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农业,可能有人会觉得离自己特别远,总觉得那是农村老家或者大农场里才有的事儿。但其实仔细想想,咱们每天吃的米饭、蔬菜、水果,甚至早上喝的牛奶、吃的鸡蛋,全都是农业给咱们带来的。而且现在不少人还会在自家阳台、小区空地上捣鼓点小种植,农业早就悄悄走进了咱们的日常生活,一点都不陌生。
就拿我邻居张阿姨来说吧,她特别喜欢在阳台种东西。去年春天,她从老家带了点辣椒籽和番茄苗,找了几个塑料盆,装上从楼下花坛里挖的土,就这么种起来了。一开始我还担心,阳台光照不算特别足,能种活吗?结果没俩月,辣椒苗就长到半尺高,还开出了小白花;番茄苗也不甘示弱,藤蔓顺着她搭的绳子往上爬,绿油油的叶子看着就特别有生机。张阿姨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浇水,傍晚再看看有没有长出小果子,那股子认真劲儿,比照顾自家孩子还上心。
后来到了夏天,张阿姨的阳台真就收获了。红通通的小番茄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灯笼;青辣椒、红辣椒也长得饱满厚实,看着就特别有食欲。她还特意摘了几个番茄和辣椒送给我,我回家洗了个番茄咬一口,那股子清甜劲儿,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张阿姨说,自己种的东西没打农药,吃着放心,而且看着它们从一颗小种子长成能结果的植物,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其实不光是阳台种植,现在很多城市周边还开了不少 “共享菜园”,就是把一块地分成小块,城里人可以租一块,周末去种种菜、松松土,体验一把当农民的乐趣。我同事小李就租了一块,每到周末就带着老婆孩子去,孩子在菜地里追着蝴蝶跑,夫妻俩就一起除草、施肥,晚上还能把新鲜的蔬菜带回家,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说到种菜,就不得不提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种菜小技巧,特别有意思。比如种黄瓜的时候,要在旁边搭架子,让黄瓜藤顺着架子爬,这样结出来的黄瓜不仅长得直,还能避免贴在地上烂掉;种白菜的时候,要在苗期进行 “间苗”,就是把长得太密的小苗拔掉一些,给剩下的白菜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样白菜才能长得又大又好。这些技巧都是老一辈人在长期种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复杂的理论,却特别实用。我老家的爷爷就是这样,他种了一辈子菜,从来不用什么高科技设备,就凭着这些老办法,每年都能种出满满一院子的蔬菜。每到丰收的季节,院子里的茄子紫莹莹的,豆角挂满了藤蔓,萝卜埋在土里,拔出来的时候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看着就让人欢喜。爷爷还会把吃不完的蔬菜晒成干菜,比如萝卜干、豆角干,冬天的时候拿出来泡一泡,炒着吃或者炖肉吃,味道特别香。
除了种菜,粮食种植也是农业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咱们平时吃的大米,是从水稻里来的;吃的面粉,是从小麦里磨出来的。种粮食可比种菜麻烦多了,就拿水稻来说吧,首先要育秧,在专门的秧田里把稻种播下去,等长出绿油油的秧苗,再一棵一棵拔出来,移栽到水田里。移栽的时候得弯腰弓背,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而且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经常灌水、除草、施肥,等到稻子成熟的时候,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眼望不到边,那景象特别壮观。收割水稻的时候也很辛苦,以前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工用镰刀割,割下来的稻子还要捆成捆,运到打谷场上脱粒,最后再把稻谷晒干,才能变成咱们能吃的大米。现在虽然有了收割机,比以前轻松多了,但农民伯伯还是要起早贪黑地忙活,就为了能有个好收成。
说到粮食,就不得不提咱们国家的一些特色粮食作物。比如东北的大米,因为那里的黑土地特别肥沃,而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特别受欢迎;还有西北的小麦,因为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磨出来的面粉特别适合做馒头、面条,吃起来特别筋道。这些特色粮食作物,不仅养活了当地的人,还通过运输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能尝到不同地方的美味。我之前去东北旅游的时候,在当地吃了一碗米饭,那味道至今还记得,不用就菜都能吃两碗。当地的老乡说,他们种大米特别讲究,从选种到收割,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就希望能把最好的大米带给大家。
农业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领域,就是果树种植。咱们平时吃的苹果、梨、桃子、橘子,都是从果树上摘下来的。种果树和种菜、种粮食又不一样,果树需要好几年才能结果,而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比如种苹果,每年冬天的时候,果农都要给果树修剪枝条,把长得太密的、生病的枝条剪掉,这样才能让果树在春天长出新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苹果。等到春天苹果花盛开的时候,白色的、粉色的苹果花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花海,特别漂亮。夏天的时候,小苹果慢慢长出来,果农还要给苹果套上袋子,这样可以防止病虫害,还能让苹果的颜色更均匀。等到秋天,袋子一摘,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灯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有个朋友在山东种苹果,每年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他都会邀请我们去果园采摘。走进果园,随手摘一个苹果,擦一擦就能吃,脆甜多汁,特别过瘾。而且在果园里,还能看到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一边采摘苹果,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除了这些常见的农作物和果树,农业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蜜蜂在农业里就特别重要,很多农作物都需要蜜蜂来传播花粉,才能结果。像西瓜、草莓、油菜这些,要是没有蜜蜂传播花粉,结出来的果实就会又小又少。所以现在很多农民都会在田边养几箱蜜蜂,既可以让蜜蜂帮忙传播花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收获蜂蜜,一举两得。我老家旁边的油菜田,每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嗡嗡地叫着,就像在演奏一首春天的乐曲。等到油菜成熟的时候,结出的油菜籽特别饱满,榨出来的菜籽油也特别香,用来炒菜特别好吃。
还有一些地方,会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比如在南方的一些山区,因为山多田少,农民就会在山上种茶树,发展茶叶种植。春天的时候,茶农们会背着竹篓,上山采摘茶叶嫩芽,然后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制成各种各样的茶叶。这些茶叶不仅在当地很受欢迎,还会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不少收入。我去南方旅游的时候,参观过一个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修剪得整整齐齐,茶农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在茶园里采摘茶叶,那画面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还品尝了当地刚泡好的茶叶,清香扑鼻,喝一口让人神清气爽。
其实农业离我们一点都不远,它就在我们的一日三餐里,在我们身边的阳台菜园里,在城市周边的共享菜园里,在远方的田野和果园里。它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产业,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颗粮食、每一颗蔬菜、每一个水果,背后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和心血,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长故事。我们平时吃食物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多珍惜这些来自农业的馈赠。而且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体验一下种植的乐趣,哪怕只是在阳台种一盆小辣椒,看着它从一颗种子长成能结果的植物,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买多少东西都换不来的。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新鲜、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农业正好能满足这一点。自己种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吃着放心;新鲜采摘的水果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而且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就像张阿姨说的,每天看着自己种的蔬菜一点点长大,心里就特别踏实。这种和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很难体会到的。
总的来说,农业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它充满了乐趣和惊喜。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到长出嫩绿的幼苗,再到开花结果,整个过程都充满了生命力。而且在农业里,还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巧,感受到老祖宗的智慧,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不易。希望大家以后提到农业的时候,不再觉得它遥远和陌生,而是能想起那些身边有意思的农业小事,想起每一份食物背后的故事,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咱们身边那些有意思的农业小事儿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