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蹲在晒谷场边缘,指尖捻起一粒金黄的稻谷。风从远处的竹林里钻出来,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掀动他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下摆。谷粒在掌心轻轻滚动,他抬头望了望头顶的天空 —— 万里无云,太阳像一枚烧红的铜锣,把光和热泼洒在连绵的青山上。这样的好天气,在云雾多的南方山区里并不算常见,可老林的眉头却没舒展开,反而拧成了一个疙瘩。
村西头的榨油坊又停工了。前几天暴雨冲垮了山腰的输电线路,供电所的人说要等天晴了才能进山维修。眼看着仓库里堆积的油茶籽要发霉,村里几家靠榨油谋生的农户,已经连着两晚在晒谷场旁边的老樟树下唉声叹气。老林是村里的老支书,从二十多岁干到现在,头发都白了大半,村里大小事都装在他心里。他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因为停电耽误事。去年秋天收稻子的时候,脱粒机突然停转,二十多亩稻子在田里捂了三天,最后不得不雇人手工收割,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山坳村庄里,农户们围着安装好的太阳能板,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远处是连绵的青山和晴朗的天空]
晚饭时分,老林家的土坯房里飘出饭菜香。儿媳把炒好的腊肉端上桌,看公公扒拉着米饭却没怎么动筷子,忍不住开口:“爹,要不明天我跟你去趟镇上?听说供销社新到了一批煤油灯,万一再停几天电,孩子们写作业也方便。” 老林放下筷子,摇了摇头:“煤油灯不是长久之计,榨油坊的机器要用电,抽水机也要用电,总不能一直靠煤油将就。”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年轻人爽朗的笑声。老林起身开门,只见村口小学的支教老师陈阳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奇怪的铁架子,架子上嵌着几块亮晶晶的板子。“林支书,晚饭吃了吗?” 陈阳笑着走进院子,把手里的铁架子放在地上,“我今天从县城回来,特意带了个好东西,想跟您和乡亲们聊聊。”
老林打量着那个铁架子,疑惑地问:“小陈老师,这是啥?看着不像农具,也不像家电啊。” 陈阳蹲下身,指着架子上的亮晶晶的板子说:“这叫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的光变成电。我在县城的时候见过,有些农户家里装了这个,就算停电,也能点灯、看电视,甚至带动小型的机器。” 老林眼睛一亮,凑过去仔细看了看那些板子:“真能行?咱们这山里太阳倒是足,可这东西会不会很贵?咱们村可没那么多钱。”
陈阳笑着摆摆手:“林支书,您别担心。我问过县农业局的同志,他们说现在国家有农村清洁能源扶持政策,像咱们这样的山区村,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能申请补贴,自己花不了多少钱。而且这东西不用烧油,也不用接电线,只要有太阳就能发电,后期维护也简单,能省不少成本。” 老林心里动了,他想起村里因为停电耽误的那些农活,想起孩子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的模样,要是真能用上太阳能,那可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老林就带着陈阳挨家挨户地走访。刚开始,乡亲们都不太相信这个亮晶晶的板子能发电,有人说:“太阳的光怎么能变成电?这不是瞎吹牛嘛。” 还有人担心:“就算能发电,万一下雨天、阴天怎么办?到时候还不是照样没电用。” 陈阳耐心地解释:“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配蓄电池,晴天的时候,电池板发的电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另一部分会储存在蓄电池里,就算阴天、下雨天,蓄电池里的电也能用上两三天。而且现在的太阳能电池板效率越来越高,就算是阴天,也能发一部分电,基本能满足日常用电需求。”
为了让乡亲们信服,陈阳特意在晒谷场旁边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展示台,把带来的太阳能电池板接上灯泡和小型抽水机。当天中午,太阳正好,陈阳按下开关,灯泡瞬间亮了起来,抽水机也嗡嗡地转了起来,把旁边水缸里的水抽到了高处的水桶里。乡亲们围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议论起来:“真亮了!抽水机也转了!”“这东西还真管用啊!”“要是家里装了这个,以后再也不用怕停电了。”
看到乡亲们态度的转变,老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立刻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事。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先在村里的榨油坊、抽水站和小学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试用一段时间,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家家户户。陈阳则帮忙联系了县农业局和专业的安装团队,申请补贴、测量场地、制定安装方案,忙得脚不沾地。
半个月后,安装团队开进了村。几辆卡车拉着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各种配件,停在晒谷场旁边。乡亲们都跑来看热闹,有的还主动帮忙搬东西、递工具。老林每天都守在安装现场,看着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被固定在榨油坊的屋顶上,看着电线被小心翼翼地连接到机器上,心里充满了期待。
安装完成的那天,正好是个大晴天。安装师傅按下总开关,榨油坊里的机器发出了久违的轰鸣声,屋顶的灯泡也亮了起来,比以前接电网时还要亮堂。榨油坊的老板王大叔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老林的手说:“林支书,谢谢你!谢谢你让咱们榨油坊又能开工了,这下我的油茶籽有救了!” 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第一次在白天打开电灯,看着明亮的灯光,兴奋地拍手叫好。陈阳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那以后,太阳能就成了山坳里的 “新朋友”。榨油坊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一年四季都能正常开工,乡亲们的油茶籽能及时榨成油,卖个好价钱。村里的抽水站装上了太阳能,不管天旱天涝,都能保证农田灌溉,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不少农户也主动申请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晚上点灯、看电视、给手机充电都不用愁,有的还能带动小型粉碎机,加工玉米、大豆,方便又省钱。
老林经常会带着孙子去晒谷场旁边的太阳能电池板下散步。孙子指着那些亮晶晶的板子,好奇地问:“爷爷,这些板子为什么能发电呀?” 老林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望向远处的青山和头顶的太阳,轻声说:“因为它们能抓住太阳的光呀。这些光不仅能照亮咱们的家,还能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去够那些板子,仿佛想抓住从板子上溜走的阳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山坳里的太阳能板越来越多,有的装在屋顶上,有的架在田埂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片片银色的鱼鳞。每到傍晚,村里家家户户的灯光亮起来,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乡亲们坐在院子里聊天,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规划着未来的日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陈阳支教期满的那天,乡亲们都来送他。老林把一袋新榨的茶油递到陈阳手里,说:“小陈老师,谢谢你给咱们村带来了太阳能,带来了希望。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看看咱们村的变化。” 陈阳接过茶油,眼眶有些湿润:“林支书,不用谢我,这是国家政策好,是乡亲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相信,有了太阳能,咱们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汽车缓缓驶出村庄,陈阳从车窗里探出头,望着远处山坳里那些闪闪发光的太阳能板,心里充满了不舍。他知道,那些太阳能板不仅照亮了这个小小的山村,更照亮了乡亲们的未来。而在山坳里,老林和乡亲们还在规划着新的蓝图 —— 他们想在村里建一个太阳能光伏大棚,种反季节蔬菜;想办一个太阳能加工厂,把村里的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风又吹过晒谷场,带着稻穗的清香。老林抬头望了望天空,太阳依旧像一枚烧红的铜锣,把光和热泼洒在大地上。他知道,只要有太阳在,只要有这些能抓住阳光的板子在,山坳里的日子就会像这阳光一样,永远充满希望和温暖。而那些藏在阳光里的密码,还在等待着乡亲们去一一解锁,去书写更多关于幸福和奋斗的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山坳里的阳光密码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