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每天都在和各种产品打交道,打开购物软件买东西、用导航 APP 找路、在社交平台刷动态,这些过程里藏着一个特别影响心情的东西 —— 用户体验。可能有人会说 “不就是用个东西吗,哪来这么多讲究”,但你肯定有过这种感受:有的 APP 点开后一眼就能找到想要的功能,操作流程顺得像喝水一样自然;可有的软件,光是注册登录就绕了好几个弯,想取消自动续费更是像在玩 “密室逃脱”,找半天都找不到入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其实就是用户体验的差距。
用户体验这事儿,说玄乎也玄乎,说实在也实在。它不是单指产品长得好不好看,也不只是功能多不多,而是从你打开产品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操作、每一次反馈、甚至遇到问题时能不能快速解决,这些细节凑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感受。就像去一家餐馆吃饭,不光菜要好吃,服务员态度好不好、上菜快不快、环境舒不舒服,都会影响你下次还想不想来。产品的用户体验也是如此,哪怕功能再强大,要是用起来处处卡点,用户早晚也会弃它而去。
咱们先说说那些 “用着爽” 的产品都有啥共同点。首先是 “不折腾人”,就拿大家常用的外卖 APP 举例,点开后首页能直接推荐你常吃的菜系,搜索栏输入菜名后,筛选选项里有 “免配送费”“30 分钟内送达” 这些实用功能,下单时地址、支付方式都是默认好的,甚至不用反复确认。整个流程下来,可能一分钟都用不了,这种 “不用动脑子” 的操作,就是好体验的开始。反观有些产品,明明是个简单的工具类 APP,打开却先弹出三个广告,关闭广告后又要你授权各种权限,不授权还不让用,光是这几步就能把人的耐心磨没了。
然后是 “懂用户”,知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需要啥。比如导航 APP,在你开车的时候,会自动切换成语音播报模式,而且播报的语速和内容都很贴心,不会说 “前方 500 米左转”,而是具体到 “前方 500 米,在红绿灯路口左转,进入 XX 路”,还会提前提醒 “前方路段拥堵,预计延迟 10 分钟,是否需要切换路线”。这种能预判你需求的设计,会让人觉得 “它比我还懂我”。再比如视频 APP,会根据你之前的观看记录推荐类似内容,但不会一直推荐同一种类型,偶尔还会给你推荐一些小众但质量高的视频,既不会让你觉得单调,也不会让你在海量内容里 “迷路”。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 “出问题能快速解决”。谁都难免会遇到产品故障,比如支付时突然卡住、订单信息错误,这时候能不能及时找到客服、问题能不能尽快解决,直接影响用户的心情。有的购物 APP,在 “我的” 页面里就能找到 “客服中心”,点进去后可以选择 “语音客服”“在线客服”,甚至还有 “智能客服一键解决常见问题”,比如 “如何申请退款”“物流信息查询” 这些问题,智能客服几秒钟就能给出答案。而有的产品,客服入口藏得特别深,好不容易找到后,发消息过去半天没人回复,回复了也是 “套话”,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体验只会让用户越来越失望。
其实用户体验不是 “高大上” 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个小细节里。比如按钮的大小,要是手机 APP 上的按钮太小,手指稍微粗一点就容易点错;再比如字体的颜色,要是背景色和字体色太接近,看久了眼睛会不舒服;还有加载速度,打开一个页面要等好几秒,就算内容再精彩,也会让人忍不住想关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凑在一起就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印象。就像咱们买衣服,不光要看款式,还要摸面料、看做工,哪怕款式再好看,要是面料不舒服、线头多,也不会愿意经常穿。
可能有人会问,那产品为啥不都做 “好体验” 呢?其实不是不想做,而是有时候会陷入 “自嗨式设计”。比如有的产品团队觉得 “这个功能很酷,用户肯定喜欢”,就不顾用户的实际需求强行加入,结果这个功能不仅没人用,还占用了大量的页面空间,影响了其他实用功能的使用。还有的团队追求 “功能多”,觉得功能越全用户越喜欢,结果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新手用户打开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就像一款手机,要是把所有功能都堆在桌面上,没有分类整理,找个 “计算器” 都要翻半天,那再强大的功能也没用。
咱们作为用户,其实也能通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一款产品的体验好不好。下次再用某个产品时,不妨留意一下:打开后用多久能找到想要的功能?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 “卡壳” 的地方?遇到问题时能不能轻松找到解决办法?这些感受其实就是在给产品的用户体验 “打分”。而对于产品来说,想要做好用户体验,最关键的就是 “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不是 “我觉得用户需要啥”,而是 “用户真的需要啥”。就像做鞋子,不是设计师觉得 “这个款式好看” 就够了,还要考虑穿起来舒不舒服、合不合脚,只有这样,用户才会愿意一直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重视用户体验,因为大家都发现,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体验好的产品更容易留住用户。比如现在的手机市场,各大品牌的手机在性能、外观上差距越来越小,这时候 “系统体验” 就成了关键,有的手机系统操作流畅、续航优化好、隐私保护到位,就算价格贵一点,也有很多用户愿意买。这说明用户越来越看重 “使用感受”,愿意为好的体验买单。
最后想跟大家说,好的用户体验不是 “一蹴而就” 的,而是需要不断优化、不断调整的。就像咱们平时做饭,第一次做可能味道一般,根据家人的反馈调整调料、火候,下次做就会更好吃。产品也是一样,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根据用户的反馈改进细节,才能让体验越来越棒。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 “体验特别好” 或者 “体验特别差” 的产品?要是有的话,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咱们一起聊聊那些让人 “又爱又恨” 的产品体验。
关于用户体验的 5 个常见问答
- 问:用户体验只和互联网产品有关吗?线下产品不需要考虑吗?
答:当然不是啦!线下产品同样需要考虑用户体验。比如便利店,货架的摆放方式(常用的零食饮料放在显眼位置)、结账时的排队时长、是否提供免费热水,这些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再比如实体店的试衣间,要是空间狭小、灯光昏暗,就算衣服再好看,用户试穿后也可能不想买,所以线下产品和互联网产品一样,都需要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
- 问:中小产品团队资源有限,没办法做复杂的用户体验设计,该怎么办?
答:其实不用追求 “复杂”,先把 “基础体验” 做好就行。比如优先解决 “操作流程繁琐”“常见问题找不到答案” 这些用户最头疼的问题,把按钮设计得清晰一点、客服入口放得显眼一点、减少不必要的广告弹窗,这些简单的调整不需要太多资源,却能明显提升用户体验。先满足用户的 “基本需求”,再慢慢优化细节,比一开始就追求 “高大上” 的设计更实际。
- 问:有时候我觉得好的体验,别人不一定觉得好,这种情况该怎么平衡?
答: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使用习惯、需求都不一样,很难做到 “让所有人都满意”。这时候可以通过 “用户调研” 来找到 “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比如做问卷调查、访谈,了解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痛点,然后优先满足那些 “共性需求”。比如对于视频 APP,“倍速播放”“缓存视频” 就是大多数用户都需要的功能,先把这些功能做好,再针对小众需求做个性化设计,就能平衡不同用户的感受。
- 问:产品更新后,有时候会改一些操作方式,反而不如以前好用,这是为啥?
答: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更新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有的 APP 之前的 “返回” 按钮在左上角,更新后突然移到了右上角,用户一时之间适应不了,就会觉得 “不好用”。还有的更新是为了加入新功能,却打乱了原来的操作流程,导致老用户需要重新学习怎么用。其实产品更新时,应该尽量保持 “操作习惯的一致性”,如果要改关键操作,最好有引导提示,让用户慢慢适应,而不是突然 “大变样”。
- 问:我是普通用户,怎么给产品提关于用户体验的建议?
答:很多产品都有专门的 “反馈渠道”,你可以在产品的 “设置” 或 “我的” 页面里找找,通常会有 “意见反馈”“用户建议” 这类入口,点进去后可以文字描述你的建议,有的还能上传图片(比如遇到的 bug 截图)。另外,产品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比如微博、公众号)也会接收用户反馈,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官方。要是你的建议很实用,很多产品还会给反馈用户一些小福利(比如积分、优惠券),所以大胆提建议,说不定你的想法就能让产品变得更好用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透用户体验:为啥有的产品用着爽,有的却让人想摔手机?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