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蹲在松树林里,指尖划过树干上斑驳的纹路。这片横跨三个山头的林场他守了三十年,每棵松树的年龄都能通过年轮精准报出,却从没听过 “碳汇” 这个新鲜词。直到上个月,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小林踩着泥泞山路来,手里捧着的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觉得比辨认松材线虫还难。
小林是县里碳中和项目组的技术员,第一次进山就摔了个趔趄,裤脚沾满泥点。她蹲在老周身边,把平板电脑凑过去,屏幕里跳动的绿色曲线像极了林场春天萌发的新枝。“周叔,您看,咱们这片林子每年能吸收一千多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少开五万辆小汽车。” 她指着曲线峰值处,眼里闪着光,“这些被吸收的碳,会变成树干里的纤维,变成土壤里的腐殖质,就像给地球装了个大氧吧。”
![山林间的技术员与林场守护者共同查看设备,背景是郁郁葱葱的松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
老周眯起眼,伸手摸了摸身旁一棵粗壮的油松。这棵树是他刚当护林员时栽下的,如今已长得需要两人合抱。“这么说,俺们天天守着的这些树,还能给地球‘减负’?” 他声音里带着疑惑,更多的是藏不住的惊喜。小林用力点头,打开手机里的卫星地图,林场的轮廓在屏幕上清晰可见,不同颜色的标记代表着不同树种的碳吸收能力。
“不止呢,” 小林站起身,指着远处的山坡,“下个月我们要在那边装碳监测设备,实时记录林子的碳汇数据。这些数据会上传到全省的碳中和平台,以后咱们林场的‘碳资产’就能算得明明白白。” 老周跟着她的手势望去,那片山坡上种满了刚栽下的落叶松幼苗,去年冬天的积雪融化后,土壤里还留着淡淡的松针香气。
夜里,老周翻出了珍藏多年的护林日志。第一本的封面已经泛黄,扉页上写着 “1993 年 3 月,栽松苗 500 株”。他一页页翻看,里面记录着每年的植树数量、病虫害防治情况,还有偶尔遇到的野生动物。翻到最新一页,他犹豫了一下,写下 “2024 年 4 月,小林来讲碳汇,说林子能吸二氧化碳”。写完后,他把日志放在枕头边,耳边仿佛传来了松树叶沙沙的响声,像是在回应他的记录。
没过多久,碳监测设备运到了林场。小林带着施工队在山坡上忙活了三天,老周每天都去帮忙,递工具、送水,偶尔还会给施工队员讲过去的护林故事。有天傍晚,设备安装完成,屏幕上跳出了第一组数据:“实时碳吸收量:2.3 吨 / 天”。小林指着屏幕对老周说:“周叔,您看,咱们的林子每天都在为碳中和做贡献呢。” 老周看着那些跳动的数字,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极了林间蜿蜒的小路。
夏天的时候,县里组织护林员培训,老周作为代表去发言。他没带演讲稿,只拿着那本旧日志,给大家讲了自己和林子的故事,还有小林带来的碳汇知识。“以前觉得护林就是种树、防火,现在才知道,咱们守着的不仅是林子,还是地球的‘碳账本’。” 他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坐在后排的小林偷偷抹了抹眼角。
培训结束后,老周特意去了县城的书店,买了一本《碳中和科普手册》。回到林场后,他把手册放在护林房的桌子上,有空就翻一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给小林打电话。小林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有时候还会发过来一些图文并茂的资料。慢慢地,老周也能看懂碳监测设备上的数据了,甚至能跟小林讨论不同树种的碳吸收效率差异。
秋天来临的时候,林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来自城里的学生。他们在小林的带领下参观碳监测设备,听老周讲护林故事。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问老周:“爷爷,我们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呀?” 老周蹲下来,指着她手里的铅笔说:“少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电,都是在为碳中和出力。就像咱们种树一样,一点点积累,就能让天更蓝、树更绿。”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铅笔紧紧握在手里。
那天晚上,老周在日志里写下:“2024 年 10 月,学生来参观,小女孩问怎么帮碳中和。告诉她要节约,要爱护树。” 写完后,他抬头望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照亮了手册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字样。远处的山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在孕育着新的希望。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小林又来到了林场。她给老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林场的碳汇数据已经通过审核,即将纳入全省的碳交易市场。“以后咱们林场的碳汇还能变成‘真金白银’,用来改善护林设施,给树木施肥。” 小林兴奋地说。老周接过她递来的文件,手指在 “碳汇交易量” 那一行轻轻摩挲,仿佛能摸到未来林场郁郁葱葱的模样。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林间的小路,却盖不住松树枝头的生机。老周和小林并肩站在护林房门口,看着雪花落在碳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又慢慢融化。显示屏上的数字依然在跳动,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山林与碳中和的故事。老周忽然想起刚当护林员的时候,师傅告诉他,护林就是守护未来。那时候他还不太明白,现在终于懂了 ——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眼前的这片青山,更是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的明天。
风穿过松林,带来了雪的清香,也带来了新的期待。老周不知道未来的碳中和之路还有多长,不知道这片林子还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但他知道,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守在这里,看着小树长成大树,看着绿色蔓延向更远的地方。而小林带来的那些新鲜知识,就像播撒在林间的种子,终将在时光的滋养下,开出希望的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青山深处的碳账本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