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总听到有人把 “区块链” 和 “未来趋势” 绑在一起说,却连它到底是个 APP 还是个硬件设备都搞不清,别慌 —— 毕竟这东西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把 “密码本” 和 “记账本” 强行塞到了一个高科技文件夹里,正常人第一反应懵圈太正常了。我曾经问过一个自称 “区块链达人” 的朋友,这玩意儿到底能干嘛,他瞪着眼睛说 “能去中心化”,我追问 “那能帮我去中心化掉月底的房贷吗?”,结果他当场卡壳三分钟,最后说 “你这问题超出了技术范畴”。得,合着这技术还管不了现实里的 “钱袋子” 焦虑。
其实想搞懂区块链没那么复杂,咱们可以先从打麻将来类比。你想想,以前朋友凑局打麻将,总得找个靠谱的人当 “庄家” 记牌算账,要是这庄家手滑记错了,或者干脆想偷偷 “出老千” 改改数字,其他人要么没辙要么得吵半天。但要是换成 “区块链麻将局”,情况就不一样了 —— 桌上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记账本,不管谁出了什么牌、赢了多少筹码,所有人的本子都会同时更新,而且谁也改不了自己的记录,因为其他人的本子都能当证据。你要是想偷偷把自己的输牌改成赢牌,其他人立马能掏出自己的本子说 “不对啊,我这儿记的不是这样”,根本没作弊的机会。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个 “多人共享、互相监督的超级记账本”,只不过它记的不是麻将筹码,而是各种数字信息,小到一笔转账,大到一份合同,都能往上记。
可能有人会说 “不就是个记账本嘛,我用 Excel 也能记,还比这简单”,这话可就像说 “我用算盘也能算账,干嘛要用电算器” 一样 —— 不是不行,但效率和安全性差远了。普通的 Excel 记账本,要么存在一个人的电脑里,万一电脑坏了数据就没了;要么存在公司的服务器里,要是服务器被黑客攻击,数据可能被篡改或偷走。但区块链不一样,它的记账本不是存在某一个地方,而是同时存在成百上千、甚至上百万台电脑上,这些电脑就像散落在全世界的 “记账员”,每台电脑都有完整的账本。就算其中几台电脑坏了、被黑了,其他电脑上的账本还是完整的,根本不用担心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就像你家的钥匙,要是只配一把,丢了就麻烦了;但要是给全家人、甚至靠谱的邻居都配了一把,就算你丢了,也能从别人那儿拿到备份,而且谁也没法偷偷配一把假钥匙开门。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会联想到比特币 —— 毕竟这俩词儿总是一起出现,就像奶茶和珍珠一样。但你可别以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这就像把 “面粉” 和 “馒头” 画等号一样离谱。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 “应用产品”,就像用面粉做出来的第一个馒头,后来人们发现面粉还能做包子、饺子、面条,区块链技术也一样,除了支撑比特币这种数字货币,还能用到很多地方。比如你买了一瓶进口红酒,以前只能靠商家给的标签判断真假,现在用区块链技术,从葡萄种植、采摘、酿酒,到运输、报关、销售,每一步信息都能记在区块链上,你扫码就能看到完整的 “身世档案”,再也不怕买到假酒。还有租房,以前签合同总担心房东偷偷改条款,或者中介从中搞鬼,现在把租房合同放到区块链上,一旦签完字,谁也改不了内容,就算有纠纷,调出来的合同也是最初的版本,清清楚楚。
不过话说回来,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 “神仙技术”,它现在还有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 “效率” 就一直是个大麻烦 —— 前面说它有上百万个 “记账员” 同时记账,这虽然保证了安全,但也导致记账速度变慢。就像你组织一百个人一起写一篇文章,每个人都要写一遍同样的内容,还要互相检查有没有错,肯定比一个人写慢得多。比特币每秒最多只能处理七八笔交易,而我们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每秒能处理几十万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要是以后真用区块链处理日常支付,可能你买杯奶茶付款后,得等半天才能显示支付成功,到时候奶茶店老板估计得贴个告示 “请提前半小时付款,以免耽误喝奶茶”。
还有 “能耗” 问题,也让不少人吐槽区块链是 “电老虎”。特别是支撑比特币的那种区块链,为了让那些 “记账员”(专业名叫 “矿工”)认真干活,会设置一个 “解题比赛”—— 谁先解开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谁就能获得比特币奖励。为了解题,矿工们得用专门的电脑 24 小时不停算,这些电脑的耗电量大得惊人。有数据说,全球比特币挖矿每年消耗的电量,比一些小国家全年的用电量还多。这就像为了让大家认真记账,每次记账前都让大家比赛跑马拉松,谁先跑完谁有奖,结果大家为了赢奖,都开着汽车去跑,虽然最后账记好了,但浪费了大量汽油,一点也不环保。现在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改进区块链技术,让它既能保持安全,又能少用电、跑得快,只不过这个过程就像给大象减肥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
除了技术本身的问题,普通人想接触区块链也容易踩坑。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打着 “区块链” 旗号的项目,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骗钱的 “空气项目”—— 他们先画个大饼,说自己的项目以后能颠覆行业、让投资人赚大钱,然后发行一种所谓的 “数字货币” 让大家买,等骗到足够多的钱,就卷款跑路,留下一堆人手里拿着没用的 “数字代币” 欲哭无泪。就像以前有人卖 “月球土地”,说买一块就能成为 “月球地主”,结果大家花了钱,只拿到一张没用的证书。所以遇到声称 “靠区块链能快速暴富” 的项目,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别脑子一热就掏钱,不然很可能变成 “被割的韭菜”。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会问 “区块链到底跟我有啥关系?我既不买比特币,也不搞投资,难道还要特意去学怎么用它?” 其实不用急,新技术就像刚上市的智能手机,一开始大家觉得 “有个按键手机就够了”,但后来发现智能手机能拍照、上网、打车、付款,慢慢就离不开了。区块链现在可能还没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说不定过几年,你买东西查真伪、看病调病历、租房签合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它。到时候可能会有老太太拿着手机说 “姑娘,帮我看看这个鸡蛋的区块链记录,是不是正宗的土鸡蛋”,就像现在老太太会让年轻人帮着扫码付款一样自然。
当然,区块链最终能发展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它可能会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技术,也可能只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发挥作用,就像 VR 技术一样,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现在虽然没成为 “全民必备”,但在游戏、医疗、教育等领域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过不管怎样,多了解一点新技术总没坏处,就算以后用不上,跟朋友聊天时能说出 “区块链其实就是个分布式记账本”,也比一脸茫然地听别人讨论要强。说不定哪天你去面试,面试官刚好问起区块链,你能幽默地用 “麻将记账” 的例子解释清楚,还能顺便吐槽一下它的 “能耗问题”,说不定就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拿到心仪的 offer 呢?
区块链常见问答(Q&A)
- Q:区块链里的 “区块” 和 “链” 分别指什么?
A:简单说,“区块” 就是一个个 “数据包裹”,里面装着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信息,比如你今天的三笔转账、朋友的两笔付款,都会被打包进一个区块里;“链” 就是把这些区块按时间顺序串起来,每个区块都会记录上一个区块的 “身份证号”(哈希值),就像用绳子把一串珠子串起来,珠子(区块)不会乱,顺序也不会变,想拆下来换个珠子(篡改数据),整个链子都会出问题。
- Q:用区块链转账,是不是就不用给银行手续费了?
A:不一定哦。虽然区块链转账不用经过银行这种 “中间机构”,但很多区块链网络会收 “Gas 费”(可以理解为 “记账服务费”),用来奖励那些帮你记账的 “节点”。不过这笔费用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比如比特币网络忙的时候,一笔转账费可能比银行手续费还贵;但有些小众的区块链网络,手续费可能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具体得看你用的是哪种区块链。
- Q:区块链的数据既然不能篡改,那要是录错了信息怎么办?
A: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因为区块链的 “不可篡改” 是把双刃剑,录对了很安全,录错了也改不了。不过现在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有些区块链会设计 “撤回机制”,比如需要超过一半的节点同意,才能修改错误数据,就像全班同学投票,超过半数同意才能改黑板报上的错字;二是在录数据之前多检查几遍,比如转账时反复确认收款地址,就像寄快递前确认收件人地址一样,避免一开始就录错。
- Q:普通人能自己 “挖矿” 赚比特币吗?
A:现在基本不可能啦!早期比特币挖矿用普通电脑就行,就像用手挖野菜一样简单;但现在挖矿的人太多,竞争超级激烈,得用专门的 “矿机”(比普通电脑运算速度快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还得有便宜的电费、专门的场地,普通人买一台矿机,可能挖好几年都赚不回成本,还得交高额电费,就像买了个 “电老虎” 回家,性价比特别低。
- Q:区块链和我们常说的 “大数据” 有啥区别?
A:简单说,大数据是 “海量的数据集合”,就像一堆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乱七八糟的;而区块链是 “管理数据的方法”,就像把这些蔬菜分类装袋,贴上标签,注明购买时间、价格,既方便查找,又能防止别人偷偷换走你的菜。大数据负责 “收集数据”,区块链负责 “安全地存数据、用数据”,两者能搭配着用,比如用大数据收集用户消费习惯,再用区块链保证这些数据不被篡改或泄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区块链:这玩意儿到底是技术黑科技还是新型 “数字麻将桌”?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