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学校里的课堂、堆积的课本还有写不完的作业。但其实啊,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在教室里发生,它更像空气一样,悄悄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说不定你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成了别人眼里特别棒的教育瞬间。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姑娘朵朵,才上二年级,之前特别怕数学,觉得那些数字和公式比登天还难。直到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超市买东西,让她帮忙算价格、找零钱,没几次下来,朵朵不仅不害怕数学了,还主动拿着计算器跟妈妈 “比赛”,说要当家里的 “小会计”。你看,教育不一定非得严肃认真,用好玩的方式把知识融进去,效果反而更好。
还有我同事阿凯,他家儿子今年上四年级,特别喜欢玩游戏,每次一放学就抱着平板不放,阿凯之前为此没少跟孩子吵架,父子俩的关系都变得有点紧张。后来阿凯没再一味禁止,而是跟儿子约定好,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半小时游戏,但有个条件 —— 玩完之后要给爸爸讲一讲游戏里的策略,比如怎么规划资源、怎么和队友配合。没想到这一招特别管用,孩子不仅玩游戏更有节制了,还在讲策略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甚至有时候写作文都会把游戏里的故事编进去,语言表达能力都变好了。其实教育就是这样,不是硬邦邦地灌输道理,而是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慢慢引导。
不光是家庭教育,咱们平时遇到的一些小事,也能成为教育的契机。前阵子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大概三岁的小朋友,把手里的饼干包装袋随手扔在了地上。这时候他妈妈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蹲下来,指着不远处的垃圾桶说:“宝宝你看,垃圾桶就像小垃圾的家,咱们把包装袋送回它家里好不好?” 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自己跑过去把包装袋扔进了垃圾桶。妈妈还趁机跟他说:“保护公园的干净,就是在帮小花小草和小鸟们保持漂亮的家哦。” 你瞧,这种温柔又有耐心的引导,比大声责骂更能让孩子明白道理,也能让他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说到习惯,教育里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我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她班上有个小男孩,经常忘记带作业,每次都找各种理由,要么说妈妈没帮他装,要么说作业本丢了。后来我朋友没有再帮他找借口,而是跟他约定:“从今天起,每天晚上睡觉前,你自己把第二天要带的作业和文具放进书包里,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一开始小男孩还是会忘,但我朋友没有批评他,而是陪着他一起想办法,比如在他的书桌前贴一张便利贴,写上 “检查书包”,或者让他每天睡前跟爸爸妈妈互相提醒。大概过了一个月,小男孩再也没忘记带过作业,还主动跟我朋友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 这种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负责的教育方式,比说一百句 “你要认真”“你要负责” 都管用。
而且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不是只有大人教小孩,有时候小孩也能教会大人很多东西。我表姐之前是个特别急躁的人,做什么事都追求快,要是遇到一点麻烦就容易发火。有一次她陪女儿拼乐高,女儿拼了好几次都没拼对,乐高零件撒了一地。表姐本来想发火,结果女儿抬头看着她说:“妈妈,没关系呀,我们慢慢拼,上次你教我拼图的时候不是说,慢慢来才能拼出最漂亮的吗?” 表姐一下子就愣住了,后来她跟我说,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平时教给孩子的道理,其实自己都没做到。从那以后,表姐开始学着放慢脚步,遇到事情先冷静下来,甚至有时候遇到难题,还会跟女儿一起商量,听女儿的想法。你看,教育就像一面镜子,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大人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一起成长。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地看书画画,有的孩子喜欢蹦蹦跳跳地运动,有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有的孩子则擅长表达和交流。要是把所有孩子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就像把不同品种的花强行种在一个花盆里,还要求它们开出一样的花,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之前认识一个宝妈,她女儿特别喜欢跳舞,每次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扭动身体,但是宝妈觉得跳舞没前途,非要让女儿去学钢琴,结果女儿每次练钢琴都哭得特别伤心,对音乐也越来越抵触。后来宝妈看到女儿在幼儿园的文艺表演上,跳得那么开心那么投入,才终于明白,孩子的快乐比所谓的 “前途” 更重要。她不再强迫女儿学钢琴,而是给女儿报了舞蹈班,现在女儿每次上舞蹈课都特别积极,还经常主动给家人表演,整个人也变得更自信了。所以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让这些闪光点变得更亮,而不是把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教育压力大,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但其实教育可以很轻松,就像我们平时聊天、玩耍、甚至做饭的时候,都能融入教育的元素。比如跟孩子一起做饭的时候,可以教他认识各种食材的名字和营养,让他知道食物来之不易;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跟他讨论里面的角色和剧情,引导他分辨对错;甚至跟孩子一起散步的时候,都可以跟他聊聊天上的云朵像什么,路边的树是什么品种,这些看似平常的对话,其实都是在帮孩子认识世界,培养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而且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种一棵树,需要慢慢浇水、施肥、晒太阳,不能指望它一下子就长成参天大树。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却没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其实那些默默的付出,都在悄悄滋养着孩子的成长。就像我之前遇到的一个老奶奶,她每天都会给院子里的小树苗浇水,不管刮风下雨都不中断。有人问她:“这棵树要长好多年才能结果,你这么费心值得吗?” 老奶奶笑着说:“我看着它每天长高一点,长出新的叶子,就觉得特别开心,至于结果,慢慢来就好啦。”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急着看到成果,只要每天都在用心陪伴、用心引导,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
其实仔细想想,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多么昂贵的成本,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藏在每一次耐心的陪伴、每一次温柔的引导、每一次平等的交流里。它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完美的人,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养成好的习惯,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世界。所以不管你是家长、老师,还是只是偶尔会接触到孩子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参与者,用自己的方式,给身边的孩子带去一点温暖和引导。毕竟,每一个被温柔教育过的孩子,都会带着这份温暖,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那你呢?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教育瞬间?是别人教给你的,还是你教给别人的?这些瞬间又给你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这事儿,其实藏在生活的小细节里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4846.html