极熊会在洁白的冰面上自由奔跑。
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都是我们与地球的约定。让我们用行动写下这封情书,让这份爱跨越时间,传递给每一个明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每一度电,都是写给地球的情书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